heitiedan201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eitiedan2012

博文

全面从严治党

已有 1922 次阅读 2017-8-8 05:57 |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全面从严治党在“四个全面”当中,应该是一个最为艰苦的漫长过程。相比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来说,这三个“全面”当然也不是容易做到的,但是全面从严治党则是最困难的。

准确地说,从改革开放之初,对党员的要求,对党组织的要求就开始有所松懈。比如,当时有一个词,叫做“宽松”。这个词可以有很多种理解。相对于文革中以及文革前那种让人神经永远紧张的“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做法,这种宽松是一种与之相对的态度和做法。不过,这里可能有一点误解,以阶级斗争为纲是错误的,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任何政治氛围,当然也是有问题的。只是在纠正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的时候,只是应该让党内的政治生活正常化。这种正常化应该回归到党的八大召开的1956年时的党内生活氛围。那时有一种要求,或者有一种标准,叫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在这八个字里,不存在什么宽松。固然,文革中的那些错误做法,让人们的神经绷得太紧了,纠正了这种错误的做法,让人们的神经适度宽松一下,似乎也没有什么不可以。

问题在于,这一下子的宽松,就不是适度了。而是一种大松心、大撒把。对党组织的要求,对党员的要求都存在一种松懈的状态。党员也是人,所以也有各种欲望,也有个人的需求。这种说法有道理吗?从某一个方面来说,是有道理的。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共产党员应该是特殊材料制成的人,共产党人应该把工作做得比普通非党群众更突出、更努力。可是恰恰是这一方面,似乎没有人再提了。结果就是,大家都在一起跟着哄。什么党员不党员的,似乎没有什么不同。

党员的标准、党的组织纪律,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滑坡。包括各种腐败现象、违纪现象,都不过是这种大滑坡的表现。中央现在提出从严治党,正是针对于这三十多年来,在治党方面太松懈、太松弛,当然也太不应该的现象。

客观地说,我们的党员中,还是有很多同志比较注意这个问题。在很多关键时刻,我们的党员都能勇敢地站出来,为党为人民奉献自己的力量,有的也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也正是表现出我们党的现状,在总体上还是比较好的,还是能站得住的,还没有倒下来。

但这不等于不存在问题,也不等于有的问题就不严重。党的干部的特权与特殊化的问题,现在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这是严重挑战党和群众的关系的,必须非解决不可。另外,上至高级干部,下至普通党员,他们中的有些人对于党的纪律,特别是党的政治纪律,并没有敏锐地认识与反应。在遵守党的纪律方面,松松垮垮的现象还是比较严重的。有不少党员对于党的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也是认识不清的。特别是有个别党员,明明应该坚定地站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一边,但他们却完全站到了这种意识形态的对面,似乎专门以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来挑马克思主义的毛病,并以此为他们日常的一种乐趣。这种做法对于党的事业,对于人民的事业,是非常有害的。

在全面从严治党的问题上,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很多的,有的问题也是很严重的。广大党员干部和更广大的人民群众看在眼里,心里是很着急的。大家都恨不能把这些问题在一个早上就解决得一干二净。理智告诉我们,这样做是不可行的,也是难以符合实际的。几十年堆积下来的问题,怎么可能在短时间内就得到根本性的解决。这种想法是不太符合实际的。但是,我们不能因为这个问题解决起来很难、很麻烦,就丧失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勇气,丧失了解决这些问题的信心。这不是共产党人应有的态度。

共产党人从来就是知难而上。越是困难的地方越是要去,这才是好同志。越是困难的工作,也越是要做好,同样也是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态度。

问题积重难返,但不是不能解决。这也需要那种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的态度。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风建设,确实很难,但也绝对不是解决不了的。解决这样的问题,在全党同志的努力下,在全国人民的支持下,就一定能胜利完成。同时,我们在具体工作中,也要看到解决这类问题的难度,看到前面布满的杂草与荆棘。我们还是那句话:路要一步一步地走,饭要一口一口地吃。不要幻想在短暂的时间就把党内搞得天朗气清,一片清明之色。只要全党同志团结起来,为全面从严治党共同努力、共同奋斗,这个问题一定能得到根本性地解决。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78176-1070087.html

上一篇:七月一日那天
下一篇:脱贫是缩小贫富差距的第一步
收藏 IP: 111.201.78.*|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实名用户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08: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