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itiedan201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eitiedan2012

博文

认识科学 精选

已有 3734 次阅读 2017-6-7 03:05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1956年,国家发布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一时间,向科学进军的响亮口号响彻中华大地。那时最典型的一个画面,是身穿白大褂的科研人员,一般都戴着眼镜,在他们的前面,摆放着一台显微镜。在他们身影后面,是一幅原子模拟运行图。中间是一个原子核,周围一般是三个电子运动轨道,组成一个类似六边形的图案。记得当年教化学的老师似乎讲过,这样的图形是不可能在现实中的原子中出现的。因为这样的核外电子运动的轨道是不稳定的。不管怎么说吧,当时的原子能就代表着最尖端的科学技术。已经上了小学的我们,不会再像在幼儿园时期那样,只是憧憬着要当解放军战士了。这个时候的我们,开始憧憬要当科学家了。在那时的我们看来,科学不仅是一个神圣的职业,也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职业。因为在当时的我们看来,科学可以解开很多自然的秘密。

1965年,初中毕业,考上一所中专学校。这所学校的大部分专业与电子领域有关。学校里有个科研处。因为学校是半工半读的体制,所以每个学期,我们都要用一半时间参加劳动。第一个学期,我们在学校的校办工厂劳动。主要从事机加工,或者相关的钳工等辅助工种的劳动。到了第二个学期,据说是为了结合我们的专业,学校安排我们到科研处参加劳动。当时,科研处好像有那么几个任务,一个是拉单晶,这活儿不让我们掺和。另一个是试制砷化镓二极管。这种二极管是在某种激光装置中使用的。当时都是手工生产。砷化镓或者单晶硅所拉出的晶片要焊在一个基座上,上面再焊上引线。据说,这种试制的成功率是很低的。有百分之二三十的成功率就不算太低了。也可见材料浪费之大,以及生产成本之高。

我们第一天来到科研处的时候,科研处的处长给我们说,你们不要以为科研多神秘,一支笔、一本书、一杯茶,就可以做科研了。我当时听到这样的说法非常奇怪。虽然我们过去没有接触过科研一线的研究机构,但我们从来也没有想象过,科研就是一本书、一支笔、一杯茶,坐在屋子里就算是搞科研了。不知这位处长所说的话从何而来。但是,至少知道了,有这么一个科研处的处长,是从这个角度来解释科研不是这样一个状态的。其实,所谓科研的原始状态到底是什么,我们什么印象都没有,完全是一片空白。

等我们拿起电烙铁,才发现这事挺不好干的。普通的电烙铁,头部是比较粗的,而焊接这种芯片引线的电烙铁,前部要锉得很尖,才能把引线焊上。但烙铁的温度也是很高的,如果在芯片上放置的时间过长,就会把芯片击穿。这个芯片就会被报废了。虽然师傅们并不拿正品材料让我们焊,给我们就是让我们练习的非正品。即使如此,在我手里被击穿的芯片也不是少数。看到这样的结果,心里也很痛心,可是没办法。手艺潮,没学到家,还能有什么样的理想结果?

严格说,我们当时做的,也不是什么科研,不过只是学着用烙铁焊芯片上的引线的一道工序。后来上大学之后,接触了一些方面的人士,才知道科学研究其实在很多时间里,都是既枯燥又单调而且还很辛苦的工作。要收集大量的数据,这个工作就足够让人厌烦的了。可是没办法,没有这种大量数据的收集,你怎么做分析?怎么做判断?一些数据的收集还要熬夜,更是让人感受到科学研究的艰辛。

在读研究生的时候,选择了一门Fortran77 计算机程序语言的课程,还选了一门COBOL语言的课程。选修这两门课,都要做作业,即要编一些小程序。结果发现,写程序本身不算太费事,但在编译的过程中,可算是让人很头痛。因为刚编完,一上机,就被告知没通过。然后就得自己找原因。找了一个,赶紧改过来,再上机,结果还是没通过。如此反复,得折腾好几趟,最后总算通过编译了。程序就可正常运转了。这才算是让人松了一口气。后来,老师说,这是试错法。在科学研究中,这种方法也是经常要使用的。

这样的作业虽然算不上什么正经的科学研究,但似乎也与之有点近似。可见,真要做起研究来,让人头痛的事还有很多。能抗得住吗?不知道。如果要抗,也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可是如果真的选择了这样的职业,那么除了生抗,似乎也没有什么别的办法。生抗,煎熬、忍耐、被逼到可能发疯,但必须重新让自己再安静下来,这样的过程大约是科学研究中经常遇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没人能替你抗,一切都只能由自己担着。当你的研究取得进展时,你会有一种内心的欣喜,但在更多的时候,上述的忍耐恐怕是要占据着你工作的绝大部分时间。

其实,任何其他工作的状态也差不多都是这样。没办法。现在还有分工,人们在大部分时间只能做一种不得不做的职业工作。或许,在人们的业余闲暇时间,会通过从事其他性质不同的劳动,会缓解这种职业带来的疲劳吧。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78176-1059425.html

上一篇:如何无畏?
下一篇:什么叫身体好
收藏 IP: 111.201.77.*| 热度|

9 刁承泰 李伟钢 魏焱明 晏成和 樊采薇 吕喆 gaoshannankai xlsd zhyzh

该博文允许实名用户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11: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