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itiedan201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eitiedan2012

博文

不投很痛苦,投了又担心

已有 1855 次阅读 2017-5-23 02:07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现在人们手里大多有俩钱了。这所谓“有俩钱”,一般含义是,手里有钱,算是比较富裕的那一类,但并不是巨富。所以这俩钱在手里攥着,心里有点底,但不够厚实。所以首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投资,往哪儿投资,目标当然是让手里这俩钱能够增值,能越来越多。只有这样,这心里才能踏实一点。

广告说,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其实何止股市?任何一个投资项目或者领域都有风险,差异只是风险大小的问题。这其实跟生活一样,走在大马路上,如果不遵守交通规则,那么发生事故的风险就很大。但是即使遵守了交通规则,也不一定就能完全避免发生事故。你守规则了,但别人不守,一个酒驾,就能把你碰到的个死去活来。走在路上,一个小石头子,绊了你一下,你一个趔趄,没准就摔个大马趴。

投资的风险也是一样。在市场经济之前,人们手里的钱都存放在银行里,那时银行的利息不算高,也不算低。记得当时活期储蓄的利息是每月一厘三。现在看是很低的。但是当时是没有通货膨胀的,所以物价也不会大动,这样几年下来,收益还算是可观的。我记得在我上小学的时候,我妈帮助一个孤独老人送去银行利息。存款的金额是一百元,但我没记住存了几年,而我妈送去的利息是二十多元。在当时的我看来,这无异于一笔巨款了。

现在的人们哪儿还看得上这么一点钱。银行在一些人看来,不止不会让人们的存款增加收益,而由于通货膨胀的原因,自己的存款还会缩水。所以人们想方设法要寻找收益更高的投资方式。即使最老土的存款,也要存成定期的,利息好歹也会比活期的多一些。再有就是银行办理的什么理财业务。老实说,我对此完全一窍不通。但有朋友办过这事。他们的原则是,这种理财,不能太贪。一不贪大数额,二不贪长时间。大数额和长时间都会带来更大的收益。但朋友认为,越是大数额,越是长时间,这风险就越高。所以朋友采取的是小步慢跑的方式。每隔一段时间有点小收益,就很知足了。

而银行经常会挂出各种基金的诱惑。我不太懂基金与股票相比,是不是基金的风险就会小一些。有人说是,有人说未必。我没有发言权,无法判断。比起定期存款,似乎基金的收益还要高一些。现在到底有多少人在买基金,我不知道。但似乎不是特别的多。而岁数大一点的老年人,似乎更倾向于买国债。

三十多年前,当国家发行国库券的时候,单位还有摊派的做法。越是摊派,人们越不乐意。但这种摊派好歹也不是抢钱,所以大家的抵触还不是特别强烈。现在回过头来一看。那根本就是一种福利呀。现在买国债,好多老人在出售国债的当天,老了巴早地就去银行门口排队,买不着还十分懊恼。当年那种摊派式的销售国库券,怎么也比今天到银行门口排大队买国债要好受得多。

有人对于这样的理财和投资方式还是不太满足。在某些不良商家的忽悠下,有人就转向那种所谓理财公司,或者投资公司。他们往往许诺以高利息回报来拉拢顾客。那个回报的利息确实十分诱人。可是风险也是很大的。一旦出现资金断裂,或者被不良公司卷款逃跑,那么投资者肯定血本无归。老年人几十年的积蓄就这样被一扫而光,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那样的惨状真是无法直视。

从某种意义上说,那就算是一种高利贷了。而更为直接的高利贷则是连这种公司的外包装都可以不要了。完全是以私人名义,而且主要是在熟人圈里来开展这样的业务。一看是熟人,人们自然就会放松警惕,自然就会认为熟人不会坑害自己,所以胆子就大了起来,把钱抢着往人手里送。事实证明,这样的企图通过高利贷来提高投资收益的投资者,最终的结局都不是太好。好一点的,能收回一部分投资。运气差的,扔多少钱都会打了水漂。你找谁说理去?法院都不会管,因为高利贷是不受法律保护的。

再有,就是寻找投资项目。现在要找得准、找得好更是难上加难。真有好项目,怎么就会轮到你?那些跟你说得天花乱坠的所谓好项目,里面没有各种猫儿匿就算不错的了。有的把项目吹得天花乱坠,但是如果你被他的花言巧语迷惑了,那你的钱一定是有去无回。如果你稍微用点心,自己或者找懂行的人去了解一下,就发现其实里面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有很多的坑,等着你往里跳。所以,面对这些所谓有着美好前景的投资,自己又不懂行,那就拉倒吧。

这么一看,哪还有人投资的好去处?说实话,不能说完全没有,但确实不多。而普通人手里那俩钱,找到投资的好去处的几率也是凤毛麟角。那怎么办?没法办,不好办。要不就老老实实地存银行,别指望靠着这点钱来发大财。说句有点宿命的话来说,命里该有的,跑也跑不掉。命里不该有的,真要拿过来,也未必就都是你的。所以,心里就踏实点吧,不要指望有朝一日就一步登天,能发下大财来。这样的梦不做也罢。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78176-1056505.html

上一篇:有关战略威慑问题
下一篇:信仰无神论的自由
收藏 IP: 221.223.167.*| 热度|

2 徐令予 吕喆

该博文允许实名用户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14: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