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itiedan201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eitiedan2012

博文

和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相仿?

已有 2726 次阅读 2017-4-4 08:43 |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西方媒体最近一直在说,现在的世界局势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很相似。同时,还总是拿所谓修昔底德陷阱说事,认为当一个新兴大国崛起时,必然与原来的守成大国发生冲突,所以战争不可避免。一战前,德国崛起,但是由于德国既缺乏资源,又需要开拓市场,所以德国与英法等国的矛盾根本就是不可调和的,因此战争就是不可避免的。西方媒体现在拿一百年前的欧洲局势来比拟今天的世界局势,到底是想干什么?是想挑事?挑动战争?这对西方并不有利。可是他们为什么还要这么说,还要这么干?

老百姓说,看热闹不嫌事大。西方国家肯定不会希望把战火烧到他们头上。但是如果战争发生在东亚,那情况就不一样了。他们就成了隔岸观火的看客。而且如果东亚真的发生了战争,那么西方肯定会从中得到渔人之利。这或许就是西方媒体为什么总在煽风点火的目的之一吧?

问题的关键是,今天世界的局势,特别是东来的局势,与当年欧洲一战前的局势真的很相像吗?不知道西方媒体是怎么比喻的,但是从今天世界的现实来看,似乎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

当年德国要起来的时候,英法是狠狠地要压住德国。今天的中国和当年的德国根本就不是一码事。当年德国工业力量崛起,同时军事力量也在急速发展。但是德国的资源缺乏是一个大问题,德国要寻求更大的市场也是当务之急。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双方矛盾十分尖锐,且无法调解,在这样的情况下,战争的爆发才是不可避免的。

今天的中国与当年的德国完全不是一码事。今天的中国既不缺少资源,又不缺少市场。既然中国急需的石油,虽然存在着潜在的隐忧,但毕竟还不是现实的危机。中国通过各种渠道来储存石油能源。至于其他方面的资源,恐怕情况更要乐观一些。而在市场方面,中国更不存在问题。中国的产品价位不高,且质量还在不断提升,所以中国商品占据的市场几乎没有任何其他威胁。有关方面估计,中国现有的产能所生产出来的产品,能够至少供应世界上三四十亿人。这样巨大的产能,对于整个世界的大多数市场来说,基本就是碾压。中国既不愁资源,也不愁市场,中国有打仗的需求吗?中国如果没有打仗的需求,其他国家谁还有什么能力来挑起这样一场战争?

现在对中国崛起最为担忧的就是美国。美国固然对中国的崛起十分不爽,但是美国如果要跟中国打上一仗,那美国的问题就能解决吗?有人说,只要美国跟中国打仗,特别是在远离美国的地界上打仗,只要沾上中国的边,那么现在中国国内的大量资本,就会迅速外逃,很多资本就会抽出来涌向美国。这样美国就再一次剪了中国的羊毛,而中国就会遭到巨大的损失。这样的情况或许会发生。但对中国来说,这样的状态并不能对中国的经济伤筋动骨。中国的经济主干是制造业,外资的抽逃不可能从根本上动摇中国的制造业。顶多对中国的金融的某一部分或者房地产业会有些负面影响。当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战火烧到苏联。本来苏联就没有什么外国资本,就靠自己那点水来和那点泥。结果怎么样?虽然也有美国的援助,但美国的援助从量上也是有限的,并不会对苏联的经济生产能力贡献决定性的力量。苏联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在战争中生产出大量的武器装备。平均每一分钟,就有一辆坦克走下生产线,直接开赴前线。飞机与大炮的生产量也是相当可观的。至于枪支弹药就更不成问题了。当时的苏联如此,今天的中国情况要比当时的苏联不知要好上多少倍。

所以拿所谓抽逃资金来吓唬中国,真有点小儿科。中国对于战争,从来就是两种态度,一是反对,二是不怕。反对,是坚决采取尽可能的一切措施与手段,来制止战争的发生;不怕,是自身要有充分的准备与防范,一旦战争发生,就要坚决打击来犯之敌,保卫祖国的安全,保护人民的利益。

最近,也有人说,中国的崛起,是需要一场战争的。其实,这种观点的依据也是与那种所谓修昔底德陷阱的观点差不多。在他们看来,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崛起,都是免不了要有一场战争的。这样的依据并没有坚实的理论与现实基础。而且,他们所想象中将要发生的战争,主要是在台海方面,即是指统一祖国而进行的战争。

虽然我们坚持和平统一,并没有放弃用非和平的手段来统一祖国,但也并不意味着这样的战争就是必然不可避免的。一切都需要从实际出发,不是从观念出发。孙子兵法指出,最高的战略智慧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在台湾回归祖国的过程中,这一点也是我们最需要的方式,同时也是对两岸人民伤害最小的方式。不到万不得已,是没有必要选择战争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78176-1043501.html

上一篇:对国有企业泼脏水的不实之词
下一篇:公民科学素质与中国传统文化
收藏 IP: 123.116.168.*| 热度|

2 蒋力 yangb919

该博文允许实名用户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05: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