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itiedan201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eitiedan2012

博文

消费与生产

已有 1878 次阅读 2017-3-7 05:14 |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有媒体报道,商务部负责人说,去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主要拉动因素,是消费。在过去的有些年份,或者大多数年份,国内生产总值的拉动因素是投资。投资拉动有投资拉动的意义,比如可以增加就业岗位。但投资拉动也有投资拉动的缺陷,因为后续结果无法准确预料,是不是一定会带来理想的效益。

消费拉动似乎更为理想一些。消费拉动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也会带来就业的增加,同时在消费过程中,消费者也得到了实际效益的享用。在资本与市场的经济环境中,为了实现更多的利润,生产者与商家往往要创造或者编造出更多的消费品,或者创造出更多的消费需求。尽管在最初的阶段,这些需求看上去是有多么的不靠谱。

比如,在化妆品的生产与推销中,针对中国女性的消费者,最有诱惑力的效果就是美白。其实,美与不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标准。而白,则是几乎绝大多数中国女性追求的目标。一白遮百丑,这个老话似乎今天还在管用。

类似的消费需求在很多领域里都在不断地创造出来。而其广告词中的目标并不是实用和方便,而是时尚与酷。这些概念看上去太虚幻了,但可是对于某些消费者来说,就是很管用。从某种意义上,这已经脱离了消费的最初目标,背离了人们消费的初衷。这类消费需求,在资本主义市场中是屡见不鲜、层出不穷的。

由此,给某些特定的消费群体带来超出实际需求的冗余的东西。那就是某种虚荣。追求时尚也是虚荣的一种。不仅会花费大量的金钱,而且也给自己带来不切实际的幻觉。甚至对于个人的人品也会带来负面的作用。多年前,当手机刚刚安装上照相镜头的时候,一些民办大学的学生们,有不少都是家长花了五六千元就给他们配上了。这样的学生拿着它到处炫耀,实在让人为之侧目。

即使如此,我们也不能给这种消费需求套上一顶完全负面的帽子。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人类又在创造前所未见的更多元的文化出来。各类精致的奢侈品,看上去极端奢华,是一种腐朽生活的特征,但在创造的过程中,又在开发着创作者的想象力,开发着生产的工艺和技艺,带动着相关技术的进步。或许将来的某一天,生产这类奢侈品的技艺,会给人类生产其他必需的消费品带来某种进步与突破。

同时,在某种看上去是超需求的消费创造中,某些看上去现在是超需求的,但或许随着生产的发展,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那些超需求的消费在将来就有可能是必需的消费了。比如,最早出现的蜂窝电话,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超出必需的需求的。但随着手机质量的提高、功能的增加、成本的下降,它就可能成为普通大众生活的必需品了。所以,看上去不合理性的豪华消费,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就可能成为理性消费了。

所以很多事是很难预料的。但尽管如此,对于有孩子的父母来说,对于教育学生的师长来说,对于这种超乎正常需求的消费欲望,还是需要非常谨慎的。对于一个健康人格的培养,这类多余的超需求的消费欲望,又是一剂很强的腐蚀剂。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有百害而无一利。俭朴,对于任何国家和民族,都是最好的精神必需品。追求时尚与奢华,只是让一个民族或者一代人趋于堕落。

所以,资本时代的消费行为,总是带有两重性的。对于生产的发展,对于文化的延续,对于文明的创造,这样的行为多少还是有一点积极意义的。然而,在资本时代,对于健康人格的培养,这种超需求的消费,又是有害的。这样的悖论,在资本时代是根本不可能避免的。

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已经看到了资本时代的不合理性,虽然这个不合理性之中,似乎还存在着少量的合理性。这也说明这样一个社会状态是不可能持久的,也不应该是持久的。它必须要改变,必须从病态走向健康与正常。

在今天这个时代,我们也需要冷静地看待这种大量出现的超出现实需求的消费行为。一方面,它是有弊端的,甚至是有着严重弊端的,对于孩子的成长,对于成年人的心理,都有着不健康的影响作用。我们不能被这种广告的忽悠牵着鼻子走。我们需要冷静的头脑对这样的豪华消费给予某种拒绝。但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盲目而狂热地全盘否定它。这是时代的产物,我们没有力量,也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完全毁灭掉它。我们应该用我们清醒的头脑去看待它,认识它,分析它,采取合乎理性的行为。

要看到,这种行为存在的合理性是有限的,它的不合理性会导致它最终要改变。如果我们不能够这样来认识它,而是任由它恣意泛滥,并且认为这种时尚是一种进步,那恐怕是要出问题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78176-1037951.html

上一篇:美国战略的改变?
下一篇:假唱之祸
收藏 IP: 61.48.18.*| 热度|

1 吕喆

该博文允许实名用户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7 06: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