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qs321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qs321

博文

谈国家面上基金与青年基金评审 精选

已有 98689 次阅读 2013-9-15 15:54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国家, 青年

   方锦清先生博文:基金评审岂能以是否有国际著名期刊的文章来卡压年轻人?引出了一个有意义的话题:我们在评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时,如何区别对待面上基金青年基金。我在这篇博文后面的评论为:但是没有在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过文章极端错误,如果对于面上项目申请者还凑合,但也不能以这种文字表述,可以表述为申请人研究基础较为薄弱。而对于青年基金主要看选题的科学性及博士期间表现,研究基础应当放低点。这篇博文试图稍加详细阐述我对这话题的认识,供大家讨论。

   我个人认为作为面上基金和青年基金项目两者评审不能采取统一标准。两类项目的评价标准中既有相同,也有不同之处。两者评价标准的共同点是申请人都要认真考虑项目选题的科学依据,主要科学问题与关键问题提炼是否准确,解决科学问题的技术路线设计是否科学合理。相同之处实际上是考察申请人是否是一个做学术研究的对象,还是来撞大运,弄笔钱花。这就是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在结构设计上两者之间并没有什么区别。关于这些共同点,我曾经专门写过两篇博文:国家基金项目申请书中的科学问题与关键问题再谈国家基金项目申请中的几个问题。这些博文中一些认识得到过一些年轻人的赞同,算是提供了一点社会正能量。然而,作为评审专家,正确对待两者之间的区别非常重要,否则就容易造成不公平和不公正。那么评审面上基金与青年基金项目之间的主要区别在那儿呢?自然主要体现在申请人的研究基础。

   对于面上基金项目申请人主要涉及两类人群:一类像我们这些高龄申请人,国家基金委1986年成立时就年届40,已经超过了35岁青年基金申请人的年龄。那时还没有设置年龄可以放宽到40岁的优秀青年基金,只能申请面上基金。所以,评审时专家们就会看申请人是否是做基础科学研究的那块。那时真正做基础科学研究的人也不是很多,更谈不上什么国际SCI论文显示的基础成果,有一些中文期刊论文就不错。如果申请书的立项依据中能对选题的国际同行研究状况进行充分调研,参考文献中有一定数量的英文文献,就有可能打动评审专家。我20多年前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可能就属于这种情况。当时我对涉及选题的国际同行研究现状的三种观点进行了详尽对比,论述了三种观点之间的优劣,在这个前提下提出自己的想法,并引用了同行最新发表的一批文献,结果可能打动了5个专家中的多数(因为按照当时规定,需要32良才可以上会投票决定),一次命中。我想这也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成立初期很正常现象,我们应当用历史发展的眼光看待这个问题。

   另一种情况就是现在很多申请人都是博士毕业,有的已经主持过一项青年基金项目。评审这些申请人的面上项目就要认真考核你青年基金项目完成情况了。你不能找任何借口说这个青年基金项目由于种种原因(例如受研究平台条件影响及临时发生一些情况)没有做好。如果你认为自己很牛,直接申请面上基金,那就要看你博士毕业以来期间的表现了。我多次给今年获得青年基金项目年轻人的报喜博文中评论:下决心做好这个项目,后续的面上基金就会接着奔你而来,你的科学研究将会呈现正的马太效应,千万不能做一锤子买卖的事情。我想你的青年基金项目完成的如何可不能你说了算。在基金申请书中专门设置一项需要认真填写已经结题基金完成情况。这一项虽然可以用一定文字描述成果,但更重要是需要干货。在当下中国的科学评价体系和理念中,还是硬通货说了算。这也是方锦清老师博文中,评审人说的如此直白的评语申请人没有在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过文章。当然,我不赞成这位专家针对一项青年基金项目评审提出这样的要求。因为,对于青年基金申请人,很多人的研究基础主要在于博士期间工作。他们的博士论文成果不一定都有国际著名期刊上的论文。如果那样,我们国家发表著名国际论文数量早就雄踞世界第一。我认识不少主持过多项面上基金项目的人也没有发表一篇国际著名期刊论文,能有几篇国内著名期刊论文也不错。一位强势学科学院的院长在一次会议上说:他们的教授几乎都可以拿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但是能够自由发表国际专业刊物学术论文的教授却不到一半。这里面的原因比较复杂,不是用是与非这么简单的评价标准能够说清楚,况且发表学术论文并不是衡量国家基金项目完成质量的唯一标准。诚然,作为资助对象主要为从事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是衡量你完成项目质量的重要标准,这个应该是国内外同行长期以来达成的共识。

   我自己在在具体评审青年基金项目时还是有一点基本准则。这个准则应用时,如果碰到几个相似方向项目之间横向比较时就好办。这个比较应该不难,因为申请人之间客观存在差异,有时在看400字摘要时就能看出这些年轻人之间在博士期间所受到科学研究训练差异,例如有的博士研究生期间从来没有参与导师项目申请书撰写,在书写的文字风格上一眼就可以看出。再往立项依据看,这种差异会越来越明显。再看申请人个人简介与研究基础介绍时,一般就会很清楚了。选题比较创新和发表论文记录较好的申请人一般与他博士研究生期间受到较好的科学研究训练,课题组的学风,导师能力和水平密切相关。有的人很忌讳出身和自己目前所在单位的性质,这是没有办法改变的客观事实。我有一篇博文:出身既已定,修炼靠自己讲的就是这方面道理。当你的出身(包括求学与现在单位)卑微时,只有靠自己加倍努力改变才是硬道理,怪别人歧视无济于事。可以想象,在几位同样不很出色的青年基金项目申请书中,有的评审人亲睐出身重点大学的人,你能怎样?当然,我如果碰到这种情况也可能会做出相反的决定,支持出身平民者,因为,我内心深处总有一种平民情结,或许统统枪毙。

   所以,在面对评审国家基金面上项目与青年项目时,尽管对于立项的标准相同,但在具体处理时一定要区别对待,况且两类项目资助额度也相差很大,例如地学部面上项目达到80万,而青年基金项目为25万。我曾经形象说过,青年基金权当是那些愿意从事学术研究博士毕业年轻人的科研启动经费。然而,我忠告那些对学术研究不敢兴趣,在企事业单位主要从事应用技术工作的人最好不要来撞大运。前几天,我听一个研究生毕业10年的学生讲,一个事业单位对年轻人申报国家基金项目采取不鼓励也不反对的态度。这些单位领导关心的是员工们要完成好自己本职工作,我认为这种态度很正确。但是,以大学和科研单位为主力军的学术单位中,年轻人科研队伍日益壮大,所以,青年基金项目申请人数与日俱增,数量庞大,在评审基金项目时只能采取优中选优。我自己历来控制在50%的支持比例,这样加上其他同行的不一致意见,最后导致25-30%的青年基金资助比例是合适的。我注意到2013年支持的2个青年基金项目均如愿以偿获得了批准。当然对于面上基金项目申请者,如果在此前多年的科学研究经历中,成果平平,没有好的业绩显示度,这种申请者至少在我这儿不会有好结果。没有金刚钻,别拦瓷器活是我对这类申请人的忠告。

2013915完成。

 



基金申请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73617-725135.html

上一篇:“各尽所需”学欧美
下一篇:伯父的骄傲
收藏 IP: 111.172.154.*| 热度|

22 曹聪 徐长庆 许有瑞 朱志敏 韦玉程 孙东科 曹凯 徐索文 周浩 刘伟 王涛 褚昭明 熊李虎 刘迎丹 高江勇 占昌朝 单媛媛 杨晓慧 姚伟 梁星云 kexuegzz biofan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5 00: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