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qs321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qs321

博文

中国教授(研究员)一定不都是水货 精选

已有 7618 次阅读 2013-4-6 19:23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中国, 教授, 研究员

这个博文话题是由最近一些与研究生招生相关博文中关于学生与导师水平问题引起。博文题目虽然称为“中国”,但我只能以我所了解的有限信息,以我的认识来说话。首先声明我既没有绝对数据,也没有相对数据来阐述这个观点。我具体观点是“我们的教授(研究员)不都是烂杏(我认为无论形容学生或老师,这个词都不合适),不是100%的地摊货,即使与发达国家相比,也不是这样。我们国家一定还有部分高水平的教授和研究员,他们的成果水平与真正国际一流相比毫不逊色,他们的努力应当得到承认、尊重和褒奖”。

我在很多博文中表达了这个观点:我们需要承认与国外名牌大学和科研院所教授(研究员)水平之间的差距。这种差距主要体现在我们科学研究的行为习惯与思维方式与创新理念之间存在较大不一致。这既有历史文化的传统原因(我一直认为我们悠久历史中几乎没有对世界做出过重大科学贡献,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技术贡献也极其有限),也有我们当下体制中一些阻碍科技进步政策方面的问题。此外,以学术研究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学术论文为例,在以英文文字为主的国际专业主流刊物发表学术成果,对于以英文为母语的欧美国家的科研人员是顺理成章和家常便饭的事,而在我们的教授队伍(研究员)中还有相当差距。当然,这里除了科学研究成果本身外,也有英文文字书写的习惯。显然,对于我们中国人用非母语的英文表达成果总是没有中文那样顺溜。这些认识我在以前的博文和刚发表的博文:“一流教授”+,,,”中已经进行了适当阐述。在这个问题认识上也与一些博友一样对国内一些水平较低教授的表现愤愤不平的态度一致。当然我更侧重对那些不肯努力和勤奋,又顶着教授帽子到处对年轻人“作威作福”的人更多意见。那么,我们的教授和研究员是否都是水货,都是烂杏,我认为当然不是。因为,“都是”是一个完全的量化概念,是一个没有任何“余地”“完全”否定的概念,这是无论如何不能接受。所以,我在这儿要为那些水平比较高的教授和研究员们进行适当的抗辩。

首先,我们需要定性评估一下我们教授(研究员)的整体水平,尤其是我们自己先纵向比较一下,例如几十年前,我们国家的科学研究,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应用研究的水平究竟如何?这方面我们老一点同志们应该有点发言权。尽管拿标志世界顶尖成果的诺贝尔奖来看,几十年来我们国内本土依然没有突破,但是,从整个科学研究的状况来看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在几十年前,我们一直属于封闭的大学管理和科研状态,即使在上世纪50年代初向前苏联(那可是一个科技大国和强国)学习的时间也非常短暂(由于意识形态原因很快终止)。而今,在我们祖国大地上,科学研究的形势呈现蒸蒸日上,一派欣欣向荣景象。尽管在科技管理方面还有很多问题,有的问题还是让我们这些基层科研人员很是无奈和愤慨,但是崇尚科学,尊重科技人才的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还是越来越占据主旋律,越来越多有本事的人在事业单位和企业吃香。我们在国际刊物发表论文数量已经跻身世界前列,尽管质量有待提高,但是国际正面影响与日俱增,明显增强。这些进步应该主要归功于我国各行各业那些高水平研究人员的贡献。

目前我们教授的水平究竟如何?我想要回答这个问题,一定要将“我们”细分。研究院所一般分成“国家级”和“地方级”;大学至少要分成“名牌大学”、“重点大学中的优势学科”和“普通大学”。否则一味说:“教授(研究员)都是水货”就毫无意义。据我观察,在那些国家级科研院所和重点大学高水平成果不断涌现,即使在一些普通大学和研究机构也有一些亮点科技成果。而且,现在一些国家级科研机构也是有原来一些省级机构由于成果突出提升而成。这些成果难道不是大学教授们努力的结晶。教育部每年评出的十大科技成果还是拿得出手的。我与国外接触不多,没有像一些牛人们那样在国外完成研究生学历和取得一些“牛哄哄”的成果。但是我还是知道我自己研究方向国内教授(研究员)们水平与国际同行之间的差距。因为,由于科学研究需要,我在职时经常需要与少数一些牛同行之间联系,虚心向他们学习,以弥补我的不足,至少不要让我自己的学术水平与人家的差距拉的太大,成为一个“烂杏”。当然也和他们讨论过一些研究领域内重大科学问题。无容置疑,在我的研究领域我国确有一些学术成果完全可以与国际同行比美的教授和研究员,他们主要工作在国家级科研院所和重点大学。我也经常看到一些国际学术机构发布的各个研究领域中顶尖科学研究人员名单中还是有我们中国科学家的名字(尽管不多)。那些相关专业杂志经常发布的高引用论文作者中偶尔也有我们中国学者。这些都说明,我们的科学研究队伍中还是有一些高水平的研究人员。这些人的研究思维方法和勤奋努力刻苦精神和取得的成果已经完全国际化,他/她们中既有海龟,也有土鳖,尽管这些“先进分子”的人数相对于我们这个庞大科研队伍人数偏少,但慢慢在增多。

    最后,我还是要说点套话,这个国家是我们自己的。有一句永远不过时的话:“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国家发展“需要说,更需要做”。我们国家的富强需要大多数人,而不是少数人的勤奋刻苦努力,这个道理一定是“放之四海皆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73617-677564.html

上一篇:究竟该如何评价博士研究生质量?
下一篇:我国“阶梯式”研究生培养模式
收藏 IP: 111.173.102.*| 热度|

29 柳林涛 戴德昌 马建敏 罗德海 曹建军 李学宽 李伟钢 汪晓军 陈楷翰 彭思龙 刘瑞亭 李庆祥 石锋 李志俊 徐耀 郭保华 王浩 罗春元 龚胜生 董全 林中祥 朱晓刚 韦玉程 李本先 蔡子微 胡宝群 余世锋 blackrain007 biofan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23: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