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qs321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qs321

博文

中国学术界的幽默日 精选

已有 11176 次阅读 2012-6-30 14:04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中国, 学术界

本月27日来到爱尔兰都柏林儿子这儿度假。儿子在都柏林圣三一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一年多了。昨天他也首先看到SCI数据库提供的期刊IF数据,我们父子两简单查看了一下各自专业刊物IF数据变化,就没有再议论此事。然而当我打开科学网的最新博文,发现原来这几天,科学网上很热闹,许多博主正怀着那样焦急的心情等待这个数据库的发表。一些博主几乎在IF发表的第一时间发表博文,内容大多没有什么新意。这些博文无非为这几类:第一类,将IF数据挂在上面;第二类提供分专业刊物的IF,算是做了点社会义务活;第三类,老生常谈提供点关于IF基本概念,这些概念只要是真正做基础或应用基础研究的人一般都知道,我也在以前的几篇博文中分别提及。

我无意对我国部分学者这样趋之若鹜地对SCI数据库提供期刊IF数据追捧现象给予过多地批评。但是如果我们的研究人员对IF怀着那种期待心情,而无视SCI数据库其他有用功能(我也介绍过),这就本末倒置。这种现象不要再去批评管理部门的评价机制和措施,而是我们科学研究人员需要扪心自问自己,你究竟是以什么心态对待科学研究的?因为,对于大多年轻人,尤其是研究生们,他们科研之路才刚开始,需要大家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科研价值观。对SCIIF数据追捧总是人为所致。科学网最近有个对SCI数据库 IF的投票调查,我选择“偶尔感兴趣”栏目。我看到超过半数人投“比较关心和非常关心”。我判断真正做研究的科研人员一般发表论文被SCI收录的期刊估计不会超过20个,国际专业刊物估计更少。我和我的学生迄今发表论文的国际专业期刊只有10个左右(当然都是专业主流刊物)。地球人都知道,IF数据一般都有波动,这是一个非常正常现象,完全用不着怀着那种急切心情看待这个数据。说句不太好听的话:当你的科研成果还处在幼年期时,IF和你有什么关系。

3月份提交过2篇博文:“努力做一个淡定的人”至今评论近百次,而且以年轻人居多,其中大多数人赞成博文“努力克服浮躁”的观点。“做自己的科学研究”博文是我和我的学生多年科学研究的体会,寄希望年轻人少受“浮云”干扰,潜心做自己的科学研究。在你经历若干年科研“痛苦”后,你的心灵一定会得到稍许“净化”,你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成果一定会“水到渠成”,那样你也许为那些期刊的高IF值做了点实际贡献,当然SCI数据库是不会表扬你的。但你的内心一定会得到科研收获的“快感”。

 

2012630日于爱尔兰都柏林



论文与评价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73617-587479.html

上一篇:初中毕业五十年回忆
下一篇:教授是大学中的弱势群体?
收藏 IP: 109.255.110.*| 热度|

53 孙学军 李学宽 许培扬 赵纪军 蔡庆华 曹广福 武夷山 赵美娣 蔣勁松 刘用生 徐迎晓 王善勇 刘伟锋 肖重发 李土荣 曾新林 张学军 李梅 刘俊华 高英 张玉秀 范鹏贤 胡志丁 张钫 郑永军 翟远征 王启云 刘明颖 刘彬 袁军法 刘晓松 韦玉程 魏武 李刚 徐耀 邢志忠 陈小斌 隋立明 曹聪 孙庆丰 惠小强 林中祥 刘瑞亭 刘安金 江先亮 王春艳 傅蕴德 吴浩宇 hmaoi fansg xchen xindaxiang2 zzjtcm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5 00: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