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qs321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qs321

博文

人才帽子“汇报答辩”内容建议

已有 21322 次阅读 2019-2-19 13:56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人才帽子“汇报答辩”内容建议

 

刘庆生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我曾经写过一篇“小议‘帽子’答辩”博文(201738日科学网,科技导报第7期转载)。文中谈到一点人才帽子答辩的相关事情。最近看了一些国家级人才答辩PPT资料,有点感想。在这些PPT资料中,有的内容新颖,总结到位,图文并茂,编排新颖,除了内容本身(有的属于我专业之外),让我对候选人的“科学人文综合素养”印象深刻。当然,也有的内容编排老套,毫无新意,如果答辩人“硬通货”成果不错,由于答辩环节丢分实在可惜。为此,综合几份“人才答辩PPT”及我对这类“人才答辩汇报”内容理解和认识,给出一个参考“人才答辩提纲”,供相关人才汇报答辩候选人参考。

以答辩展示的PPT为例:

第一部分(一张片子):片头为“xxx人才答辩汇报”;给出一个能总结候选人“研究特色”的标题;然后依次为答辩人;单位;学科;答辩日期。其中“研究特色”标题在我见过的“人才答辩汇报”的PPT中只有一所名牌大学引进人才的一份,我觉得很有新意,值得提倡。因为,在相关人才答辩组织机构提供的“模板”中一般没有这个设计,属于自由裁量决定。然而用一个“标题”概括候选人的研究方向要新颖,文字简练。如果研究方向比较散,提出一个恰当标题需要下点功夫。如果以我三个研究方向(大陆地壳、油气藏、环境评价)的成果为例,我选择一个比较综合的标题为:“地质(涉及深部地质和油气藏地质)与环境过程的磁响应研究”。(图1

第二部分(一张片子):汇报提纲。一般国家级人才(即引进人才)帽子涉及四部分:1、教育与科研经历;2、主要成果及同行评价(或成果影响力);3、未来(下一步)科研设想(计划)4、依托单位科研平台状况(包括支撑条件与团队),具体按管理部门的要求设计。显然,重点是第2部分。(图1

                                                                                 



1. 第一、二张片子内容设计参考示意图

第三部分(由若干片子组成):属于提纲的第一部分内容:教育和科学研究经历。教育经历属于客观内容,由大学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两部分组成。通常在介绍研究生教育经历时会涉及导师和他们的资历和头衔,但是在列出导师头衔时要权衡利弊。因为有的评审专家很反感渲染导师的头衔,所以我建议简单介绍。不要让人感觉你在“傍大牛”。科学研究经历重点应该是“博士后”经历及国内外访问合作研究经历等,这些也属于“如实陈述”内容。在陈述海外访问与合作研究经历时可以适度介绍合作机构与对象的资历。如果能被国际牛人邀请访问和合作研究属于申请人水平影响力的客观表现,将会增加公正的评审专家对候选人硬实力的印象分。

第四部分(由若干片子组成):属于提纲的第二部分内容,也是最重要的关键内容。这部分内容大概要占据整个汇报的80%左右份额。它是在事实基础上充分发挥答辩人的“总结概括”和口语表达能力的重头戏。除了在PPT上下功夫外,还要让评委们听到一些“内容新颖”,“赏心悦目”的内容,口语表达很需要下点功夫。

这部分内容由:主要成果及创新点和同行评价(影响力)三部分组成,但是每部分内容都要认真思考,组织语言文字。由于PPT上主要以成果的图表为主,不宜呈现过多文字,答辩人需要用另外的文件准备“口头答辩”文稿,或记在心中。答辩属于口头表达,要注意口语与书面语(PPT上面的文字)之间的区别。整个PPT版面制作要下功夫,除了内容,版面要尽量做到:彩色鲜艳大方,背景与内容文字图表对比清晰,版面赏心悦目,这会增加答辩人的印象分。据说针对某些重要人才汇报PPT,有人会请专业美图人员修饰PPT

主要成果及创新点介绍:一般答辩人在汇报成果时往往容易“平铺直述”介绍自己取得的成果,简述成果发表在什么主流刊物(包括列出期刊的IF值)等。忽视介绍这个方向成果的意义。即 “为什么值得研究?”,因此,需要首先简介这方面内容。如果是应用方向(面向国民经济)成果通常用“行业重大需求或面临的挑战”表述。如果属于基础科学研究方向则用“XXX方向的科学难题”,“XXX方向的重大科学问题”等。为了显示你选择研究方向的重大意义,可以附上少量同行重要文献。总之,这部分内容需要彰显答辩人在科研选题过程中的优势和特色及科研创新能力。在口语表达过程中力求避免两种极端表述:一是过于抬高自己,例如有人渲染自己成果具有“奠基性”,“开创了,,”,属于“世界级成果”等,当然如果属实也无可厚非。我主张用稍微谦和中性一点词汇,例如“提出了,,”,“发现了,,”,“阐明了,,”,“确立了,,”。另一种是过于“谦虚”,让评委看不出成果的特色和创新。

具体成果介绍:每项(方向)成果建议列出一个能够高度概括成果内容的“标题”。例如我的“磁学”研究领域三个应用方向:“大陆地壳磁性结构”、“油气藏烃微渗漏的磁效应”和“磁学手段用于环境污染评价”的研究成果的题目分别为:“阐明了中国东部某些地区大陆下地壳的磁性结构与深部地球动力学关系”;“确立了XXX油气藏烃微渗漏的磁效应”;“提出了武汉市东湖地区城市化过程的污染环境磁响应”。

(图2



2. 三个研究方向成果“题目”设计示意图

每个方向成果主要展示若干篇代表性学术论文、专利或奖励,重要代表作可以选择展示首页。然而,有人告诉我,现在有的评审专家对论文有点“审美疲劳”。所以,我主张要突出介绍成果本身,介绍成果发表的杂志点到为止,杂志毕竟是发表成果的载体。一些“惊世骇俗”成果发表在一般刊物的案例并不鲜见。当然,有的专家很看重杂志,甚至影响因子。总之评审专家中风格多样,“众口难调”,需要候选人平衡各方面情况做出恰当选择。

成果影响力(同行评价):主要由同行论文引用,尤其是论文中正面“表扬”的相关内容及候选人在国际学术舞台上的表现。例如重要学术会大会特邀报告。俗话说,“空口无凭,数据说话”,因此出示代表性著作还是必要。这部分内容很重要,是判断候选人国际影响力的重要依据。正如美国斯坦福大学化学系主任说的:“我们评价一个教授的水平不是看他为系里拿了多少项目和经费,而是他在国际同行中的影响和地位”。有人认为,这部分内容要做“夸大渲染”。其实,这取决于评审专家的“喜好”,例如有人宣称取得了“世界级成果”,有专家就追问“何为世界级成果”。所以我主张这部分内容既不能平庸表述,但也不能过度夸大,也需要在基本事实基础上在“褒奖”文字或口头表达时做出平衡。

有人告诉我,美国有的大学教师在申请“冠名教授”时,对于那些应用型学科(应该占据大多数学科)在介绍成果的影响力时,不能只介绍论文及其引用情况,也要注重“工业界评价”,我很赞同。正如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大气科学系Tuukka Petaja教授说:“基础研究和应用转化就像是中国传统阴阳学中的循环链条,都不可或缺。基础研究是用金钱生产知识的过程,而从应用研究到技术创新并服务于社会则是知识创造金钱的过程”。因此,工业界评价是我国大学应用学科应当重视的评价举措,这将大大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国家国民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第五部分(1-2张片子):未来(或下一步)科学研究设想(或计划)。有人对这一部分内容不太重视,有点“敷衍塞责”,认为无关紧要。然而,对于一些“人才引进项目”这一部分也值得重视。因为,国家或单位希望看到一个负责任的,“货真价实”的学者。评审专家想知道,引进的人才是否做好了充分准备。“有备而来”的候选人会让评审专家认为是一个有责任心的学者,而不是一个只瞄准招聘广告中国家和单位提供的“高待遇”。

为此,这一部分内容也要认真考虑和撰写:一般包括“计划目标”;“实施措施”;“预期成果”。其中后两项内容尽量具体点,不要太空洞。例如计划利用自己及相关单位的科研平台,组织具有一定实力的科研团队,争取某些关键技术突破,在某些领域推广应用等。对于应用技术研发性质,如果已经获得相关企事业单位“意向合作”计划可以大大提高评审专家对候选人科研能力和诚信的印象分。

第六部分(1-2张片子):所在(用人)单位科研平台状况及相关支撑条件。这部分主要介绍所在单位能够提供候选人开展科学技术研究的硬软件条件,包括人力资源方面的团队情况和计算分析测试平台等。这部分内容也不要太抽象,它体现了引进单位的严肃认真态度以及对引进人才是否真正重视。从组织上关心引进人才

值此元宵佳节之际,祝科学网全体博友和工作人员节日快乐!

20181223日,2019219日提交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73617-1163039.html

上一篇:向老一辈科学家学习
下一篇:论文不是科学研究的全部
收藏 IP: 59.71.151.*| 热度|

28 蒋敏强 李雄 安海龙 梁庆华 蔡延江 窦杰 刘立 李帮建 张建国 杜芳 王启云 吴斌 赵大伟 黄永义 王宇 周春雷 徐陶 康建立 栾晓波 季丹 王枫 王代平 张树鹏 魏焱明 江克柱 彭友松 王俊杰 zjzhaokeqi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19 18: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