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踪前沿和热点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aokebiao 关心气候变化研究,追求技术进步

博文

华裔牛人自制飞行背包 利用水动力飞行(转)

已有 4596 次阅读 2009-8-4 22:23 |个人分类:星星点灯|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科学技术, 挑战, 冲动与创新, 执着与追求

2009/08/02 07:23    来源:中国经济网    发表评论

2009/08/02 07:23    来源:中国经济网    发表评论



当初雷蒙德-李决定要建造一款以水作为动力燃料的飞行背包时,他的很多朋友听到后都认为他疯了。而他请教的工程师们也肯定得告诉他,要在空中控制水量和保持稳定推进是几乎不可能的。然而,雷蒙德-李丝毫没有要放弃的意思。最终完成了这款名为“JetLev-Flyer”的飞行器——更准确的说其实应该是一款飞行背包。它的设计者雷蒙德-李是华裔加拿大人,居住在加拿大纽芬兰省首府圣约翰斯市。


  他认为如果能在这个飞行装置上搭配一条软管,连接单独放置了发动机和水泵的动力浮舱,浮舱漂浮在水面上,这样就可以大大减少身上的负重。而且理论上来说,充满了加压的水之后,软管会变得僵硬起来,从而起到一定的拖拽作用,让飞行背包在向前飞行时能更加稳定,不会一下子冲出去或向前乱窜。


  在获得成功之前,雷蒙德-李前后共制作了四个试验品,并经过了两百多次的飞行尝试。而现在,这款重量仅为30磅的Jetlev-Flyer水动力飞行包已经非常接近量产版了。它可以产生1913牛顿的推进力,飞行时速可达35.8km/h,飞行高度最高可达8米,相当于三层楼高,据说该飞行器可以连续在空中飞行长达两个小时。雷蒙德目前正在制造更新一款的飞行器,预期时速可达56 km/h。你想要一个吗?据悉,这款飞行背包将在今年晚些时候销售,限量推出约130个。雷蒙德认为,JetLev-Flyer的客户将主要是那些开展水上休闲项目的公司。雷蒙德本人已利用JetLev-Flyer进行了数十次飞行。虽然他并未透露JetLev-Flyer的具体销售价格,但有人估计,该装置的售价应与水上摩托艇大致相当。


  Jetlev-Flyer是如何工作的呢?


  1.固定装置


  背包的靠背采用的是纤维玻璃材质,并且在表面粘上了一层厚厚的海绵橡胶,这样在水上起飞和降落时就不会担心下沉(有点相当于橡胶救生圈的功能)。为了将背包固定在身体上,雷蒙德采用了四条类似赛车用的安全扣带。此外,他还加配了一款丫叉形的背带、一个类似单轮脚踏车用的座位,以及一款杂技演员专用的三角吊架作为脚踏板。这一切配置都是为了在飞行中将身体保持在最佳飞行位置上。

 

飞行时速可达35.8km/h,飞行高度最高可达8米,相当于三层楼高。

 2.动力


  飞行背包的动力来自于水面上拖拽的动力浮舱。雷蒙德制造的第一款动力浮舱是采用胶合板和玻璃纤维材质专门定制的。不过他最新制造的这款水动力飞行背包原型所用的动力浮舱是直接在一款Jet-Ski喷气式滑水车基础上改装的。舱中搭载的发动机最大马力可达215bhp,通过直接传动轴为船载水泵提供动力。水泵上连接着一条10米长、直径0.1米的聚酯-橡胶软管。雷蒙德表示,之后量产成品所用的动力浮舱体积会更小,重量也更轻,并将搭载一款最大马力可达260bhp的发动机。


  3.操作


  背部Y形的的支架、水喷嘴以及操作把手都是采用铝管自制而成。雷蒙德将这些组件连接在身体重心点以上的挽具上,这样在飞行过程中,操作者可以感受到一种“另类无重状态”,不仅能在3个维度自由移动,而且还能保持在空中悬浮的状态。从水面起飞时需要扣动手柄上的扳机,启动身后水面上动力浮舱中的水泵,打开油门,两股高速水流从背包后的喷嘴喷出,其水压相当于七个大气压,这样的水压不会出现高压爆炸的危险,却能将他冲向约9米高的空中。在向前飞行的过程中,利用操作把手将水喷嘴调节到45度的最大弯度,已达到最佳的推动力。如果要停止飞行,操作者只需逐渐关闭油门,就能慢慢落下回到水面。


  安全警告!


  这款水动力飞行背包在推出之前经过了多次反复实验,以确保其安全性。自己DIY组装制作有可能存在危险,请大家一定不要轻易模仿。此外,在使用这款飞行背包时一定要记得佩戴好保护装置(如安全头盔、护膝、救生衣),采取适当的安全防范措施,并遵守法律规章。(小树)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7260-247493.html

上一篇:城市生态多样性随想
下一篇: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候选人名单公示
收藏 IP: .*| 热度|

2 吉宗祥 王立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15: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