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ng9038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feng9038

博文

从革命者到海洋学者-------侯连三

已有 17732 次阅读 2021-2-20 08:58 |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从革命者到海洋学者的

            --------侯连三

                 李沣整理

IMG_20210219_123406.jpg

 

 侯连三,1916年10月出生于山东省寿光县台头镇北洋头村一个破落地主家庭。1925年考入了李植庭校长举办的县高等小学------双风学校(192 9年改名为寿光县第八小学),校长李植亭开始接触马列主义,同情、支持共产党,并聘用共产党人张玉山、赵一萍、李汉卿等人在学校任教。受到进步老师的影响,侯连三有机会接触到很多进步的小说和书籍,他常与是中共党员的进步学生陈纪明、李杰等人来往,受其思想影响,在心中埋下了革命的种子。

1931年高小毕业后,考入寿光中学师范班。1932年9月,在王云生、李文的组织领导下,成立了临时县委,杨化村任书记。在此期间,侯连三经同学陈增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做党的地下工作。后任支部宣传委员。

1933年2月,王云生、李文在济南被捕。原县委负责人杨化村、马保三在本县同时被捕,寿光县委遭到严重破坏。这时在寿光官庄学校任教的侯连三与中共党员王文介、侯荫南组成一个秘密党小组,以小学教员为掩护,在党组织因叛徒破坏与上级失去联系的情况下,仍坚持地下工作。

1934年夏,中共济南市委委员王文轩奉省委书记黎玉的指示,返回到寿光,寻找党员并恢复基层党组织。侯连三、王文介、侯荫南秘密小组重新与党组织取得联系。秋后,陈少卿、陈纪明、陈耀三等党员骨干先后回到寿光,与在当地坚持斗争的王文介、侯连三、侯荫南等一起,进行组织恢复工作。他们三人并帮助建立了城里和后王两个党支部,又先后发展侯永明等几十人入党,建起北洋头、南洋头、一座楼、东庄等9个党支部。
  在此基础上,1934年冬,侯连三同志与阳河南学校教员、中共党员侯国栋、阳河北学校教员、中共党员侯荫南将阳河南、北学校合并一起办公,建立了北洋头学校,为党组织开展工作提供了场所,为恢复建立六区西部党组织努力工作。

1935年冬,六区西部区委成立,所辖支部达到9个,党员40多名。侯荫南担任了区委书记,侯连三同志担任了区委宣传委员,成为白色恐怖下坚持革命斗争的典范,并为寿光县西北地区以后的革命斗争打下坚实的组织基础。

一、参加寿光的抗日武装起义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向中国发动了全面的侵略战争,中国人民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抗日战争也由此开始。

中共中央于1937年7月8日致电中共北方局对七七事变后华北工作方针做出指示,立即开始着手组织抗日义勇军,准备进行艰苦的游击战争。8月12日又进一步指示要在“在日寇占领区域及其侧后方,发动广泛的游击战争。组织游击队,游击小组,抗日义勇军。”

1937年9月间,北方局在太原召集山东、绥远省委负责人和华北地区党的领导人开会研究部署配合八路军发动抗日游击战争、扩军和建立根据地,提出号召“每个优秀的共产党员都脱下长衫到游击队中去”。北方局当时提出要立即发动游击队,不要等什么名义,名义自己称,游击队要自筹经费。

1937年10月下旬,省委副书记兼宣传部长林浩同志,在博山召开会议,成立了中共鲁东地区工作委员会。会上具体研究和部署了鲁东地区人民抗日武装起义的工作。工委委员、寿光人张文通同志,星夜赶回寿光,向县委传达了这次会议的有关决议。县委立即在北台头村召开全体会议,做出了在本县发动武装起义的决定。

11月上旬,县委在牛头镇马保三家中,召开扩大会议,具体研究组建人民抗日武装问题。马保三、王云生、王文轩、陈少卿、陈纪明、李杰、李文、王文介、褚方堂、侯连三、张子明、王登盈、孙聿修等同志出席了会议。会议分析了全国抗日救亡的形势、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等方面情况,结合本县实际,作出了武装起义的实施方案。

山东省委决定:冀鲁边起义部队的番号是“抗日救国第一军”;

鲁西、鲁西北地区的起义部队是“抗日救国第二军”; 胶东地区的起义部队是“抗日救国第三军”; 泰山地区发动起义称第四军;鲁东地区起义部队称“抗日救国第五军”; 淄博地区发动起义,号为“抗日救国第六军”; 昌潍地区发动起义部队,番号是“抗日救国第七军”; 寿光、广饶、博兴地区的起义部队番号是“抗日救国第八军”。

1937年8月22日,根据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宣布红军主力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这时山东各地的起义武装也打出了“八路军”的番号,将各抗日救国军改称为“支队”,寿光、广饶、博兴这一支就称为“八路军鲁东游击队第八支队。”

为了尽快组建军队,举起起义大旗,县委扩大会后,立即成立了八路军鲁东游击队第八支队军政委员会.成员有参加博山会议的张文通及马保三、王云生、李文、王若之、王文轩等6人,由张文通任主席、王文轩兼任秘书。

 12月29日,第八支队军政委员会在牛头镇发动了抗日武装起义,正式宣布成立八路军鲁东游击队第八支队,推举马保三任司令,侯连三同志先后担任了第八支队情报队长,供给部主任、部长。牛头镇起义,打响了鲁东抗战第一枪。
  随后,侯连三同志与王文介、侯荫南等将南北台头、南北洋头一带的武装小队组建成中队。1938年2月17日,八支队进驻北洋头村,侯连三同志以及北洋头党支部书记侯国栋率村抗敌后援团和农、青、妇、儿童为部队筹粮做饭,做军装军鞋,并设立地下情报站警戒肃奸。1939年初,日军占领寿光。侯连三、侯荫南协助军区三支队消灭了为非作歹的地主武装“刘二虎”。这场围歼刘二虎的战斗从深夜一直打到第二天中午,共打死打伤敌军60人,俘虏100多人,缴获长短枪200余支,歪把机枪一挺,还有大批军用物资和机密文件。侯连三与侯荫南被称为“侯氏双雄”。后来侯连队三写诗一首,对牛头镇起义霓虹灯行了歌颂:

IMG_20210207_113053.jpg

二、八支队的出色后勤保障官

    侯连三同志是八支队的传奇人物,是八支队的粮草军需官,为部队的物资供应做出了重要贡献。八支队成立不久,便奉命挺进胶东。八支队东征掖县、黄县不断取得胜利,部队不断壮大,势头很好,但武器问题始终制约着部队的发展,特别是重武器。马保三司令把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供给部长侯连三同志和军需科长褚方塘。侯连三同志接受任务后,立即和褚方塘骑自行车出发,跑遍了黄县的主要村镇,带领供给部全体同志日夜奋战,终于在黄县文庙内建起我军的兵工厂。他们请来全县的能工巧匠,很快造出刺锥(锥形刺刀),造出爆炸力很强的手榴弹,并对使用过的子弹进行再加工,重新利用,大大缓解了八支队弹药缺乏的矛盾。指挥部对供给部的工作非常满意,侯连三、褚方塘等同志多次受到表彰。

在一次讨论会上,有人信口说:“最好能造出几门大炮,打鬼子才过瘾。”工人老许接话说:“我在潍县时给军阀修过迫击炮,我看这玩艺不算很难,只是没有旋床,没有钢材。”
  侯连三对老许的话极为重视,他决心找旋床,找钢材。侯连三又找来见过迫击炮的老兵,让他详细描述迫击炮的样子,还找来在军校学过迫击炮知识的干部提供情况,介绍迫击炮的构造原理和规格,由老许琢磨着画出草图。
   在制造过程中,有两个炮膛钻偏了,成了废品,他们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把钢锭固定起来,用蚂蚁啃骨头的方法慢慢加工。侯连三和褚方塘天天靠在车间里,经过日夜奋战,终于造出了迫击炮和炮弹。
   试射时,韩明柱、侯连三、褚方塘等人量好标尺,推算好弹着点,其他人都撤出百米开外。韩明柱按照炮兵动作,把炮弹装进炮筒,只见火光一闪,“嗵”的一声巨响,炮弹飞出,霎时间在千米外爆炸。
  爆炸声惊天动地,震耳欲聋,指战员无不惊喜若狂,一片欢腾。从此,侯连三和许大胡子成了八支队的传奇人物。
受到了上级的好评,并荣立三等功一次。以后,侯连三同志又改进该炮,可以平射,用以攻坚。
  侯连三同志跟随部队转战潍县、昌邑、掖县、黄县等地。当时,黄县城里物价飞涨,奸商囤积居奇,百姓生活十分困难,供给部主任的侯连三同志除了办兵工厂搞武器弹药,还筹粮筹草、打击奸商平定物价、查封鸦片、没收敌伪浮财,保证了军需。
  八支队出征昌邑瓦城时,农民装束,衣衫褴褛,只有各式冬装,连司令马保三也没有像样的服装。为了确保官兵的服装,侯连三同志建立了服装厂,为5000多官兵解决了服装问题,确保官兵一人一单一棉,军械物资也比较可观。部队上下盛赞侯连三:“侯连三不简单,搞后勤有办法;东征时破衣烂衫,西上时有单有棉”。
  按照山东分局指示,八支队从临淄过铁路,开赴鲁中开创根据地。大批的八支队伤病员便留在寿光六区休养生息。
分散住在北台头、张家庄、牛头镇、央上村(今属广饶大王,当时属台头六区),鬼子汉奸来了,转移到巨淀湖芦苇荡深处避敌。缺吃少穿,没医没药。
  司令马包三语重心长地握住侯连三粗糙的大手说:“相信侯连三有办法,老区人民饿不死自己的伤病员。”侯连三不是孬种,他知道该依靠谁:北洋头的侯树胜有办法,北台头的陈增胜有办法,牛头镇的马家军有办法,老区各村的抗日政权有办法。
  在此期间,台头一带生活条件非常艰苦,人民群众极端困难。侯连三领导供给部留守处的同志们为众多伤病员筹集药品、食物衣服等,日以继夜地奔忙,老家北洋头、北台头的乡里乡亲勒紧腰带往巨淀湖芦苇荡送给养。各村的富户被武工队员侯汝村、陈兰会动员之后,献上一部分拥军粮;老百姓只要有一口粮,也是大家凑凑,做成熟粮,用一只小舢板送到芦苇荡。
  七区武工队长马景为了一支救伤员的盘尼西林,勇闯虎口,险象环生。得益于侯连三和乡亲们的倾心照料,不少八支队的伤病员,在康复后成了寿光独立团长赵寄舟的骨干,成了武工队的骨干;手枪擎在手上,脑袋别在腰里,他们一身肝胆,为寿光的抗日事业,民族的解放事业建功立勋。

侯连三同志受命领导供给部留守处的同志们为众多伤病员筹集药品、食物衣服等,日以继夜地奔忙。他依靠群众、发动群众,使众多伤病员得以康复,重返抗日前线。
  至抗战胜利,侯连三同志还先后担任过寿光县一区区委书记、县财政科长兼银行主任;清东地区财经科长、政府机关党委书记、代理县长,为中共地方政权的建设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侯连三同志于1946年至1949年任济南市粮食局局长,掌管以济南为中心北至沧州,南至滕县、东至高密,津浦、胶济铁路两线所有粮站及济南市所有粮食加工厂的工作,负责铁路沿线主力部队及淮海战役的粮食供给,为解放战争的胜利,特别是保障山东战场的后勤供给做出了重要贡献,得到了陈毅司令员的表扬。

三、规划建设新的青岛海洋学院

    新中国成立后,侯连三同志历任山东省抗美援朝委员会秘书长,山东省水产运销公司经理兼水产局监察主任,国家水产部青岛水产公司经理兼青岛市水产局长、青岛水产系统党委书记,1957年5月任山东省水产局副局长。侯连三同志长期担任省市水产部门领导工作,熟悉我国水产事业发展状况,了解水产事业发展规律,努力工作,为海洋水产事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1955年4月,侯连三同志参加了以杨煜为团长的中日渔业协会谈判,是两国“关于黄东海渔业的协定”的签字人之一。为落实毛主席、周总理关于中日关系“民间先行,以民促官”的外交战略,做出了贡献。
 
1959年3月,历经私立青岛大学、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山东大学不断变迁的鱼山路5号,又改成为了山东海洋学院。侯连三任副院长、党委常委,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他分工负责全院的后勤和基本建设工作,以保障教学、科研的顺利开展。侯连三同志任副院长期间,正是山东海洋学院从山东大学分离,开始独立发展并确定建设成为一所面向海洋的大学的起步时期。从1959年至1962年,侯连三同志连续担任了四届山东海洋学院院务委员会副主任,由原来的一所综合大学,转变为一所面向海洋,专门研究海洋的专门大学,这是个翻天覆地的变化。研究海洋不仅要有专门的人才,还要有专门的设施、设备。身负重任的侯连三,勇担责任,大胆创新,积极探索,进行大量的开创性工作。
  期间,侯连三同志负责建设了图书馆、计算中心楼、实验测试中心、八关山气象实习台、太平角水产养殖基地、红石崖水产捕捞基地。国家海岸带调查工作是涉及海岸10公里、水深10米地带的普查任务,涉及水文、地质、地貌、水质、生物等各学科,海院承担了北与河北接壤、东至莱州湾、南与江苏交汇、北至胶州湾的普查任务,历时五年,如期完成了调研任务,编制出完整的技术档案。海院承担的海岸带普查工作如期完成,有赖于侯连三同志分管的后勤部门,给予了大力的支持与精心安排。

实验测试中心、八关山气象实习台、太平角水产养殖基地、红石崖水产捕捞基地的建成和使用,使这所历史悠久的综合性大学,终于完成了向面向海洋的专业大学的转变。
  此外,侯连三同志负责翻新改建了职工食堂、学生餐厅和礼堂,新建了教学大楼;整建校园,梳理校内木本植物,更新植被,学校由此成为青岛市花园单位,使得在此工作、学习的环境更为清新、方便、整洁。在上述各项工作中,侯连三同志均亲自指导并操作。

四、主持设计建造我国第一艘海洋科考船——东方红一号


IMG_20210219_141801.jpg


在我国第一艘海洋实习调查船 “红方红”号的筹建过程中,侯连三同志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国家十分重视海洋科教事业,在经济极为困难的情况下,于1960年决定斥巨资为山东海洋学院建造我国第一艘海洋实习调查船———东方红号。学校成立以侯连三副院长为首的办事机构,调集精兵强将,驻沪办理。

当时,以教育长赫崇本为首的科学家提出了建造海洋实习调查船的构想,在校工作的苏联专家列昂诺夫也积极呼吁此事。副院长侯连三与教务长赫崇本等人拟定方案,奔走中央,多方协调。1959年8月2日,国家科委将学校(原山东海洋学院)建造2500吨级的海洋调查船列入基建计划,当时国家正处于经济困难时期,许多大型的工业项目都纷纷下马。时任高等教育部部长的蒋南翔对该计划给予了特别的关心和支持。“1960年底北戴河会议期间,蒋南翔部长、国家计委范綦汉副主任一致认为应该保留建造实习调查船的计划,向李富春副总理汇报后,列入国家计划。高教部只有两个大项目做了保留:一个是清华大学的原子反应堆,投资1500万元;另一个是山东海洋学院的实习调查船,投资近1000万元。1962年12月25日在沪东造船厂开工建造。海洋实习调查船不同于其他船舶,它的首要任务是服务于学校的教学工作,为学生出海实习、进行海上调查提供支撑和便利。于是,船上实验室、仪器设备、专业人员配备就显得尤为重要。

1963年3月1日,山东海洋学院副院长侯连三、许亮主持召开各系领导会议,确定了“以教学为主,适当考虑科研;海上、陆上兼顾;确实有把握的设备要上,没把握的不上”的实验室建设和使用原则。同月28日,学校初步确立了船上的实验科目和专业人员编制:全船设六个实验室:水文实验室、气象实验室、化学实验室、物理实验室、生物实验室和地质实验室。

专业队接受的第一项任务就是赴上海沪东造船厂参与船上实验室的监造工作,首批前往的是6个实验室的组长和24名队员,开始住沪东造船厂附近的高庙旅馆,后来搬到了上海海运学院,每天与造船厂的人员商讨实验室的设计建造方案。这期间,侯连三副院长、冯起副书记还专程到海运学院看望建造人员,给建造工作给以指导和鼓励。

1965年12月28日,“东方红”海洋实习调查船交接仪式在上海沪东造船厂举行,侯连三副院长与沪东船厂厂长分别在交接书上签字。交船仪式结束后,侯连三副院长召集专业队开会,鼓励他们好好干,不要辜负国家和学校的期望,并现场还做了一首诗,其中一句是“三五计划出雄鹰”,把这艘船比作飞翔在大海的雄鹰。

作为中国第一艘2500吨级海洋实习船,“东方红一号”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为了满足船舶管理的需要,1964年4月13日,解放军总参谋部、海军司令部选拔29名海军退役人员到山东海洋学院工作,1965年9月13日东方红船由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代管,1978年12月28日重新交由山东海洋学院管理。

“东方红一号”自1965年1月20日下水至1996年1月21日退役运行了整整30年,在东方红船服役期间,先后执行了09-603工程、7402工程-渤海海峡磁场总强度测量、首次东海大陆架调查、中美“渤海中南部及黄河口海域沉积动力学”合作考察、中法、中日合作调查等任务,并接待过越南胡志明主席、柬埔寨首相宾努亲王及夫人等国际知名人士。

由于有了“东方红一号”的起步,我们的科学考察已经走向深海远洋,继“东方红2号“、“天使1号”两艘科考船后现在更为先进的“海大号”(是我国首艘以学校名字命名的科考船,实际是东方红四号”已成了海洋科考的主力),但无疑,“东方红一号”是我们海洋考察的奠基者,而主持建造“东方红一号”的侯连三,也成了我国海洋考察的开拓者、领头人。

文化大革命中,侯连三同志受到冲击,遭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但他始终坚信中国共产党,坚信共产主义事业必胜。
  1979年9月,侯连三同志恢复工作,复任山东海洋学院副院长,他加倍努力报答党的关怀。1983年10月,他受教育部委托组成“山东海洋学院‘东方红’海洋调查船友好访日代表团”并任团长,率领山东大学、厦门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华东工学院、天津大学等有关单位海洋水产学者115人的代表团,分7个专业,访问了东京、长崎、鹿儿岛等地的17所高校和科研单位,为促进两国的学术交流,增进了友谊发挥了直接作用。

五、主持编纂首部《山东海洋志》

侯连三同志兼任青岛市政协五届常委和青岛市海洋湖沼学会首届理事长。他承担了山东省《海洋志》的编纂工作,作为编委会主任,他设立了“海洋志编辑室”,调配了干部进行编写,为山东省《海洋志》编纂、出版提供了保障。


p4YBAFt0xbeAImybAAGjo3h4N7E864_s.jpg

山东省《海洋志》是山东省志的一部分,是我国第一部有关海洋科学的志书。全志包括概述、海岸、港湾和岛屿、海洋地质地貌、海洋水文、海洋化学、海洋环境保护、海洋气象、海洋生物、海防和海洋事业机构等十篇共四十五章,达70万字。参加编写的单位有:山东海洋学院、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地质矿产部海洋地质研究所、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北海舰队、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及青岛市属有关单位。山东省《海洋志》编委会主任由山东海洋学院副院长侯连三担任。经过集体的努力,山东省《海洋志》于1993年由海洋出版社出版。该书是山东省志的一部分,开我国省级方志中书写海洋志之先河。

1984年侯连三同志从领导岗位上退休后,仍不忘关心学院的建设和海洋水产事业的发展,呕心沥血,发挥余热,先后成立了山东水产学会、山东海洋湖沼学会、青岛海洋老年工作者协会等学术团体,并担任这三个学术团体的领导工作,为山东海洋学院的建设发展和山东省海洋水产学术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六、诗书画意的晚年

侯连三同志耕读传家,自幼酷爱史、诗、书画。祖母除信佛行善外,还不断地背颂唐诗,因此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很多诗句不断闪现。他还说:“我在上小学的时候,父亲就教我读唐宋八大家和其他名家的一些文章,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文学艺术的音韵感情。”“解放后,生活环境相对稳定,新人新事层出不穷,兴致一来,经常诵出三言五句,记在本本上,先后写了2000余首,直到‘文革’,全部遗失。”“三中全会后,拨乱反正,科教园地迎来了春天,前后写了1500余首。”2000年结集为《闲情杂韵录》,由寿光县政协刊印。侯连三诗作警句频出,如:在《晨起偶感》中,喊出“爱民如亲公仆情,万众所归作权衡。治国安邦凝聚力,应听人民心底声。”在《吊记亡灵•问世》中,严肃指出了“贪婪受贿频繁事,如何永保好江山?”在《赠赵修德同志》一诗中,唱出了“东征西战驰齐鲁,为国献身非封侯”的高昂歌声。


IMG_20210219_123350.jpg



1994年,我去前辈侯连三叔叔家,他热血沸腾,在一个大书桌上挥笔作画,墙上也挂满他的画作,我模模糊糊地记得他画的都是花鸟画,但从《闲情杂韵录》看到的都是山水画,看来他的绘画题材也十分广泛。下面是他的两辐山水画作:

IMG_20210219_123453.jpg


IMG_20210219_123513.jpg

 



IMG_20210209_173641.jpg

                     侯连三与家人合影

 

编写本文时,主要参考并引用了

1、徐瑜、杨洪勋:《金戈铁马男子汉海疆弦歌一老师——纪念原山东海洋学院副院长侯连三同志百年诞辰》。

2、《潍坊晚报》2015、12、13的:“没枪没炮侯连三领着造”。

3、《六区西部区委的建立与活动》(侯荫南侯连三口述/党史办整理)

4冯文波:〈五十年后的回响------“东方红”海洋实心习船专业队的故事〉

 

 

编后语:

侯连三,我的寿光老乡,家父李英魁(奎)的亲密战友。在翻阅他的诗作《闲情杂韵录》中,看到了有三首诗写到了他们的关系和情谊。

                            与荫南到英奎家拜访作此以示老友

                              革命战友乡土情,为民救国共从戎。

                              疆场驰骋豪情壮,而今俱是白头翁。

一九九五年八月十六

                      问侯在青老战友任杰、觉民、英奎等同志

              耳聋眼花障视听,杖藜扶我路难行。

               解甲不忘国家事,问侯战友见赤诚。

一九九七年一月三日

                  门金甲来青由英奎、觉民陪同去公园海滨有感偶成

                            涉越关山千万程,海滨繁花逗春风。

                            北国南望故乡远,老友相见说旧情。

         注;门金甲任哈尔滨科委主任。

 

我们家住龙山路,侯叔叔住渔山路,全家去第一海水浴场,侯叔叔家门是必经之地,因此每路过他家门口,父亲总领着全家人到侯叔叔家闲聊几句。1994年,我在青岛下海经商,一天到侯叔叔家串门,他郑重其事地跟我说:“李沣,寿光早期革命和武装起义的事,很多材料写的不全面、不准确,等我详细跟你说,你好好写写。”这件我答应下来,但由于在商海里苦苦挣扎,始终没有落实,成为终生的遗憾,因为错失了良机,那些宝贵资料永远永远也找不回来了!

 

 

                                                                                                完稿于2021年2月20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71609-1273001.html

上一篇:《海岱学刊》与“潍坊之潍”
下一篇:王文轩的革命生涯
收藏 IP: 118.199.137.*| 热度|

3 张晓良 郑永军 杨学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19 14: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