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ng9038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feng9038

博文

《红楼梦》“葳蕤”“葳葳蕤蕤”辨义

已有 7195 次阅读 2020-3-5 16:40 |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王纯忠, 红楼梦, 葳蕤

李沣科学网博客授权发布乡友王纯忠的《红楼梦》“葳蕤”、“葳葳蕤蕤”辨义


                《红楼梦》“葳蕤”“葳葳蕤蕤”辨义

王纯忠

《红楼梦》第26回“蜂腰桥设言传蜜意 潇湘馆春困发幽情”写到:如今且说宝玉打发了贾芸去后,意思懒懒的歪在床上,似有朦胧之态。袭人便走上来,坐在床沿上推他,说道:“怎么又要睡觉?闷的狠,你出去俇俇不是?”宝玉见说,便拉他的手,笑道:“我要出去,只是舍不得你。”袭人笑道:“快起来吧。”一面说一面拉了宝玉起来。宝玉道:“可往那里去呢,怪腻腻烦烦的。”袭人道:“你出去就好了,只管这么葳蕤,越发心里烦腻。”宝玉无精打采的,只得依他,晃出了房门,在迴廊上调弄了一回雀儿……(见红学所校本、冯其庸校本、俞平伯校本)

这是一段关于贾宝玉作为一个锦衣玉食的贵公子“不喜务正”、身处“脂粉队里”日常生活和精神状态的细节描写。袭人劝导他外出活动:“你出去就好了,只管这么葳蕤,越发心里烦腻。”作为不通文墨的一介丫鬟,袭人口中说出的“葳蕤”这个词语,十分令人困惑不解。

“葳蕤”本意是枝叶繁盛、草木茂盛的样子。古典汉语中有①华美貌,艳丽貌:《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 《文选·左思<蜀都赋>》:“敷叶葳蕤,落英飘颻。” 张铣注:“葳蕤,花鲜好貌。” 唐刘禹锡 《观舞柘枝》诗之一:“胡服何葳蕤,仙仙登綺墀。”② 柔弱貌: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胭脂》:“葳蕤自守,幸白璧之无瑕;縲絏苦争,喜锦衾之可覆。”清和邦额《夜谭随录·章佖》:“儿家小娘子葳蕤之质,年十六,孤处无依,欲求人家兰玉而伉儷之。”
③萎顿貌:《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纷纶葳蕤,堙灭而不称者,不可胜数也。”司马贞《索隐》注曰:“葳蕤,委顿也。”明王錂《春芜记·感叹》:“休得葳蕤低揭,心愁意慵。” 清忧患馀生《邻女语》:“我的父亲何等激昂,难道我就是这样的葳蕤不成?”以上出处例证和注解,似乎都不能契合袭人言语之意。

其实,曹雪芹关于贾宝玉动态神情的这段文字描写,就注解了这个词语的含义:①意思懒懒的歪在床上;②似有朦胧之态;③腻腻烦烦的,心里烦腻;④无精打采的。从动作上讲,慵懒地歪在床上,似睡非睡;从神情上讲,心里百无聊赖、无精打采、意思懒懒的。曹雪芹笔下的人物语言生动鲜活,借助“说话”铺叙故事情节,交代人物情感心态,一人有一人的语言,让读者“闻其声知其人”,读书即可辩人。其中俚语俗字入书,是全书“假语村言”的一个特征体现。《红楼梦》雅言和俗语的使用,使全书语言呈现出一种雅俗兼具、雅俗共赏,雅言更雅、俗言更俗的对比效果,读后深刻难忘。

从俚语俗字入书这个角度考察,袭人话中这个“葳蕤”,应该是胶辽方言“委㒸”的使用。“委㒸”也可以说成“委委㒸㒸”,意思是蜷蜷缩缩(动态)、萎靡不振(神态)。这两个俗词俚语的使用,恰是印证着前文对贾宝玉“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劣之童”和“迷陷情中、不喜务正”的评写。“委㒸”(或葳㒸)的重叠词在《红楼梦》第33回得到了印证:

原来宝玉会过雨村回来听见了,便知金钏儿含羞赌气自尽,心中早又五内摧伤,进来被王夫人数落教训,也无可回说。见宝钗进来,方得便出来,茫然不知何往,背着手,低头一面感叹一面慢慢走着……不想对面来了一人正往里走,可巧儿撞个满怀。只听那人喝了一声“站住!”宝玉唬了一跳,抬头一看,不是别人却是他父亲,不觉的倒抽了一口气,只得垂手一旁站了。贾政道:“好端端的,你垂头丧气嗐些什么?方才雨村来了要见你,叫你那半天才出来。既出来了,全无一点慷慨挥洒谈吐,仍是葳葳蕤蕤。我看你脸上一团思欲愁闷气色,这会子又咳声叹气。你那些还不足,还不自在?无故这样,却是为何?”宝玉素日虽然口角伶俐,只是此时一心总为金钏儿感伤,恨不得此时也身亡命殒,跟了金钏儿去。如今见了他父亲说这些话,究竟不曾听见,只是怔呵呵的站着。——红学所1982年校本P452页下注释“葳葳蕤蕤”:疲惫不堪,萎靡不振。这里,红学所注解“萎靡不振”是正确的,因为与“葳葳蕤蕤”相对应的词语是“慷慨挥洒谈吐”,前后文中起到注释的词语有“垂头丧气”、“咳声叹气”、“脸上一团思欲愁闷气色”、“怔呵呵的站着”,从动态和神情上讲明了词义。但此注释中“疲惫不堪”并不符合书中对贾宝玉的描写,因为书中主要是体现贾宝玉打不起精神头来,并无因为劳作或者读书导致的“疲惫”。而形容草木茂盛、枝叶繁盛的“葳蕤”这个词语也很少出现叠音词使用的情况。

各校本中出现的26回袭人口中所说的“葳蕤”和33回贾政训斥宝玉的“葳葳蕤蕤”到底是如何书写的?近来翻检甲戌本《石头记》(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影印本),恰好有第26回的文字,仔细校看此段文字,却是“葳”二字!“蕤”与“”字形极为相似,差异极小,不加细辨,几乎认做同一个字。而“葳”恰是胶辽方言区“委㒸”二字的同音异写。汉字由音符和意符组成,在方言词语的书写时,往往只是起到注音的作用;方言词语的释义与这个书写出来的字面意义关联不大。

辽宁号称满族的故乡。曹雪芹祖籍辽阳,他的家族五六代先人与后金结缘投清入旗;跟曹家世代老亲又同是内务府正白旗的苏州织造府李煦家族,祖籍是山东昌邑,同属胶辽方言区。曹雪芹会说能懂胶辽方言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他将这个胶辽方言词语用于小说人物话语中也是很好理解的。曹雪芹的时代,尤其是满清上层文人在满汉文化融合过程中,汉字书写并不规范,有些俚语俗字的使用,更是生疏难辨。脂砚斋之外的抄手在过录雪芹文稿时,粗看之下很容易把“葳”抄成了“葳蕤”。后世抄手和版本校勘学者,自然是未加细辨,一误再误。

怡亲王府抄本的己卯本第五回有一首回前诗:“春睏葳蕤擁繍衾,恍随仙子别红塵。問誰幻入华胥境,千古风流造孽人。”梦稿、蒙府、戚序、舒序本也有抄录,但是甲戌本、庚辰本无此诗。从词意上看,描述佳人公子消闲无事、繍被春温之中朦胧入幻之态,当是早期评阅者感兴偶发之作。“春睏葳蕤擁繍衾”一语中“葳蕤”,义近明王錂《春芜记·感叹》:得葳蕤低揭,心愁意慵。其“心愁意慵”的神态动作,从“春睏”与“擁繍衾”中也可体味到。但是,从俚语入诗的角度考察,即便是“葳”也能讲得通。

近读清咸丰年间旗人文康著《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三回“申庭训喜克绍书香 话农功请同操家政”,文中两处使用了方言词语“猥催”,读音词义即近同于《红楼梦》第26回袭人口中描述宝玉神情动态的“葳㒸”:却说安老爷自从那年中了进士,用了个榜下知县,这其间过了三个年头,经了无限沧桑,费了无限周折,直到今日才把那些离离奇奇的事拨弄清楚,得个心静身闲,理会到自己身上的正务,第一件关心的便是公子的功名。这日正遇无事……见公子不在跟前,便合太太道:“太太,你看玉格这孩子近来竟慌得有些外务了。这几天只一叫他,总不见他在这里。难道一个成人的人了,还只管终日猥催在自己屋里不成?”太太见老爷提着公子不大欢喜,才待叫人去叫他;又虑到倘他果然猥催在自己屋里,一时找了来,正触在老爷气头儿上,难免受场申饬,只说了句:“他方才还在这里来着,此时想是作什么去了。”

据山东大学从事方言研究的张树铮教授讲,前些年他承接了国家委派校点《聊斋志异》的任务,俗语俗字的使用情况比较复杂,尤其是中国古代手抄本的校勘辨析,有时是作者使用了同音异体字,起到注音的作用,字面意义跟方言本意有较大差距。有时在传抄过程中因为抄手的书写和文化水平,甚至行草书辨认转化为楷书的过程中,也会出错。如齐鲁书社黄霖校本(以庚辰本为底本)第11回《庆寿辰宁府排家宴》:“贾珍等进去后,李贵才拿过马来,宝玉骑上,随了王夫人去了。”此处“拿过马来”显然不通,应是庚辰本抄手将“拿”的古体字“拏”的草书写法与“牵”字草写混淆了,应是“牵过马来宝玉骑上”。黄霖先生辨析不当,出现误校。冯校本则是根据语义改为“拉过马来宝玉骑上”。

方言的应用和研究,已经逐渐引起了国家语委和有关方面专家的重视。在《红楼梦》版本校勘中,音韵训诂、字形字义辨析等小学研究,应当引起版本文献学家的重视。正如章太炎先生所言:“倘若我们只是发表自我的思想,和古人完全绝缘,那大抵不必研究小学。倘仍要凭借古人,或引用古书,那么不明白小学就要闹笑话了”(见《光明日报》2016年6月13日郭继民《“几”义发微》)。

 

         王纯忠2020年3月4日 整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71609-1221946.html

上一篇:王纯忠红楼絮语之十九
下一篇:神话传说产中的夷羿族
收藏 IP: 113.45.35.*|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14: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