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主按:人间正道是沧桑。
1)我在2012年在 Automatica 发表了一篇文章,在文章的结尾处指出一个经典的结论,关于几乎处处有界是不成立的,在2016年一个芬兰硕士生也注意到了
[34] 就是我们的工作。遇到这样的事情不止这一次。期待我们的这个霍曼转移最优性的证明,不会因为那个不靠谱的学术界,而被尘封。
2)从文献来看,第一代航天人试图证明霍曼转移的最优性,但数学工具还未成熟,他们的徒子徒孙们要么以他们祖师爷的证明为证明,少有疑惑者,即使有的话,数学基础也不够,也无人鼓励得到正确的证明,尽管他们声称证明是严格、简单的。
3)博主在这里“高调控诉和吹牛”,实在是因为我们承受了“辣么多”、来自同样一伙人的多次“打击”,这些精英学者的“喷粪”是披着学术批评外衣的。博主这口恶气必须倾述出来,才能继续为中国科学做贡献,嘿嘿。
4)我还是以前的观点:发表文章就是为了表示我们也不笨或许在某个问题是聪明的,见以前的博文:什么样的研究工作值得发表?
5)善意的提醒,为了鼓励中国科学和期刊,科学网现在可以“精选”俺的博文了,“正义或许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
终结:我们的工作
关于我们这份工作,第一版可以到arXiv下载,已经被 FITEE 录用的版本,可在这里下载:
Hohmann transfer via constrained optimization.pdf
它的关键点来自于智慧的火花一闪一闪亮晶晶以及“机遇”,这是不可求的,就是说我们注意了那个不等式必须大于等于零
$$ x_0^2+(1+y_0)^2(1-\bar r_f^{-2})-2(1-\bar{r}_f^{-1})\geq 0 $$
即由能量守恒来计算$x_f$必须要求以上不等式成立,这样才能赋予$x_f^2$一个正实数,这实际上是要求转移轨迹既与内圆相交也与外圆相交;见系列十一。于是我们建立了如下定理
不去解释细节了,也无人关心,以往看热闹的也都去讨论和他们八杆子打不着的“狂犬病疫苗”以及“学术帽子”问题了,他们只关心他们自己为什么没带上帽子。
下面给出一个数值例子,它是基于 Matlab 求解器 fmincon 的,数值结果和我们的理论证明是一致的,即“霍曼转移”对应于受限制优化的全局最优点(最小),另外一个局部最优点(转移轨道与霍曼转移方向相反)也可通过不同的初始值被发现。
我们期待,终有一天,我们的工作会走进教科书,因为人类探索宇宙将不会停止,一代一代航天工程师将在大学里被训练,而霍曼转移是教科书的最基本内容。远景至少会是这样,那个天才告诉你“霍曼转移”最优?答案是
Xie et al 2018年发表在 FITEE 的工作告诉了你们:霍曼转移是全局最优的。
唉,结束了还没忘记“吹牛”呀。共勉:骄傲使人进步,谦虚使人落后。
PS 感谢科学网网友的陪伴,特别是陈安的科学网群的姬扬和山之川。
博文系列: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2: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