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ZC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ZC

博文

中国女性心血管疾病预防专家共识

已有 2046 次阅读 2017-7-8 12:47 |个人分类:临床指南和病例解析|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心血管疾病CVD是威胁我国女性健康的头号杀手尚未得到足够重视中国女性占全世界35 亿女性总数的 1 /5,健康促进和慢病防控工作面临严峻挑女性 CVD 的病理生理学特点临床表现疾病诊断物代谢和防治策略在有些方面有别于男性需要特别关注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女医师工作委员会和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女性心脏健康学组组织相关专家制定中国女性心血管疾病预防专家共识”,旨在加强并推动我国女性 CVD 的防控工作
我国女性 CVD 流行病学
CVD 是导致我国女性死亡的主要原因其患病率死亡率逐年增加我国死因监测数据显示女性 CVD 死亡率呈持续增加趋势2004 年的 225.16 /10 万升至 2010 年的245.08 /10 平均每年上升 1.56%;其中缺血性心脏病死亡率增加幅度最大女性 CVD 死亡占总死亡的构成比大于男性(2010 ,44.33% 38.24%) [1] 。 2015 年我国人口的预期寿命为 76.34 其中女性的预期寿命为 79.43 [2] 在我国女性心脑血管疾病死因中卒中是缺血性心脏病1.5 (2010 ,131.23 /10 万 比 86.13 /10 [3] 瑞典100 802 例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的研究显示女性发生缺血性卒中的风险高于男性 每年 6.2% 4.2%, P 0.000 1) [4] 加拿大对≥65 岁的 39 398 例男性和 44 115 女性心房颤动患者研究显示老年女性卒中风险高于男性 [5] 女性心房颤动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获益更大 [6]
2002 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显示,1991 年至2002 女性高血压患病率由 10.2% 增加至 25.8%[7] 2010 年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31 个省市 98 548 18 岁以上居民随机抽样调查显女性高血压患病率为 31.8%,50 岁之后女性高血压患病率快速增长并超过男性 [8] 我国 35 ~59 岁人群中经年龄调整的女性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由 20 世纪 80 年代初的19.2%上升至 1998 年的 31.7%。 2007 年对 10 054 名北京社区居民的调查显示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女性高于男性(12.35% 7.32%) [9] 亚 洲 心 血 管 病 国 际 合 作InterASIA研究中我国女性高胆固醇血症的知晓率治疗率和达标率分别为 7.5%、1.9%1.5%[10] 。 2010 CDC的调查显示女性糖尿病患病率为 11.0%[11] 随着年龄增我国女性糖尿病患病率增加趋势高于男性,60 岁以上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20.8% 18.3%) [12] 糖尿病发生冠心病的风险在女性是非糖尿病同龄患者的 男性仅为 [13] ;2 型 糖 尿 病 女 性 死 于 冠 心 病 的 风 险 比 男 性 高50%[14] 代谢综合征女性较男性发生卒中的风险更高[15]

吸烟及被动吸烟是我国 CVD 的重要危险因素尽管我国女性的吸烟率(2.4%) 远低于男性(52.9%) [16] 但对我45 ~65 岁女性研究显示,45.7%的女性被动吸烟[17] 上海 60 377 40 ~70 岁女性的调查显示因丈夫吸烟导致二手烟吸入的女性发生卒中的风险随丈夫吸烟量及吸烟年限的增加而升高[18] 因此被动吸烟对女性健康的危害应引起高度重视[19] 我国青少年女性吸烟上升趋势明显危害需特别关注[20]

女性的初潮妊娠绝经等与 CVD 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孕妇高龄体重异常及妊娠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风湿免疫病等或发生子痫前期产期心肌病羊水栓塞等使孕产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明显增加研究显示先兆子痫患者妊娠后 5 ~15 年发生缺血性心脏病卒中及深静脉血栓的风险加倍[21] 终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明显增加[22] 口服小量避孕药使女性卒中的风险增1.4 ~2.0 [23] 绝经是女性独有的 CVD 危险因素脏与雌孕激素替代治疗研究HERS提示绝经期女性使用雌激素增加血栓栓塞的风险[24-25] 雌激素治疗 年内发生静脉血栓的风险增加[26] 妇女健康行动 WHI为健康女性绝经期后冠心病一级预防的大规模随机对照研究结果显示雌激素替代治疗增加 CVD 风险使乳腺癌发病率增加[27] 英国研究显示口服雌激素增加卒中风险而使用雌二醇透皮贴不增加卒中风险[28] 焦虑和抑郁是女性常见的精神疾患并影响 CVD 的预在 心 肌 梗 死 相 关 可 变 危 险 因 素 52 国 研 究INTERHEART社会心理风险因素与女性心肌梗死MI明显相关[29] 抑郁症是发生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女性患病率是男性的两倍 [30] 急性心肌梗死年轻患者抑郁症状VIRGO研究显示抑郁症是女性早发MI 的强预测因子与中青年女性发生 MI 和心源性死亡密切相关[31] 女性冠心病合并抑郁症更容易发生心绞痛远期死亡率增加[32] 糖尿病患者抑郁症的患病率高护士健康研究NursesHealth Study提示有抑郁病史的女性卒中风险增加[33] 女性可因焦虑抑郁或情绪应激引起胸痛心悸出汗血压升高心率增快等症状加之易出现心电图非特异性 ST- 改变而被误诊为冠心病并导致过度使用冠状动脉 CT 等高成本医疗资源女性 CVD 的临床表现疾病诊断药物代谢等均存在一些特殊性女性心绞痛症状可能不典型超过半数的女性发生急性 MI 前无胸痛症状[34] 同时女性常见心电图非特异ST- 改变运动心电图试验假阳性率高于男性[35] 鉴于年轻女性对 CT 所致癌症风险高于同龄男性及老年女性无明确心血管危险因素及适应证应避免过度使用冠状动脉CT 或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CVD 危险分层及评估[36-37]
建议根据女性 CVD 危险因素及危险分层制定个体干预措施对于曾发生先兆子痫代谢综合征或存在抑郁焦虑等精神心理异常的女性应监测相关危险因素以识别高危人群并及早干预
1.高风险存在≥1 个高危因素为高风险临床诊断冠心病脑血管病糖尿病主动脉瘤外周动脉疾病慢性肾脏(3期及以上10 年心血管疾病预测发病风险≥10%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危险评估见图 1)。

2.存在风险即存在≥1 个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或正在治疗的高血压血脂异常或正在治疗的血脂异常吸烟良饮食习惯缺乏体力活动肥胖代谢综合征血糖异常和 或糖耐量异常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如冠状动脉颈动脉斑块或颈动脉内中膜增厚)、运动试验运动耐量差运动过程中因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头晕疲劳胸痛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视物模糊晕厥等不能坚持运动或停止运动后心率恢复异常运动试验时最高心率与恢复期的第 钟内心率的差值 <18 min)、自身免疫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一级亲属早发 CVD 男性 <55 女性 <65 )。
3.理想健康状态[36] 符合以下全部条件未经药物治疗血压≤120 /80 mmHg(1 mmHg =0.133 kPa)、TC <52 mmol (200 mg dl )、空腹血糖 <5.6 mmol (100 mg dl )、BMI18.5 ~24.0 kg 不吸烟每周至少坚持 150 min 中等量体力活动代谢当量为 3 ~6 METs 的活动量)、保持良好饮食习惯
防治建议
加强女性 CVD 及相关危险因素的防控对保持女性健康状态减少 CVD 的危害有重要意义
生活方式治疗
推荐坚持健康生活方式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建议参考2016 年中国居民膳食指南[38]
禁烟建议女性不吸烟并避免吸二手烟吸烟患者接受戒烟指导及早戒烟
限酒妊娠期哺乳期禁酒建议有饮酒习惯的女每天酒精量不超过 15 约为 50 度白酒 38 ml、38 度白酒50 ml 葡萄酒 150 ml 或啤酒 450 ml)。
酒精量) =饮酒量ml) ×酒精含量

饮食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多吃蔬果奶类大豆量吃鱼不扔蛋黄)、瘦肉少盐少油控糖限酒推荐每天摄入至少 种不同的水果蔬菜鼓励摄入全谷类富含植物甾醇及高纤维食物鼓励摄入脱脂或低脂奶每周摄入海产品 250 以上孕妇乳母及儿童应避免摄入汞污染的海产品限制饱和脂肪反式不饱和脂肪胆固醇( <6 包括调味剂及成品食物及糖包括含糖饮料及高糖食品的摄入
运动推荐坚持每天 30 min每周至少 150 min 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运动方式可选择步行慢跑骑车游泳健美操跳舞等每周至少进行 抗阻运动训练对于需要减重的女性建议每日进行 60 ~90 min 中等强度运动应根据年龄体重身体状况等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及强度
体重通过控制饮食有氧运动及行为训练维持或减轻体重保持 BMI 18.5 ~24.0 kg 腰围 <80 cm
心理健康减轻精神压力减少心理应激保持乐观心态及良好睡眠
主要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干预
血压

理想状态通过保持健康生活方式使血压≤120 /80mmHg存在风险或高风险血压≥140 /90 mmHg 或动态血压监测ABPM日间平均血压 >135/85 mmHg 建议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并使用降压药物常用的 类降压药物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钙通道阻滞剂CCBβ受体阻滞剂均可使用妊娠期高血压轻度妊娠高血压或子痫前期患者压持续 <160 /110 mmHg 不建议使用降压药治疗子痫前期伴重度高血压 收缩压≥160 mmHg 或舒张压 ≥110mmHg),或高血压合并妊娠收缩压≥160 mmHg 或舒张压105 mmHg推荐使用 α受体阻滞剂CCB 等降压治疗避免使用 ACEI ARB为保证胎盘灌注不应过度降压[39]
血脂
理想水平通过保持健康生活方式达到 LDL- <2.6mmol (100 mg dl ), TG <1.7 mmol ( 150 mg dl及非HDL- <3.4 mmol (130 mg dl)。存在风险生活方式干预同时使用他汀类药物使LDL- <2.6 mmol (100 mg dl)、HDL- <3.4 mmol (130 mg dl)。高风险生活方式干预同时使用他汀类药物使LDL- <1.8 mmol (70 mg dl),HDL- <2.6 mmol (100 mg dl)。
糖代谢异常及糖尿病鼓励生活方式干预糖尿病患者使用降糖药物保持糖化血红蛋白HbA) <7.0%,应避免发生低血糖反复发生低血糖者 HbA<7.5%。
药物干预[33-34,40-45]
女性体重较轻内脏器官较小及药物代谢等存在性别差更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应予关注
抗血小板药物
存在风险年龄 <65 岁女性不建议常规使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病年龄≥65 如血压控制良好风险评估获益大于胃肠出血及出血性卒中风险时推荐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75 mg100 mg 隔日[46] 合并消化道肿瘤如无禁忌证推荐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
高风险建议使用阿司匹林治疗(75 ~100 mg ),能耐受者使用氯吡格雷(75 mg 替代
抗凝药物[47-48] 慢性或阵发性心房颤动女性患者≤65 CHADS=0 分或 CHADS- VASc =1 不推荐抗凝治 疗有 卒 中短 暂 性 脑 缺 血 发 作 TIA 病 史 或CHADS- VASc 评分≥2 分时推荐华法林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控制在 2.0 ~3.0]或新型抗凝药如达比加群利伐沙班阿哌沙班等抗凝治疗
女性应用抗栓药物易发生出血合并症建议首先进行血栓风险及出血风险评估当获益超过风险时使用

3β受体阻滞剂如无禁忌应作为女性冠心病患者的基本治疗药物女性微血管性心绞痛患者使用 β受体阻滞剂可改善胸痛症状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 ≤40%或有MI 病史的心力衰竭患者如无禁忌应长期使用 β受体阻滞应根据患者血压心率心功能容量负荷状态及临床症
状调整 β受体阻滞剂剂量逐渐增加至最大耐受剂量通常女性交感神经活性较男性高静息心率和心率变异性高于男性β受体阻滞剂更敏感
ACEI ARB冠心病心力衰竭或 LVEF≤40%的女性患者如无禁忌应长期使用 ACEI如不能耐受使用 ARB 糖尿病慢性肾脏病患者如无禁忌应使用 ACEI
ARB 治疗根据肾功能血钾水平等调整 ACEI ARB 剂量逐渐增加至最大耐受剂量
醛固酮拮抗剂LVEF≤40%、心功能Ⅱ ~Ⅳ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或有 MI 病史的女性患者无禁忌可在使用 ACEI ARB β受体阻滞剂的基础上联用醛固酮拮抗剂需密切监测肾功能和血钾变化

他汀类药物推荐存在 CVD 风险和高风险的女性使用他汀类药物并达到相应治疗目标女性肝脏细胞色素450 CYP)3活性高于男性更易发生药物间相互作用使用他汀类药物后肝酶升高肌病和肌溶解较男性常见建议使用中小剂量的他汀类药物如不达标或他汀类不耐受可联合依折麦布 5 ~10 mg
不推荐用于女性 CVD 预防的药物

不推荐雌激素及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s用于绝经期女性 CVD 的预防
不推荐补充抗氧化剂例如维生素 、β胡萝卜)、叶酸无论是否联用维生素 12 )、维生素 用于CVD 预防
患者及公众教育

由于女性普遍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度不足社会经济条件较差文化水平较低及不愿意用药等因素部分患者未得到及时和规范的治疗应认真评估和改善女性生活方式和医疗行为促进女性通过自我管理如饮食控制血压血糖监)、互助督促等措施保持良好生活方式并坚持服药患者及公众教育是女性 CVD 防治的重要措施提高女性的健康保健意识增加对 CVD 及危害的认识对改善女性自身健康状况及维护家庭成员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指南目录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2017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和治疗指南

2017年GOL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定义和诊断的全球策略解读

2017年最新克罗恩病治疗指南

2017年最新溃疡性结肠炎治疗指南

2017 ADA糖尿病视神经病变最新指南推荐

儿童及成人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CSE)的治疗

中国急/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诊疗专家共识

中国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2016版)

中国血管性认知障碍诊疗指导规范

2016年中国偏头痛防治指南

阿尔茨海默病诊疗指南

关于肥厚型心肌病诊断和猝死防治建议

心房颤动诊疗指南

2016 ESC 和 AHA/AHA/HFSA慢性心力衰竭新指南解读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61795-1065252.html

上一篇:脑外伤有可能变痴呆吗?
下一篇:儿童青少年2型糖尿病诊治中国专家共识
收藏 IP: 202.120.136.*|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22: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