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ZC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ZC

博文

我们该如何预防心血管疾病(一)

已有 2693 次阅读 2017-1-21 12:44 |个人分类:临床指南和病例解析|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style, 如何, 心血管

我们该如何预防心血管疾病


一般推荐

推荐所有人使用 JBS3 风险计算器评估心血管疾病( CVD) 10 年风险及终生风险,但以下特殊人群除外,即已经有心血管疾病或特定的高危因素者,例如糖尿病史>40 年,3~5 期慢性肾脏病( CKD)患者,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FH)。
JBS3 心血管疾病风险计算器中血脂评估采用非空腹血样本的总胆固醇和 HDL-C 进行计算。
非空腹血样本的 Non-HDL-C 作为降脂治疗目标优先于 LDL-C。 Non-HDL-C为总胆固醇减去HDL-C。
已经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不需评估CVD风险,需通过通过饮食、生活方式干预及药物治疗强化调整CVD危险因素。
CVD 高危者需通过饮食、生活方式干预及药物治疗强化调整 CVD 危险因素,例如糖尿病史>40 年, 3~5 期慢性肾脏病( CKD)患者,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FH);不需再评估CVD 风险。
短期高风险者需给予饮食、生活方式干预及药物治疗。根据即将发布的 NICE 指南推荐的 10 年 CVD 风险阈值启动他汀类药物治疗。
JBS3 计算器提示可改变的终生风险升高者,应给予饮食、生活方式干预,部分患者启动药物治疗。

风险评估模型优化

不推荐应用非侵入性影像学检测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进行 CVD 一级预防风险评估。其受益人群仍需进一步研究以明确。

目前可用的新型生物标志物不能替代或加强现有的 CVD 一级预防风险评估方法,但相关研究仍在进行中。
与血脂和冠脉事件相关的常见基因变异的预测能力不及基于表型的方法, 故除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FH)筛查外,不推荐将基因变异筛查用于 CVD 一级预防的风险评估。

生活方式

(1)吸烟
应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对人群进行专业戒烟指导,如提供自学材料,或进行戒烟服务等更深入的辅导。
JBS3 风险计算器强调早期戒烟的好处,但晚年戒烟效果减弱但仍可显著获益。
应提供行为指导、小组治疗、药物治疗或综合多种有效疗法。对于预设戒断日者(即患者需在某一特定日期前戒),可选用尼古丁替代疗法(NRT)、伐尼克兰或安非他酮进行戒断治疗。
患有心肺疾病或与其共同生活者,应该意识到主动吸烟及被动吸烟(二手烟)的风险。
对于孕期及分娩后女性的戒烟具体建议,详见 NICE 公共健康指南。应强调孕期戒烟的重要性, NICE 应在指南强调。


(2)饮食
应根据以下原则提供专业支持,以制定心血管风险最低的食谱:
饱和脂肪的摄入量应低于总脂肪摄入量的 10%(最好是瘦
肉和低脂乳制品)
以多不饱和脂肪替代饱和脂肪
每日摄入五份蔬果
每周至少摄入两份鱼类(最好是油性)
考虑定期食用全谷类和坚果
保持盐的摄入量低于每日 6 克
男性酒精摄入量每周应低于 21 单位,女性应低于 14 单位


避免/减少摄入:
◎ 盐和反式脂肪酸含量高的加工肉类或商业化生产的食品
◎ 精制碳水化合物,如白面包、精加工的谷物
◎ 含糖饮料
◎ 热量高但营养含量低的零食,如糖果、蛋糕和薯片

儿童和青少年的食谱均应遵循上述原则


( 3)体育活动和锻炼
增加总体水平的、持续的体运活动量和避免久坐对降低心血管风险非常重要。
作为积极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强调进行散步、骑自行车等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每周至少 150 分钟,每次不低于 10 分钟,或每周进行 75
分钟的剧烈运动,或将两者相结合。
每周至少进行 2 次肌肉力量运动


( 4)运动训练
普通人群及 CVD 低危至中危人群:
每周应进行 2-3 次中高强度的运动训练,包含热身期和恢复期在内,每次 30~40分钟。
应选择有氧运动,如条件允许,最好能逐渐增加强度,如:步行、骑自行车、慢跑和游泳。
训练时间可满足上文建议的每周 150 分钟。


CVD 患者或 CVD 高危人群:
患者需要更结构化的管理,此外,在评估、设定具体目标及危险分层等方面最好由健康运动相关的资深专业人士给出建议。
推荐有 CVD 风险者选取以工作单位和社区为基础的运动计划。
推荐有 CVD 和 CVD 事件者进行心脏康复计划。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61795-1029046.html

上一篇:Neuron——科学研究表明损伤轴突再生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下一篇:今日的神圣之光——赞“医生被患者打伤后20小时还参与抢救患者”
收藏 IP: 140.207.223.*| 热度|

1 xlsd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4 18: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