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izhanche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aizhancheng

博文

追忆张嗣瀛先生 精选

已有 16207 次阅读 2019-10-14 13:46 |个人分类:人物|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追忆张嗣瀛先生

 

二零一九年十月十日, 在青岛殡仪馆追瞻厅前的广场上, 我默默地站在上千悼念者中间, 怀着悲痛的心情, 来向张先生告别。青岛大学校长夏东伟主持告别仪式,东北大学校长赵继介绍张先生生平。 一个走过近半个世纪,满腔报国情怀的杰出学者的形象渐显清晰: 他1948 年毕业于武汉大学, 1957-1959 在莫斯科大学进修, 聆听了毛主席的著名讲话: 世界是你们的, ……, 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他六十年代开始研究现代控制理论, 是中国自动控制理论的开拓者之一。 特别是他对微分对策理论的突破性贡献, 形成了新体系; 他七十年代参与反坦克导弹红箭-73的研制工作, 成功解决了因控制指后的交叉耦合而产生的脱靶问题; 他八十年代开展复杂性科学的研究, 提出并深入探讨了非线性复杂系统的对称性机相似性; 他创办了《控制与决策》《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等杂志, 始创了中国“控制与决策”系列会议 …… 他是一位心胸开阔、至诚报国的爱国者, 又是一位诲人不倦、谆谆善诱的教育家, 一位潜心钻研、不断攀登的科学家。

 

广场上人群列队肃立,静默致哀。天空中细雨菲菲,仿佛上天也为他的逝去而哭泣。 先生逝世后,习近平表达了哀悼和对家属的慰问,李克强、刘鹤、温家宝等献了花圈。

 

瞻仰遗容的时候,我再次见到了那张慈祥而熟悉的面孔,顿时眼眶充满了泪水…… 三十余年与先生相识相知、成了亦师亦友的忘年交。往事并不如烟,一一浮现眼前:

 

跟随关肇直先生读研的时候就听室里的老师议及张先生。 据说关先生曾有意邀请张先生来主持控制室, 当时虽不认识张先生, 但仅凭这一点也对张先生心存敬佩。 当时的控制室执全国控制界之牛耳, 在我眼里、个个老师皆非平庸之辈。张先生能有资格担此重任, 决不会没有金刚钻。

 

真正认识先生是在我 1985年自美国留学回国后。回来不久,就听秦化淑老师说,张先生和他的团队正在开展非线性控制系统几何理论的研究,希望跟我联系。当时没有E-mail,我就将自己的几篇论文复印后寄给张先生,请他指正。他回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让我十分感动,这就是我们友谊的开始。

此后,他派了几位学生多次到北京来,和我讨论学术问题,开展合作研究。这些学生都很优秀,后来都成了非线性控制领域的知名学者。例如:现在在加拿大Lakeheard大学的刘晓平教授,还有稍晚的赵军、郑毅等。

 

1988年我在科学出版社出了自己的第一本专著:《非线性系统的几何理论》。 就赶紧给他寄去一本。 他告诉我, 他们讨论班拿这书当教材。当时不知天高地厚, 拿人家的谦虚当自己的资本, 还挺得意。

 

1989 年中国控制会议上才第一次见到张先生. 张先生身材高大健硕, 言谈坦诚有度, 一副儒雅峭峻的学者气质。特别是张先生的热情和谦逊给了我非常深刻的印象。 言谈间我向张先生讨教关于微分博弈的几个问题, 张先生立即讨来纸笔, 一边写写画画, 一边详加解析。回去以后, 他就寄来一本他的大作微分对策

从此, 我们开始了长达30年的忘年之交, 张先生成了我的良师益友, 我心中的榜样。

 

张先生刚到青岛大学不久, 我去拜访他. 那次他兴致很高, 带我楼上楼下参观他的住房, 并带着我到屋前屋后观光散步, 向我介绍青岛大学和新成立的复杂性科学研究所。当时他已经七十四、五岁,却依然精神矍铄, 壮心不已。第二天, 张先生专门要了一辆车, 带我到青岛各处游玩。 经我要求, 车子还特地绕道去拜访了张师母的旧居--一栋盖在小山坡上的别墅.

 

张先生对我错爱有加, 处处提携帮助。他创办控制与决策时, 就推举我当副主编。他1997 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后, 几次建议我申请。2002 年前后, 还专门请赵军教授转达, 说他还有最后一次推荐的机会, 让我抓紧。他显然过高估计了我。我曾先后两次向张先生举荐我的学生, 张先生爱屋及乌, 每次都是全力支持, 热情欢迎, 令我和学生都很感动。

 

2014 年, 我应邀到青岛大学做学术报告, 张先生亲临报告现场。晚上设晚宴招待我。他当时腿疾很严重, 腿必须放在专门的小凳上才能坐住。第二天一早, 他派车送我上机场。车子经过校门口时, 只见他在几位年轻教师陪同下, 拄着拐杖, 伫立寒风中为我送行。当时令我几欲泪下。 世事转烛, 此后虽与张先生多有联系, 却缘吝一面。

2016 年我七十岁生日, 学生为我在《系统科学与数学》出一专辑。客座编辑不知深浅, 居然邀请张先生与文。我事后知道, 深为愧疚。若我事前知道, 是绝对不敢如此托大的。 不料张先生居然爽快答应, 写了一篇:"涓涓不息,而成江河"(见附一)。先生对我的深情错爱, 可见一斑。

 

今年是关肇直先生百年诞辰, 《系统科学与数学》为此出一专辑, 邀请张先生撰文。 张先生欣然命笔, 写下了"深刻缅怀关肇直先生--纪念关先生百年诞辰"一文。后来, 编辑部邀我做一点文字加工的工作. 当时我还跟张先生联系, 编修工作得到他的首肯。不想不久后就得到他病重住院的消息…… 今伟人已逝, 痛何如哉? 录下唁电一份, 以铭痛失良师好友之哀伤(见附二)。

 

附录一:

"涓涓不息,而成江河 -- 贺程代展教授 70 华诞"

张嗣瀛

(东北大学,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004, 青岛大学, 复杂性科学研究所, 青岛 266071)

 

我早就认识程教授, 但在初期, 与他较深的接触, 不是面对面,而是我和我的学生们学习他的专著:《非线性系统的几何理论》,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8.

以后, 在有关学术会议上经常见面,也逐渐熟悉,交深, 常年看到他的不断发表在学术刊物上的论文. 到北京开会, 看到他时也总是受到他的热情接待. 交往日久, 我感到他是一位正直、热情、永不停歇进行研究和探索的学者.

他对我的工作,也大力支持. 我们仰慕他的学问和为人,请他担任我们的期刊《控制与决策》的副主编,他欣然允诺. 他还把他培养毕业的得力博士生,推荐到我们这里来工作.

中华民族正在伟大复兴,我们在各领域都在奋起赶超世界先进北平. 在理论研究方面, 我们中国人也要做出原创性的具有重大意义开拓新方向的成果,做到这一步很难. 非常令人高兴的是,他做到了.

他孜孜不倦探求几十年,不断钻研、积累、沉思、顿悟,几十年磨一剑, 创建了“矩阵半张量方法及其在逻辑动态系统中的应用”的系统理论与方法,并迅速受到国内外的重视, 引发了在多个领域的后续研究. 例如: 系统生物学、博弈论、逻辑线路、符号动力学、模糊控制、图论、网络同步 ……等等. 而且这种趋势仍在发展.这充分说明他的理论方法的水平、力度、普适性以及广泛的实用性,开辟了一个重要的新方向.

他实至名归,在国际上,荣获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IFAC)颁发的Automatica理论/方法最佳论文奖, 在国内, 荣获 2015 年度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

他的成就是中国学者的骄傲.

值此70 华诞之际, 我衷心向他祝贺.

郑板桥写他一生画竹的经历, 有一首诗:

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 繁冗去尽留清瘦, 画到生时是熟时.

我模仿他,也写几句, 献给程教授.

五十年来探新知, 日间伏案夜间思.精深厚积结硕果, 开拓新域传后世.

最后, 祝他身体健康, 寿比南山.

(原载:《系统科学与数学》, Vol. 36, No. 3, 2016)

 

附录二:

"唁电"

惊悉张嗣瀛先生仙逝,不胜悲痛。

回忆四十余年与先生相识相知,先生以渊博之知识谆谆教导于学生,以高尚之品德楷模示范于学生,令学生受益匪浅,终生难忘。今一代师表离我而去,我复何处听教诲?

饮泣之余,唯愿先生一路走好,在天之灵继续保佑后学晚生。亦请家属节哀顺变,鹤送先生。

学生: 程代展泣拜  2019年10 月 5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60333-1201855.html

上一篇:今天我休息
下一篇:含泪忆故友
收藏 IP: 124.16.148.*| 热度|

38 刘全慧 毛善成 郑永军 鲍海飞 周健 赵建民 章忠志 陈永 段法兵 吴斌 邝宏达 罗祥存 韩有承 王安良 刘福强 郭胜锋 蔡宁 彭真明 周明明 石磊 徐长庆 张鹰 邢峥 夏炎 李东风 黄永义 肖林 李维纲 左宋林 孟凡 王国强 信忠保 王勇 罗汉江 谢力 杜芳 傅蕴德 张士伟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19 19: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