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在山水间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atou 亲而不密 远而不疏 将科网博客进行到底!

博文

孔子拜访老聃(转载)

已有 7089 次阅读 2009-9-18 07:37 |个人分类:雅文幽词--我欣赏的文章|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孔子问礼于老子”考索

周建山

                             作者简介:周建山,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理事文博副研究员

            

老子和孔子都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也都被列入世界100位历史文化名人。老子生活在春秋晚期,曾任周守藏室之史,相当于今天的国家图书馆、档案馆馆长。老子和孔子基本同处一个时代,孔子又比老子稍晚。老子博览群书,学识渊博,通晓古今礼乐制度,闻名当朝。用今天的说法,他是当时“天下第一”的大学问家。老子和孔子的缘分,在于孔子曾多次问礼于老子,这成为我国古代文化史上的佳话。关于这个问题,《史记》等文献都有记载,我们通过综合文献资料与文物考古资料可以给予相互印证。(一)

  孔子一生曾多次向老子问礼。第一次有年代可考,是在孔子17岁时,即鲁昭公七年(前535年),地点在鲁国的巷党。据《水经注·渭水注》载:“孔子年十七问礼于老子”。《礼记·曾子问》曾四次记载孔子向老子求学问礼,其中载:“孔子曰:‘昔者吾从老聃助葬于巷党,及堩,日有食之’”。

  第二次是在春秋昭公二十四年(前518年),地点在周都洛邑(今洛阳)。《史记》有记载。《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载:“老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目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态,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者,若是而已。’孔子问礼于老子后,对老子有很高的评价。“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矢曾。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史记·孔子世家》亦载:“南宫叔言鲁君曰:‘请与孔子适周。’鲁君与之一乘车,两马,一竖子俱,适周问礼,盖见老子云。辞去,而老子送之曰:‘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孔子自周反于鲁,弟子稍益进焉。

  洛阳东关通巷北口有老子故宅,清代建筑,现存配殿3间、厢房8间,均硬山灰瓦顶。门西侧有“廛东寺老子故宅”等字、清代碑刻1通。今洛阳廛河区东关大街有孔子入周问礼碑1通,碑高3.56米,宽0.92米,清雍正五年(1727)洛阳县令郭朝鼎立,碑额篆“重修文庙碑记”,刻“孔子入周问礼乐至此”大字,记载了春秋昭公二十四年孔子自鲁至周观“先王之制”,考“礼乐之源”和“道德之归”这件事。

  第三次是孔子53岁时,即周敬王二十二年(前498年),地点在一个叫沛的地方。《庄子·天运》:“孔子行年五十一而不闻道,乃南之沛见老聃”。沛之地望在何处地,关系到孔子见老子的具体地点。《列子·黄帝》有杨朱到沛地寻拜老子的记载:“杨朱南之沛,老聃西游于秦,邀于郊,之梁而遇老子。”梁,即今天的开封一带。从以上两处史料来看,可见古代确实有一个叫沛的地方,并且老子对该地是非常钟情的。这个地方应该是老子隐居之地。这个“沛”不是秦汉之“沛”,而是春秋之“沛”。此“沛”郦道元《水经注》有载:“阴沟水出河南阳武蒗荡渠,东南之沛为涡水。阴沟始乱蒗荡,终别于沙,而涡水出焉。涡水受沙水于扶沟县,许慎又曰:‘首受淮阳扶沟县蒗荡渠,不得至沛方为涡水也。’”“涡水首受沙于扶沟县,流经大扶城西而下,东流经阳夏(今太康)西。由鹿邑东入亳县半坡冢至城西北合黄流,至怀远入淮。”《汉书·地理志》载:“扶沟县涡水首受蒗荡渠,东向入淮,过郡三,行千里”。《大清一统志》:“百子岗在县东二十里,即大扶城,岗东有涡河遗迹”。光绪《扶沟县志》:“今扶沟县百子岗,尚有涡河故道”。从上述文字来看,涡水是沙水的一条分流,在扶沟县大扶城(今百子岗)附近从沙水分出,东入太康西。“沛”就在沙水与涡水汇合处今扶沟县大扶城附近。此地应该就是孔子见老子的“沛”。此“沛”地处鹿邑通往洛邑、梁的必经之地,老子或奔洛邑或西游于秦,自鹿邑出发,途经沛、梁都是最便捷的路径。杨朱从沛出发在梁的城郊遇到老子,是符合常理的。

  第四次在鹿邑,具体时间不详。1992年安徽亳州市文物部门在鹿邑太清宫镇东北方向5公里的该市安溜镇发现了问里宫石刻,所指即孔子问老子故里处,这说明老子曾到过老子的故里鹿邑。在鹿邑县城西街有明代“孔子问礼处”碑刻一通,圆首,高1米,宽0.46米。由此证明孔子曾由当时的鲁国出发途经今亳州安溜镇的地方到鹿邑问礼于老子这件事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链条,当是可信的。(二)

  从考古发现看,东汉时期,工匠们艺术地再现了这一历史事实。文物考古工作者在山东、陕西两省发现了多幅孔子问礼于老子的汉代画像石,画像繁简不一,刻画人物或多或少,组合形式大致为孔子携弟子若干躬身向老子求教。据统计,发现孔子问礼汉画的地方有:山东嘉祥齐山、宋山、纸坊镇敬老院汉墓发现各1幅;收藏在济宁市博物馆的原武氏祠画像1幅;长清孝堂山郭氏祠画像1幅。陕西绥德县发现1幅。以山东嘉祥齐山出土的“孔子问礼于老子”的汉代画像石为例(见图):石刻上层右端孔子率弟子20人晋谒老子,左端老子拄曲足杖面向孔子,后有弟子7人,孔子与老子之间有一顽童即项橐,作顽皮状。孔子的袖子中露出一个禽头,这是孔子准备向老子献的礼物——野鸡。“孔子问礼于老子”的汉代画像石大多发现于山东地区,而山东又以济宁地区为多,这种现象绝非偶然。孔子的故里曲阜就位于这个地区,该地区为儒家文化的发源地。西汉初年,黄老思想占统治地位。汉武帝时期,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成为官方圣典,一直影响中国两千多年。汉代画像中出现孔子虚心好学的题材“孔子问礼于老子”也就成为不足为奇的事情。发现孔子问礼于老子的汉代画像石的地方,一在孔子的故里山东,一在古秦地老子西游传道隐居的地方陕西,而在全国其它地方则尚未发现,这也绝非偶然。这也从一个侧面证实老子死于秦扶风(今陕西扶风)、葬于槐里(今陕西周至县)的说法是可信的,从而解决了《史记》中“莫知其所终”的问题。

  

 

博主:

        承载了什么样的文化,就会有什么样的民族;什么样的文化成为第一大受众者,这个国度就会是个什么样。个人喜爱什么样的文化无所谓,一个国家则应当明辨。

         孔子是坦荡荡的,他携弟子与其一道前去拜访老子,这是何等的胸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求实的境界岂是一般人可比!他是伟人,是大丈夫!

         面对中国的多种文化,如吕乃基老师所说,在“后金融危机”的时候,我们该选何种文化,是这个时候、这个民族的关键。话说的大一些,它关系着民族的未来。

         否定儒家,不代表否定个人;仁义礼智信孝悌,是一种表象。还不是根本。抓不住根本,就难以区分真与假。

          有人心存私假,表面一片仁义,恭迎上司,施恩下属,左右逢源,人际关系如鱼得水。你是他的上司,明了这一切,你靠其表面的外在的“仁”“礼”而用他吗?

          有人不会奉迎,不谙礼术,唯有脚踏实地地真干实干。你会以其表面外在的“非礼”而弃用他吗?

         有人行孝,无非是要别人、邻居夸一夸他,这样的人,是真孝吗?关起门来,他是如何对待老人的,你能知道吗?

         有人行义,却是心存帮派,大现义举;或是为人前呈雄,乐而施义。这样的现象,在我们的国度里还少吗?

         老子所言: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有为而有以为。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是后礼。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
 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故去彼取此。

      岂虚言哉!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6009-256318.html

上一篇:浅谈格致与科学 ------ 斯人语,意味深长
下一篇:我的宇宙观
收藏 IP: .*| 热度|

32 周可真 李可 梁进 刘进平 苏余 陈绥阳 宋同舟 王号 吴飞鹏 钟炳 杨秀海 吉宗祥 杨正瓴 柳东阳 张哲 陈湘明 茹颖 王立 丁阳 fiona1982 zzfcbyt dvdrip mkts ahah xezw orc0053 sem qsjy fendyfish yadu fulis copyrs

发表评论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15: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