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在山水间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atou 亲而不密 远而不疏 将科网博客进行到底!

博文

道德经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章

已有 4812 次阅读 2009-7-20 22:08 |个人分类:道德经加注|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老子, 道德经

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面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虽都是德性,但德却有上下之分。你听老子说啊:上德的人,即便是行大德之事,也不以自己所为所行是有德行的,不进行什么判断,没有辨别,“浑浑于其心”。因此,这样的行为,才是有德(因为内心无,而成就行为之有);下德的人,所行所为只能做到不失德,因此实际是没有德的(因为内心有,而成就行为之无)。上德之人顺应自然,无心作为,下德之人虽也是要顺应自然,但却是有心而为。

     从德往下来,哈哈,你要细看详揣,就更有意思了。仁,义,礼,依次远离了道与德。上仁之人所行还是无为而仁;但上义则难以做到无为而义了。至于上礼之人,他对你施以上礼,你要没有回应,他就会扬着胳膊强引你去关注他,去了解他的施礼之好。所以,失去了“道”而后才有“德”,失去了“德”而后才有“仁”,失去了“仁”而后才有“义”,失去了“义”而后才有“礼”。“礼”,是忠信不足不够的产物,是祸乱的开端。仁义礼智信,在这样的逻辑里,仁还算承袭了些许道的精华,却成为愚昧的开始。

    傻姑以为:当仁者以泪洗面痛哀悲愤之事时,已是为虚伪狡诈之人做好了“攘臂而拥之”这种上礼之诈行的愚蠢铺垫了。因此,大丈夫行事,处于道法的厚处,不居其薄处;处于道法的实在处,不居其哗众取宠处。去得彼虚伪,存留此纯真。 
    说句不好听的话,只要是所行所为可以为虚佞之徒借以搅扰视听,外披仁义之旗内行不轨之事的,大丈夫我均不做。纵悲,我悲在心里,动于肢体,用行动,而不用言语。嘴巴,太会哗众取宠。我有泪水,我往肚子里流。虚佞的人,你装样流泪,号淘大叫吧。我大丈夫偏不,静于一旁,看你演戏。我处道之厚,你爱处薄处,随你。你也无非是要做做样子,以得一己之私,得一时之利。你并不晓得得一而宁的道理。大丈夫我当然要看你演戏了。恕不奉陪。

第三十九章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候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其致之也,谓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候王无以正,将恐蹶。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候王自称孤、寡、不谷。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故至誉无誉。是故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归一归一,入道入道。纷繁尘世里,舍诸相而入清静,把一而行,得一而定,不为纷乱所惑,心清神宁。且看万物得一之妙与失一之乱。
    天得一而清;地得一而宁;人的精神得一则灵杰;河谷得一而充盈;万物得一而生长;侯王得一而成为天下的首领。反之,天不得清明,恐怕要崩裂;地不得安宁,恐怕要震溃;人不能保持灵性,恐怕要灭绝;河谷不能保持流水,恐怕要干涸;万物不能保持生长,恐怕要消灭;侯王不能保持天下首领的地位,恐怕要倾覆。
    如此而来,一足矣。如果一是根,则多即是叶。那么,如果一是贱,那么多即是贵。
    贵以贱为根本,高以下为基础,因此侯王们自称为“孤”、“寡”、“不谷”,这不就是以贱为根本吗?不是吗?所以最高的荣誉,于其本人而言,并无什么美誉之感,因为其不过是贱与下。因为自己甘做贱与下,才终成就贵与尊。所以,入道的人,不要求琭琭晶莹像宝玉,而宁愿珞珞坚硬像山石。
    取朴实,去华丽。是为道。


第四十章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人们对于反者,对于弱者,往往不屑一顾。然,反者,是推动道运行的力量;弱者,是道借以运行的依靠。人们喜有厌无,却不知,虽天下万物生于有,而有却是生于无中的。
    还记得三十辐共一箍,当其无,有车之用吗?即是有生于无。车轮中间不空出来,你是无论如何不会有车之用的。同样的,器具中间不空出来,你是无论如何没有碗用的;房子中间不是空的,你何以钻入躲风避雨?这就是有生于无的道理。你的心不空出来,你是无论如何得不了道的。没有无,道是无论如何不能仅凭“有”而运作的。这就是“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而又玄,众妙之门也。”但,如果再论无与有的先后关系,则是无居先,有居后。这里面,老子在论述中有些矛盾。前面说是同出,后面说是有生于无。但一生二,二生三,在这里即可以明了:一是道,道生无,无生有(道生有无,一生二)。请看本博客之文:道生一,一为何。欢迎讨论。

    这有与无的关系,详细揣摩一番,该是多么巧妙。人们在一直地忙忙碌碌,也一直在喊着叫着累啊累,只是你晓得吗?若要得闲这个有,就得心中先生出“了”这个无。心不空,闲何来?是你自己上了套,别怨设套的人。神得一以灵,你的神里面岂止只是一个一,N个一吧?上哪里去寻得灵与宁?所以,舍得舍得,不舍,不空,你岂可得大自在?

    先自省一番再说。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6009-244635.html

上一篇:简约与朴素之美------ 一次难以忘却的上海之行
下一篇:生日快乐,我亲爱的妈妈!
收藏 IP: .*| 热度|

18 王桂颖 刘玉平 郑融 郭战胜 祖乃甡 梁进 刘进平 钟炳 杨秀海 刘立 马丽丹 吉宗祥 刘颖彪 迟菲 柳东阳 蔣勁松 陈湘明 王立

发表评论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19: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