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不知咋的了,好几位即将建实验室的同事纷纷要和我聊聊建实验室和管理实验室的一些经验教训。我自己最近烦乱的一塌糊涂,实在没时间聊天。不过想想五年前自己建实验室时,有些经验和教训还是印象深刻的。所以借着这个机会写一写,信笔由缰,以后随时补充。不过只是些个人感受,有的甚至可能比较片面偏激,只希望对某些人有用就好,请勿拍砖
】
想当年我还热爱BBS的时候,好像在水木写过,回清华建实验室经历了“豪气万丈”“怒气冲天”“心平气和”几个阶段。
从博士后变成PI,又是回母校,是事业的真正开始,无数的idea在脑中,豪气万丈,磨拳霍霍,恨不得一天一个样地出成绩。理想是美好的,现实却总要给你捣捣乱。一间空荡荡的屋子,连bench都没有,再加几个连PCR都不明白的小朋友,回国前流畅的实验节奏被完全打乱,有力气没处使的感觉让我每天都在抓狂中。
最头痛的是买进口的仪器和试剂。在美国几天就可以买到的东西,在这里又是和供货商讨价还价,又是跑设备处报批,又是办免税,又是和海关扯皮......一台X-ray衍射仪从要报价到最终安装,整整一年!那就尽可能地买国产的,可大多数的质量却又实在不敢恭维......印象中,回清华的第一年是我人生中最暴躁的一年(也实在对不起那一年初进实验室的学生,不过好处是他们的内心都变得无比强大
),连父母现在都偶尔拿当时的我开玩笑。除了实验室建设的慢节奏,其他诸如学历认证啦、落户啦、装修周转房啊,等等等等以前从未遇到过的琐事更让我心烦意乱。幸好这些事情都被俺亲爱的爹娘力所能及地包揽过去,免去了我的很多后顾之忧
。这一段动辄怒气冲天的经历让我再也不想从头建一个实验室,强调实验节奏的我是折腾不起的(哈哈,所以俺对清华loyal的很)。
好了,实验室该买的仪器有了,该建的冷室能制冷了,学生该犯的错误也都犯的七七八八了,E.coli 每天该染的phage也都染过了,差不多半年过去了,不知从哪一天开始,实验进展变得每天都看得见了!于是,终于进入了心平气和的阶段。
写这一段,是想预警一下新建实验室的同事们:如果你觉得很烦闷,压力很大,千万不要因此有了次生压力。这个经历想必很多初建实验室的人都会有,但少则几个月,多则半年一年总会过去。更何况,据我所知,这才短短五年,不论是行政支持还是诸如测序、引物合成等服务,都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比如测序,从我刚回清华的三天以上到现在隔天可取结果,这种效率的变化对于做实验的人意味着什么,不用我过多解释。
另外我自认为还有一个好习惯--“囤”。只要一有经费下来,立即把能买的试剂都买了。一是保证实验室试剂供应充足,千万别影响实验进度;二是下大单子容易拿好的折扣;三,嘿嘿,防止通货膨胀
硬件筹备好了,关键的就是软件了。俺倒是认认真真地听取了敝导师的建议--前三年做super postdoc。今天一个师兄问我,为啥我们做东西比较快?无他,就是避免走弯路。不论学生有多聪明、多用功,经验教训总是比不上你的。他自己磕磕绊绊地折腾半天,也许你和他一起工作几分钟就帮他绕开了陷阱。我总是喜欢给学生讲我知道的容易犯的错误,告诉他们我平时积累的一些小窍门。在写第一篇论文之前,我的几乎所有时间都是泡在实验室里面。直到去年,攻坚的课题我还是和学生一起做。不过,今年比较惭愧,除了讲课,基本上就是文字工作者+美编。
如果实验室有可以发的经费,尽可能地给学生多发些生活补贴。他们没有生活上的忧虑,对PI而言,绝对赚大发了。不解释。
另外,回国还有一个感受:如果你不有意识的控制,杂事无穷无尽。一定要勇敢地说NO。当然每个人都应该承担public service,可是对于新PI的最初三年一般是有豁免权的,一定要充分利用这几年,打好稳固的实验室基础。我是在2010年才开始承担研究生培养这一类公共服务的,立即领略了行政琐事的威力。而平时饭局什么的,基本能逃就逃。我的手机很多时候根本不在身边,E-mail不回也是常态。是的,我很没礼貌,自己都觉得太不够nice。然而,一个人的时间是有限的,鱼与熊掌不可得兼,总要有所取舍,就这么简单。只要让别人知道这是你的一贯风格,你不是因人而异,最终大家也就都谅解了。
说到时间的管理,有个得力的lab manager非常重要。很多好的scholar,未必是好的manager。术业有专攻。一个得力、值得信赖的lab manager能给你省出大把的时间。
写这么多总结起来其实就一句话--把时间、精力、资源尽可能地投入到research中去。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5865-582204.html
上一篇:
被吸烟,我不干!(图片不断更新中)下一篇:
“我不歧视状元”--搞不懂的“状元”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