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自在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nyouyou 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

博文

“寒门”马后炮 精选

已有 47832 次阅读 2011-8-13 12:47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自行车, 奖学金, 零花钱, 后知后觉, 随身听

这个暑假有点忙有点累有点烦,也就没像以前那样天天浏览科学网。直到病恹恹的,才有时间看看自己都错过了什么。
 
“寒门”,这个话题有点沉重。从小我家不富裕,却也不愁温饱,没经历过“寒门”而讨论这个话题,也许就有站着说话不腰疼之嫌,但种种原因,这确实是我很关注的一个话题。从84年小学到高中,不记得交过3位数的学费(这得问爹妈),也从没上过任何补习班教育不是什么高消费的事,所以从来没注意过周围同学是穷是富。到了大学,大家的生活反正都是吃食堂,二手破自行车(新车找丢呢?),不是很贵的随身听(现在早绝版了吧),不那么精美的教材,依旧没有关注过周边人的贫富问题。我不知道是自己后知后觉,还是那个年代的象牙塔里没有人把出身的贫富、毕业的财富当成问题来考虑。到了普林,奖学金从初入学的1万8逐年跃进到毕业时的2万7(感谢普林和哈佛的招生大战,两校纷纷提高奖学金,喜煞我等小渔翁),物价可是没觉得有任何变化。反正分子生物学系的所有研究生都是一样的stipend,除了个别脑子极灵光的师妹在黄金300刀一盎司的时候就大肆投资了,大多数人估计和我差不多,谁也没太关心过自己的“身家”。开二手破车的未必是穷人家的,像我这种买辆新车的,纯粹害怕为修车浪费时间(事实证明,因为是新车,于是我去了无数次的bodyshop,一点没省下修车时间),但代价是银行账户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利息基本为0了。
 
前面写了这多废话,只为表达一个point:我求学的年代,家庭的贫富似乎从来进入过我们的视线,也根本不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好,下面话锋一转:
 
去年我当了一个本科班的班主任,就发现了这么一个问题:清华大学通过校友、企业、慈善捐款是有很丰厚的助学金的,任何贫困家庭的孩子只要考得上,绝对不愁读不起清华(所以我对于日前看到的一则什么考上北大却上不起的新闻非常怀疑,这基本是不可能的,麻烦记者先调查一下再发言)。但是,我却发现本科生这几个班里申请助学金的孩子很少,看他们的家庭情况表,确实都不错。我第一反应是,哦,我国真的在消除贫困。但旋即反应过来,也许是因为更多贫困的孩子失去了竞争力,当时心里就很不是滋味。我发自内心地同情并希望能够帮助因为客观原因而造成的弱势群体(但我讨厌“倚弱恃弱”的人,他们不是弱势群体,这个以后再说)。
 
为什么情况会演变成这样呢?恰好这两天断断续续听了“环球资讯广播”的一个访谈,就在讨论现在的基础教育问题。受访者是一位获得了第一届茅盾文学奖、目前致力于教育事业的“军旅诗人”(抱歉,没记住他的名字),他就很义愤填膺地说:现在的问题是学校里的正规教学不教授应该教的全部,入学考试等等严重依赖课外辅导班、奥数班的内容。说是义务教学,还是钱堆出来的成绩!他还说:一个老师在校内的正常收入并不高,但是课外辅导收入普通老师能达到月收入3万元,而特级教师则是普通教师的5倍左右(我的第一反应竟然是:乖乖,怪不得北京房价这么高,真有钱啊!)。这都是广播里听来的,其真实性有待核查,然而其中提到的课外辅导班的问题却是大家都知道,实实在在的。如果中小学没有尽到应尽的义务,而把许多内容转嫁到商业性质的教学上,你让“寒门”孩子如何有竞争力?!
 
而另一方面,还有一个社会观念转变的问题:在一次班会上,我的一个学生问我:颜老师,现在都说生物就业难。您认为我们怎样才能很快地掘到第一桶金?我确认了一下伊所谓的“第一桶金”特指财富,于是不禁慨叹代沟啊!我咋到现在都没考虑过这个问题呢?我很直白地告诉伊:“我到现在也没掘到第一桶金,按照财富排行,依你们的标准我应该是个失败者,但是我对我目前的工作、生活都非常满意,我在工作中很有成就感,我认为这是最重要的!”当社会的理念把追求财富当成了共同奋斗目标时,也就不难理解三聚氰胺、苏丹红们的来源了。唯利是图的后果是丧失了敬业精神,丧失了与财富无关的骄傲与成就感。于是最聪明的孩子不愿意当科学家、工程师,而去搞金融;谁都不想一步一个脚印的奋斗出来,而不断寻找捷径。在这种环境下,教育怎能独善其身呢?
 
最后,对于“寒门”出身而到达了一定程度的孩子,我还有一个不成熟的忠告:再坚持一下下,把目光再放远一点点。
 
我认识不止一个清华研究生,家庭相对贫困。于是TA们在未来的规划上就显得异常小心翼翼,保守,甚至为了找眼前的工作,不惜放弃博士转为硕士。如果说是因为自己的课题做不下去也就罢了,偏偏没有任何其他原因,就是因为看到了月薪5、6千的工作机会,就觉得很不错了,于是放弃再过一两年就板上钉钉的博士学位,硕士毕业走人。尽管我尊重当事人的选择,但我很惋惜。如果一个人是自己想得明明白白也就罢了,比如Gates可以本科辍学,这没什么;但我知道我认识的学生不是Gates,而仅仅是出于一种发自内心的担忧和不安全感使得TA们坚持不下去了。也许再过若干年,当你看到你的同学成为了“精英”,而你却要给他们打工的时候,就明白我今日的痛心了。但愿那时候已经没有人去买东南西北太平洋大学的文凭。
 
P.S:刚看了两条很奇怪的留言,我简直难以理解某些人的思维逻辑!请问,文中哪一点显示出“精英”特指学术上的?生物博士毕业只能走学术道路吗?开玩笑吧。我的担心是从现在就为了近利而放弃了对于更高志向的追求,在今后的路上可能会因着这种心态处处被动,难以达到应有的高度。我以为所谓“精英”是各行各业做到最优秀之人。当然,我还有另外一个对于“精英”的定义,那就实在没有几个人可以担当得起啦:这批人不仅在自己的专业上达到极致,还要清醒理性地承担对于社会的责任。


寒门子弟没有春天?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5865-474770.html

上一篇:[转载]看得我冷汗直冒的一篇文章--最大的问题是关于轮轨的问题
下一篇:“青年科学家”还是“GE青年生命科学家”?--谣言可以休矣!
收藏 IP: 166.111.152.*| 热度|

62 苗元华 李学宽 袁斌 陈儒军 武京治 文强 尚松浩 朱志敏 赵星 陈小斌 张亮生 王琛柱 刘立 武夷山 刘全慧 刘颖彪 曹贺贺 赵福国 陈学雷 孔晓飞 王利国 田仁飞 王有基 杨远帆 肖振亚 王德华 霍艾伦 王亚娟 石锋 杨秀海 方丽 蒋永华 许培扬 孙广东 李毅伟 王伟 吕喆 张楠 汤治国 陈国文 张玉秀 陈尚斌 金小伟 王芳 王桂颖 易文凯 赵明 李升伟 laokanke liguoshuai tuner zzjtcm rebeccahu0801 ztcztc wuzishu mengdawei leiyunting songshu123 outist fqk6166 Evan77 crossludo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1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00: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