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njo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anjon

博文

理科生掌握人文知识有什么用?

已有 4692 次阅读 2011-12-26 17:08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知识, 科学主义, 理科生

今天在微博上看到个有趣的新闻:华中科技大学一大一学生致信校长,问文科生学数学有什么用?
http://nfhitvs.hitvs.cn/news/newscontent-391862-1.htm
让我感兴趣的除了这条新闻本身,还有后面的评论。不出所料,评论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站在理科生角度讽刺文科生的,比如下面这两条:
以后当官了 钱数不准 2奶记不清 谁负责?
窃以为微积分虽然不用来买菜算账,但一个不懂微积分逻辑原理的人与文盲无异。作为一个理工学生,一向看不惯文科生这种傲娇气,学个数学的皮毛会死么?
这不禁让我想到,如果这条新闻换成,某理科生质问“理科生掌握人文知识有什么用?”,后面留言的人又会如何评价呢?请允许我不怀好意地揣测一下:估计很多人又会理直气壮地说“没用”。
有个现成的例子:2005年清华大学校长在向宋楚瑜赠送礼物的时候读错字,很多人便以“他是学物理的”,“不认识几个生僻字能怎么着”为其开脱。
本人并不想在这里讨论文科生该不该学数学,或是理科生该不该掌握人文知识这样的具体问题,因为答案显然都是肯定的,顶多再加上一大堆限制性条件而已。而且对这一问题展开讨论本身就有可能陷入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误区。我想说的是,为什么前者比后者能勾起更多人的神经,为什么现如今仍然有很多理科生对文科生抱有一种几乎是缺省配置一样的优越感?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斯诺就以“两种文化”为题讨论科技与人文的割裂。几十年后,至少在我们这里这二者之间的割裂仍然被大多数人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几十年来站在高度实用主义角度而广泛存在的“重理轻文”、“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样的思想显然是一大原因,但是如果把全部原因都归结于此,又好像什么都没说。
我想,这恐怕要归结到我国的教育领域长期盛行的科学主义思想。科学主义是一种主张以自然科学技术为整个哲学的基础,并确信它能解决一切问题的哲学观点。科学主义的本质可以概括为:认定真正的科学知识只有一种,即自然科学;自然科学知识是人类知识的典范,能够推广用于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问题;只有自然科学的方法才能富有成效地用来获取知识,将它引入包括哲学、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在内的一切研究领域,才能摒弃它们的非科学形态。
科学主义盛行的一大恶果便是使人认为所有学科中会根据“是不是科学”这个条件分为两类,某些挂了“科学”称谓的学科相对于其他学科具有某种天然的优越性。另一方面,科学主义还造就了许许多多“有知识没文化”的人。比如许多学工程技术出身的人,遇到问题总是想到如何用技术解决问题,却往往不首先思考这个问题到底值不值得解决,解决了之后会不会引发新的、更大的问题。我想,远的如当年三峡大坝的支持者,近的如鼓吹建设高铁的技术专家,还有那位在武汉大学挨了砸的方滨兴校长都是这方面的典型。
最后说一下我最近的经历。出于好玩,我把微博的个人简介写成:“混迹于中科院的大龄文科生,时常被人当成美院过来串门的。”这句话也许同时满足了人们的两种极端矛盾的想象:中科院代表国内科学研究的顶尖水平,而文科生则喻指不懂科学。于是,当我在微博上和探讨某些科学问题(例如“医学不是科学”)时,便时不时会遇到“虽然是中科院的,却是个文科生”这样的评价。这一“扣帽子”式的评价的吊诡之处在于根本没法回答:我既不能解释说我其实本来是理科生(这样便等于承认了理科生优越性),也不大可能像这样长篇大论一通让人家消除偏见。于是最后的结果总是讨论到此为止。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47503-522287.html

上一篇:窃图者
下一篇:民国电影中的上海
收藏 IP: 159.226.79.*| 热度|

5 刘洋 金凯 刘海猛 王春艳 王伟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15: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