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pond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oneypond

博文

有趣的岗位设置与聘任工作 精选

已有 12658 次阅读 2012-2-1 17:17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职称, 高校改革, 岗位设置, 岗位聘任, 人事改革

    去年,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单位开展了岗位设置与聘任工作,简单地说,就是定岗定编。据说,这轮人事改革必须进行,否则一票否决,取消单位2012年的高级职称评定资格和进人计划。单位制定了非常详细的工作方案,非常细致,可以看得出人事部门的同志们非常辛苦。据说,他们忙活了差不多一年之久。
 
   管理岗位及工勤等岗位的设置与聘任比较简单,每人只需填几张表格即可。原则上非职称系列的人员,大多数不能兼职了(即双肩挑),要么选择专业技术岗位,要么选择管理岗位。只有少数大牛级别的人才可以。
 
   复杂的是专业技术岗位,就是职称系列的。他们都需要填写大量的反映自己教学科研获奖等的材料,真苦了他们了!
 
   每个二级单位,首先要定岗,按照一定的比例,确定教授、副教授、讲师和助教的数量。教授分四级,副教授分三级,讲师分三级,助教分两级。然后每位教师结合单位制定的评价指标体系(论文专著科研教学评教获奖等等),初步决定自己适合哪一级职称,然后申报。接下来二级单位根据个人的申请材料,结合学校核定的每一级的岗位数量和评价指标,由二级单位的学术小组审核,确定是否符合申报条件,符合基本条件的,再优中选优投票确定最终岗位。不符合条件的,进入下一个层级,继续评审。每一个大的层级,如教授级别,如果最后一级教授(即四级教授)也评不上,那就纳入“暂聘”范围,在单位内部继续享有“教授”头衔,待遇不变,缓冲期四年,但上级主管部门不再认可你的职称,简言之,四年之内继续享受“内部粮票”。人事部门形象地比喻说:这次改革,好比坐火车,人人都有座,只是有人乘软卧,有人乘硬卧,有人是硬座,有人坐马扎,但都能上的了车。
 
    有趣的事情集中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是教授岗。受单位级别的限制,无一级和二级教授岗位,只设三级四级教授岗位。有些自认为比较出色的资深教授申报了三级教授岗位,没想到科研方面的标准很高,结果三级没评上,原以为还有四级教授的安全绳,没想到四级教授按单位上次职称评定确定的最新标准执行,评价指标比三级还高,所以,不少资深教授“下岗”了,成了“暂聘”教授,面子无光。往往是年龄愈长资历愈深的教授,由于教授当得年头已经够长了,后续的科研没跟上的不少,分量也不够,加之他们的学历普遍不高,有博士学位的较少,当年他们评教授时,要求比现在低得多。如今按现在的最新标准一衡量,大部分都“下马”了。要知道,这些人,不少都是单位祖师爷辈的人物,身边的徒子徒孙众多。
 
  二是无论什么专业文科还是理科工科,也不管二级单位的学术水平原来之高下,评价的标准都一样,都是按比例核算岗位数。有些二级单位,本来就特别薄弱,一评下来,教授几乎全军覆没;有的二级单位,科研实力很强,教授副教授数量众多,国家级科研项目主持人也很多,奈何岗位有限,纵然你是再大的牛,也拼不过“比例”,一评下来,“暂聘”的也有一批。
 
   三是科研方面制定的标准,多是硬杠杠,如SCI、EI等发了多少文章,X级核心期刊多少文章,国家级省部级科研立项多少项、国家级省部级奖励有多少等,结果出现一种情况:有人是搞历史的,却跟他人合作发表了一篇物理核心(第二作者),结果符合“条件”(标准只谈了级别,未及其他),评上了教授;有人是搞外语的,本来外语类核心期刊就少,普通外语类专业期刊发表论文都不容易,他们又瞧不上非外语类的核心期刊,结果尽管文章不少,业内评价也还不错,但还是因为不达标而被暂聘。此外,对于理工科的科研团队而言,发表的论文只认第一作者、通信作者和第二作者(分值不同),其他人员一律不考虑,因此,重大科研项目的主持人之外的核心成员很多达不到科研标准,当然也多被归于“暂聘”行列。
 
   于是,一时之间,大家议论纷纷。支持者说,就得大刀阔斧地改革,先一刀切下去再说,先入轨后完善,何况原来的职称水分太多,该挤一挤了;反对者说,如此机械地把人分为三六九等,无异于从内部制造摩擦,伤害感情和斗志,何况也不符合教育教学和科研的发展规律。
 
   有人说,中国的高等教育,何时能有出头之日啊!大学的办学自主权本来就少的可怜:学校领导由上级定夺,招生计划由上级下达,教育模式、课程设置、专业设置等等哪个自己说了都不算,到现在,不但新聘人员说了不算,老员工也被推上了绞刑架……拿新标准考核古人,哪有几个文化人啊——孔孟老庄,连上网都不懂啊!
 
   俺是助级的,所以没啥风险,本来就是底层……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42087-533371.html

上一篇:什么是人才
下一篇:“禁令”背后的问题与责任
收藏 IP: 60.213.232.*| 热度|

32 陈安 刘广明 徐耀 朱志敏 于锋 李福海 刘旭霞 武京治 宁晓玉 吴飞鹏 周涛 曹建军 孙立杰 罗帆 韩世清 马红孺 黄晓磊 曹聪 吴锦宇 张亮生 赵美娣 彭渤 徐迎晓 闫钟峰 方彭华 孙友甫 wgq3867 scienceak47 lingling101 ljxm biaomiankeyan Wanmingf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19 10: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