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axing9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axing9

博文

有关武汉冠状病毒药物专利申报的杂音

已有 4388 次阅读 2020-2-6 10:07 |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有关武汉冠状病毒药物专利申报的杂音

武汉病毒所申请瑞德西韦治疗武汉冠状病毒应用专利一事引起媒体的舆论抨击, 前日科学网以就此事转载了中国科学报的说明。我就此补充一些看法。

首先给大家看一下瑞德西韦的美国专利申请书首页



这个美国专利是2019年8月公布的(其申请日期我就不去查了,估计也就在2018年左右)。

也就是说瑞德西韦的化学结构至少还有17-18年的专利保护期。在这18年中, 不管你发现了任何新的应用领域(例如杀死武汉冠状病毒), 没有专利申请公司(Gilead Sciences Inc.)的同意, 你也不能使用瑞德西

 

Gilead Sciences Inc.申请的瑞德西韦专利有40项权利要求(claim), 其中有对所有冠状病毒均有治疗效果的claim, 但武汉冠状病毒是在该专利申请后出现的, 所以该专利的应用范围应该不能包括武汉冠状病毒, 如果该公司说包括武汉冠状病毒, 那就是over-claim(过度权利要求)可以被挑战否决其这个权利要求。

 

武汉病毒所,就瑞德西韦对治疗武汉冠状病毒的试验是应用专利(也是所有申请应用专利的国际统一做法), 那些指责武汉病毒所只想写文章, 申请专利的媒体记者, 难道要其他国家申请了这个应用专利来卡我们吗? 所以武汉病毒所的出发点是好的, 目的是要保护我们国家的利益, 无可厚非。

 

但是武汉病毒所申请的这个应用专利能成功吗? 我的看法是申请获批的可能性很小。 主要原因是在武汉病毒所做这个实验前, 在专利申请前, 各种媒体已经报道了各个研究机构, 包括专利申请人Gilead Sciences Inc.都说过瑞德西韦有可能治疗武汉冠状病毒病,即使武汉病毒所首先在临床试验中证明了瑞德西韦能治疗武汉冠状病毒病, 别人会说你是根据我的预测或者说是在我指导思想下做出来的。  这里我给大家讲一个我34年前经历过的真实故事。

 

大概是在1986年左右, 生物技术进入到遗传工程的起点, 各国都在寻找如何把一个已知的基因转入到细胞中去, 当时有3种手段, 一个就是杜邦开发的电子枪把基因打入细胞内, 另一个就是用一个载体Ti质粒把基因转入到细胞内(比利时大学的Montagu教授发明。 1985年我和Montagu教授,吴瑞教授同时被选为国际水稻遗传工程委员会常务理事)。 第3个把外源基因转入细胞内的方法就是中科院上海生化研究所的周光宇教授(周光召的姐姐)发明的用花粉作载体,把外源基因转到卵细胞的基因转移, 周光宇的这个发现被当时的酶学收入进去。 所以孟山都邀请周光宇去做花粉转基因的报告。

我公司(DNAP)的CEO让我联系周光宇来公司做类似报告。 我通过谁联系到周光宇已经记不起来了。 周先生来到我公司后一切住宿和报告事宜都是由我安排, 在做报告的前一天, 公司的CEO 给我一份保密合同要我让周光宇先生签字, 我一看就觉得这个合同周先生肯定不会签, 因为合同中写道, “我们没有请你来做花粉介质做转基因的报告, 你讲的内容我们都知道(大致如此)”。我很不好意思的拿着合同跟周先生说,估计你不可能签这个合同,报告也就不做了吧。 周先生看了之后笑笑说, 在孟山都她也签了类似的合同。 因为孟山都当时也在试这个花粉技术, 怕将来成功后, 周光宇先生会说, 你们的专利技术是听了我的报告才做出来的, 所以这个专利权应该属于周先生的。 所以周光宇教授很大方的就在我们公司的合同上签了字, 第2天做了报告。

 

所以说, 在武汉病毒所申请应用专利之前已经有很多人说过瑞德西韦有可能治疗武汉冠状病毒病, 这些人可以说武汉病毒所是根据我公开的论断来做的试验,专利应该有我一份。 我想说的是, 目前没有那家可以申请到瑞德西韦治疗武汉冠状病毒病的应用专利。 更何况,瑞德西韦这个药的化学结构的专利保护期 还有18年, 人家不让你合成这个药物, 你也不可能应用。

我的看法是我国的科学家能申请专利保护是积极的, 媒体不懂就没有必要去乱说。 要开发出一个有效的新药或疫苗也不是媒体整天追问能出得来的, 让科学家有一个不受媒体舆论干扰的环境下努力研发吧

================================

小结:

1. 武汉病毒所申请应用专利无可厚非, 是正常行为。

2. 但武汉病毒所不可能获得专利被授权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42008-1217222.html

上一篇:谈谈武汉冠状病毒病的治疗
下一篇:中国是全球研发新冠病毒能否确认的唯一地区我们要珍惜自己的资源
收藏 IP: 101.87.179.*| 热度|

8 郑永军 栗茂腾 梁洪泽 石磊 张晓良 蒋大和 代恒伟 王安良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17: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