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linhdl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ulinhdlg

博文

今晚将要考试,先把资料贴上

已有 3295 次阅读 2011-11-9 14:34 |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分析, style, 资料, Names, 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中最喜欢的人物是什么?结合其所处时代和行为特征进行分析。

阮籍:

世说新语是我国南北朝时南朝宋宗室刘义庆聘请文士集体纂辑而成的一部志人笔记小说。这本书采集前代趣闻轶事,共分三十六门。其中所涉及到的重要人物不下五六百人,上至帝王卿相,达官贵人,下至士庶僧徒,平民百姓。因书中记叙的大多是上流士人的言行举止,所以此书被人们称为当时知识分子的教科书。在众多的士人中,名冠竹林七贤之首的阮籍,颇能代表当时部分士人的生活态度和精神面貌。

阮籍(公元210-263),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人。他生活的时代,正是魏晋易代之际。当时代表士族大地主利益的司马氏,在逐渐掌握魏国的军政大权之后,与曹魏集团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政权的斗争。在这样的时代中,阮籍表现了一种特异的生活态度。世说新语中有关阮籍的条目共有28条,而归在任诞这一门的条目就有十条,占了他事迹的三分之一还要多。由此可大概看出世说新语对阮籍形象的描述是定位在任诞之上的。他的任诞表现为不拘礼法,饮酒昏酣。世说新语中说阮籍不愿当官,可听说了步兵校尉中藏有酒,于是就请求去当步兵校尉,近水楼台,痛快的饮酒,以致于被人在竹林七贤论中谣传为在步兵校尉厨中大醉而死。外表的任诞旷达,放浪形骸只是阮籍内心情感的一种异样外化。他绝非是一个快乐无忧,寻欢觅乐的浪子。仔细深入的挖掘,我们可以看出忧郁,痛苦时时在煎熬着他的心灵。阮籍是在借酒浇愁。在当时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曹魏政权岌岌可危的形势下,文人们稍不小心就会招致杀身之祸。不长时间之前,孔融,杨修都已经以为持不同政见而被杀害,这些鲜红的血渍仍然使众多的文人们触目惊心。何去何从,如何选择政治生活道路是和各个政治派系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文人们面临的严峻考验。阮籍选择了远避政治,全身远祸。但是在阮籍的内心深处,一团炽热的火焰在燃烧。表面上的率意而为,不崇礼法,行为怪诞,而骨子里,他是多么的信儒重礼,至情至性!他所追求的是内在精神的真诚信仰,至高无上,而不是外在形式。这种从骨子里透露出真诚的人怎么可能在天下大乱之时对世事心如死灰,无动于衷呢?对于威势日上,炙手可热的司马氏政权,他其实是持不合作,甚至是反对的态度的。他的不愿做官,不愿和司马死联姻都很清楚的说明了这一点。不合作与对抗是必要地,然而大胆直露地和司马氏政权交锋,有无异于以卵击石,阮籍处于一种朝不保夕,如履薄冰的生活环境之中,横祸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飞来。为了保存实力,阮籍采取了小心谨慎的生活态度。阮籍说话模棱两可,从不议论别人的是非过失。这样无法,不能自由说话的谨慎生活给阮籍带来了多么大的内心痛苦。从他的八十二首五言咏怀诗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忧思独伤这样悲哀沉痛的文字。心中的痛苦是这样的如海洋沉郁广阔,无法排遣,阮籍常常独驾小车茫无目的出行,车子走到路的尽头无路可走,他就放声大哭,哭罢返回。这种口不能言的窒息生活使阮籍陷入了如此深重的痛苦之中,一个是非鲜明,情感饱满的人又满肚子话要说,却只能讲畅所欲言化作满胸块磊。长期抑郁的精神苦恼,如果不经发泄势必如洪水一样,蓄满则溢,酿成大祸。所以,放诞的行为就被阮籍所采取,一放诞古怪的行为作为不满情绪的发泄口和遮盖衣。这样对政治不满意的危险行为就被转换成一种弘人生活习性的放诞,而他这种放诞的行为方式又曲折的反应了他内心的反抗以及被压抑的痛苦。正因为内心有着那样强烈的痛苦,他才会呈现出那样放诞的外表。阮籍的形象是那个时代一部分士人的典型代表看,一个个性强烈,满溢真情真性而又不得不压抑自己的人生活得如此悲痛而无奈,欲呐喊而力渺,欲抗争而无奈,只能通过变相的方式曲折反映出来,这是那个特定时代中人生的悲剧。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他的狂狷,放达,任诞的形象才折射出光辉的异彩。

嵇康:

世说新语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较早而重要的笔记体小说,是一部反映魏晋风流的故事集。通过潇洒风流的名士背后,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魏晋士人的狂狷,任诞等诸种骇俗之举,更是这其中浸渍的那个时代文人的无奈,悲哀,苦痛和血泪。嵇康是当时魏晋名士的代表。他们惊世骇俗,天马行空的思想,特立独行,自由奔放的个性,是对魏晋风度的最好诠释。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这种复杂的情形成就了后人所声誉和向往的魏晋风度。魏晋人士的狂傲任诞,落拓不羁不仅仅是一种风度,更是他们向假礼教和黑暗现实发出的愤激反抗。他们痛心于明教的堕落,从而对礼法采取了排斥的态度,喊出了 礼岂为我辈设也 越名教而任自然地响亮口号,转而追求情性之真。人在世间漂泊,生命无根却有八面来风,只有坚守对自我的期许,才能证明生命确认是高贵的。嵇康临死弹琴展现了一个优美的姿态,它表达了对世间的邪恶与强暴的藐视,对人格完美的追求,以及对生命的一往情深。在嵇康身上,至始至终有一种优雅与从容。嵇康博极群书,尤喜老庄,并且公开宣称 老子,庄周,吾之师也。这也是身处当时特定政治环境之下而采取的一种策略。他再 与山巨源绝交书 中表白自己"荣进之心日颓,任实之情转笃"。他为自己设计的人生道路则是“但愿守陋巷,教养子孙,时与新旧叙阔,陈说平生,浊酒一杯,弹琴一曲,志愿毕矣”。但是,这仅仅是一个方面,显然是他对当时风波不定的政治气候的深刻认识之后,从老,庄哲学中汲取了向慕自由,不羡荣名思想营养之后而作出的人生选择。然而,我们又从他的养生论中认识到他热爱人生的另一面。他喜欢服用“五石散”,追求长生久视,因而主张的养生之法是静心怡性与服食良药的结合。他认为应当做到不营名位以保神,不贪厚味以全身,把心里修养和生理锻炼结合起来。但嵇康是一个锋芒难掩之士,任侠尚气,嫉恶如仇。而嵇康的“越名教而任自然”的观点,自然石对儒家的礼法思想和伦理道德的挑战,加之嵇康缺乏阮籍那样的处世之法,有意无意的得罪司马死集团中的权贵,司马氏集团终于选择了吕安事件把嵇康逮捕下狱,予以迫害。当嵇康被捕之后,引起了朝野的广泛关注。当时京城太学生3000多人,集体上书请愿,请求宽免嵇康,并且要拜嵇康为师。更有不少的名士向朝廷表示抗议,愿意跟随嵇康入狱。朝野舆论的支持,原本是向司马氏集团施加影响,以免宽免嵇康,谁知适得其反,倒使司马氏进一步认识到嵇康的声望及危害。作为一代名流,魏晋风度之翘楚的嵇康,就这样惨死在司马氏的屠刀之下。政治理想和人生追求都有些接近的阮籍和嵇康,生活的时代也是大体重合的,两人的结局却有很大的差异。这原因当时是十分复杂的,鲁迅先生的一段话不乏真知灼见“后来阮籍竟做到口不臧否人物的地步,嵇康却全不改变。结果阮得终其天年,而嵇康竟丧于司马氏之手。这大概是因为吃药和吃酒之分的缘故 吃药可以成仙,仙是可以骄视俗人的,饮酒不会成仙,所以敷衍人事”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34793-506238.html


下一篇:春江花夜月何以取得了孤篇压全唐的地位,请从诗歌表现的艺术性和
收藏 IP: 180.160.101.*|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10: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