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无疆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ulia87 Fortitude, temperance, prudence, justice, faith, charity, hope...

博文

遇见未知的自己...(2)

已有 1920 次阅读 2013-3-20 23:30 |个人分类:生命思考|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能量, 未来

我觉得一个人要写出丰富而饱满的文字必然需要外在的某种刺激来触动内心,通过有所思考引起情感上的波动,这种波动可以是激愤,可以是痛心,可以是幸福,也可以是觉醒。其实,这是个痛苦的过程,而写出来正是一种渠道把这种痛苦排遣出去。优秀的作家,大多都是生活经历颇为丰富的人,并且多是内心细腻、敏感,甚至是多愁善感之人。我总觉的这样的人如果悟性不够是很容易走火入魔的,哈哈,我瞎说的。

 

好久都没有正儿八经的写点煽情的文字了,就是因为最近没啥刺激,整天处于一种醒着干活闭眼睡觉的状态,顶多考虑下未来的人生选择这个让我欢喜让我忧的命题,对于人生哲学的思考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好不容易静下心读本书,一激动,没忍住,推荐了,发现被鄙视啦,说是小女生读的书,切…你们这些大体浏览的人是看不出亮点滴,你们以为我在读心灵鸡汤啊,告诉你们,我早过了那个年龄啦,哈哈。

 

再多写点关于张德芬女士的《遇见未知的自己》,算是做个读书笔记。我之所以推荐她的这本书,首先是因为我很欣赏这本书对人失去平和喜悦、摆脱不了现存的人生模式解释的理念。它用物理学中能量的观点,甚至量子的观点给予了诠释。当然,我不能证明这种解释一定是对的,我只能说信则灵。所谓的信仰,我觉得就像鲁迅说的: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于是,信的人多了,变成了一个派别。作为一个学物理的,我是绝对相信这个世界的万事万物就是能量,看得见的物质是能量,看不见的声音、思想、意识、情感也是能量,并且是以不同的某种特定频率振动的能量。那么,这个振动的频率就决定了能量的大小及正负。那么,如果你的情绪处于消极、恐惧、暴躁的状态,如果你的思想处在嫉妒、仇恨这些充满恶意的阶段,那么这些特定频率的能量只能吸引相同或者相似频率的能量,实现共振。我是不是可以用这种观点作为“人以群分,物以类聚”的科学诠释?反之也是成立的,好的思想好的心态也会给自己带来好运气。这个好必须是真真实实的好,人的语言行为可以伪装,但是能量的振动频率却不会伪装,所以来不得半点虚假。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所有的东西都是你自己吸引过来的,要想拥有好的东西,先让自己变好。

 

书中的一段文字我赞同。“我们通常认为,空间是空的,而物质是实在的。可是事实上,任何物质本质上都是空的。很多现代伟大的物学家告诉我们,即使看起来像固态的物质,包括你的身体在内,它们的内部几乎是百分之百的空间--原子和原子之间的距离,远超过它自身的尺寸。在所有的原子和分子的内部空间里,粒子其实占据很小的空间,其余是真空。而且事实上,这些子是停地消失和出现的,像音符的波动一样,是振动的频,也就是能。”  

 

我推荐的另一个理由是,它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而不像那些心灵鸡汤只是空喊口号。大道理谁都懂,做总比说难。人活着,总有生气、愤怒、无奈、伤心的时候,那么,怎么办?对当下臣服。臣服于已有的事实,这不是屈服。也就是先接受已经发生的事实,不徒然浪费力气去抗争,只有接纳了才能把能量充分放在眼前的事情上,才会发现更好的解决之道。同时也要臣服于自己因事件而衍生的情绪,不要去压抑它,否定它,排斥它,因为凡是你抗拒的都会持续,反而赋予了更多的能量。

 

另外,我觉得这本书能让人更好的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为什么会有这些情绪,这些思想,甚至为什么会有这种人生模式。很多东西并不是偶然产生的,它们可能是你过去经历的一些映射,别忘了,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即使是坏的也不可怕,一物总会有另一物降解。

 

我只是提到了冰山一角,书中还有很多理念和有效的方式都是可以学习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34285-672354.html

上一篇:Ideas worth spreading...
下一篇:Enjoy...
收藏 IP: 202.112.140.*| 热度|

4 鲍永利 王春艳 迟菲 徐大彬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09: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