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ifeikong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eifeikong

博文

学术会议上那些千奇百怪的提问和回答 精选

已有 16734 次阅读 2019-10-16 09:29 |个人分类:学术会议|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学术提问


 学术会议上那些千奇百怪的提问和回答



11.png

Photo by Camylla Battani on Unsplash

 


要说学术会议上最好玩最精彩的,莫过于提问环节了。


或是机锋相对,或是明刀暗枪,或是对答如流,或是磕磕巴巴,各种状态应有尽有。

 

一旦到了提问的环节,沉闷的会场里顿时会充满快活的空气。


很多小妖大神老仙儿们急切的盼望着:不要显得不懂个P[点击链接]

 

出门前,导师一般会鼓励参会的大神们要好问问题,问好问题,把问题问好


有一次笔者的课题组承办了一届国际学术会议。为了鼓励参会的小伙伴们,设置了一个奖励的环节:每个分会场结束后,奖给提问的小伙伴一个笔记本。

 

谁说是电脑了?是纸质的笔记本!

 

只不过是扉页上,有三位国家的学会主席、一位国际学会主席的签名而已。

 

而且,获奖的小伙伴还可以跟四位主席合影。是不是很意外,是不是很惊喜?

 

但是,说起提问,会有些小仙女禁不住疑惑,会萌嗒嗒地问:

 

为什么要提问呢?

 

这本身就是个好问题!



22.png

Photo by Paul Hanaoka on Unsplash

 

 

【一】为啥要提问


 

首先,我们看去参加学术会议的目的,当然是为了学习提高啦(不要提撒野观光的事儿)!

 

通过聆听报告,学习吸收报告里的营养,对于报告中不清楚、不明白,或者有疑惑、有异议的地方,通过提问提出来,由汇报者解答,达到增进对报告学习理解的目的。

 

这是提问的首要功能:学习和提高。

 

 

其次,通过提问,可以给汇报者和会场的观众传达一种学术信息:你对哪些研究感兴趣、对哪些研究有理解、理解到什么程度,等等,就像建立一个学术名片或者人设的过程。

 

时间久了,大家会赋予你一个学术的印象:对哪些问题有研究,或者在行。

 

因此,这是第二个功能:形成学术名片。

 

再次,参加学术会议的一个收获是结交学术同行,再也没有通过问一个恰到好处的问题,能迅速拉近同汇报者距离的方式了。

 

小仙女可能又问了:啥是恰到好处的问题呢?

 

有的汇报结束后,由于各种原因,没有人提问,这时汇报者和主持人会略显尴尬。

 

毕竟汇报者希望看到粉丝是这个样子的:



33.png

 


结果反应是这个样子的:



44.png



岂不尴尬?虽然报告内容可能很好,留出提问时间却没有人提问,总是显得有些遗憾和美中不足。

 

这时,如果恰到好处地出现一个提问者,相当于救了急。


会后茶歇的时候,再去找汇报者继续请教一下,完了留下你的名片,没准儿汇报者也就给你联系方式了,外交工作完成了第一步。

 

不过之后需要进行的工作,见链接:小纸片撬动大资源

 

因此,这是第三个功能:结交学术同行。

 

 

最后,通过提问,可以锻炼表达能力。

 

有的同学平时聊天一套一套的,一到正式场合,就紧张的脸红脖子粗,说出来的话也词不达意。


如何克服呢?只能多练习。因此,不要放过合适的机会,在大庭广众之下,实现自己在短时间内完整、清楚、准确地表达意思的目标。

 

因此,第四个功能是:锻炼表达能力。

 

你看,会议注册费几百上千两银子都交了,上面这几道菜没吃,岂不亏的慌?



55.png

Photo by Edwin Andrade on Unsplash


 

【二】为啥不提问


 

之所以不少人不喜欢提问,可能存在如下原因:

 

第一,完全听不懂,没有办法提出问题。这个有点难以解决,只能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第二, 对报告丝毫不感兴趣。这样的话,赶紧去到别的分会场,找感兴趣的报告听啊!

 

第三,害怕提的问题很奇葩,被大家笑话肤浅。估计有很多人有这种担心。其实,为了问一个不肤浅、得当的好问题,需要认真听报告。

 

因此,提问也可作为督促认真听报告的手段。

 

第四,汇报的内容太浅显,司空见惯人之常情,没啥好问的。不过这种情况一般不常见。上台汇报的,好歹是最新研究成果。

 


 

【三】如何提好问

 

第一,时间要短

 

比如报告时间12分钟,提问会安排3分钟。如果按两个问题算,提问一般30秒以内即可,不要超过1分钟。

 

如果提问者说的过多,就有做广告之嫌了。

 

有次国际会议,有位荷兰的女士每次提问都blabla讲一通自己的研究,之后莫名其妙地结束了,而台上的汇报者根本不知道问题隐藏在哪里。

 

后来会议主持人不得不说:每个问题不要超过10个单词~


 

第二,表述要清楚

 

对于学生来说,提问之前最好把提问的内容复述一下,熟练一下,提问的时候口齿清晰,表达准确完整。不要相信不做任何准备,抢到话筒就能脱口而出。


 

第三,要夸PPT讲的好吗

 

建议分情况。如果自己是学生,或者汇报者年龄身份明显高于自己,就不要夸了。因为通常是评委、裁判、大人评价参赛者和小孩。

 

如果汇报者更年轻,鼓励一下汇报的很好、研究做的不错,无疑会增强年轻人的信心。


 

第四,要自我介绍吗

 

建议分情况。自己没有在会场做过报告,且第一次提问,应该简短介绍一下:我是克莱登大学的博士研究生,或者讲师方鸿渐。

 

这样的好处是:汇报者可以喊你方老师,或者方同学,不会给对方造成难题。

 

即使汇报者认识自己,也建议介绍一下。这样,如果会场有其他人对你的问题感兴趣,会后也方便找到你:诶,克莱登大学的方老师在哪里?

 

否则,只能问:你见到那个穿着藏青色外套带着眼镜头发有点乱有点直隶口音的人了吗?这多难啊!

 

如果自己已经做过报告,或者已经提问时自我介绍过,就略过此环节了。



 

第五,有哪些提问方式

 

比如方鸿渐老师做的报告题目是:用古老珠算方法对引力波频谱的研究,问题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展开:

 

1 确认式:方老师,您刚才讲到打了两个小时算盘就算完了一段引力波,是需要连续两个小时吗,还是累计也可以?

 

2 设备式:方老师,您能再详细介绍一下算盘的型号、材质、颜色吗?

 

3 方法式:方老师,您能再详细介绍一下您打算盘的姿势吗?除了用珠算,还有哪些研究方法可以研究引力波,比如用根绳子系疙瘩(结绳记事)的方法如何?

 

4 机理式:方老师,在第六张PPT中,曲线显示波长随着采样时间是变化的,这里的原因和机理是什么?

 

5 比较式:方老师,您在第五张PPT中讲到这次引力波中有三个卓越频率,三闾大学的李教授在一篇文章里说有的引力波有四个卓越频率。您认为这些频率数量不同的原因是什么呢?

 

6 应用式:方老师,我们知道了引力波的频率,可以应用在哪些方面?可以在秋天暗送给别人吗?

 

7 方向式:方老师,您认为引力波方面,还有哪些方向值得研究?

 

8 线索式:方老师,昨日我夜观天象,发现西北方向有流星划过,是引力波引起的吗?



66.png

Photo by Sharon McCutcheon on Unsplash



第六,关于点评

 

国际会议都会问有无question和comment,即问题和点评。

 

如果你对汇报者的内容有异议,有建议,或者对某些现象有自己不同的看法,可以点评。

 

不过点评的时候需要注意不要轻易驳斥、否定汇报者的观点或内容,同时态度也要得当。


因为很多结论,同研究方法、研究设备、参数设置等是有关的,对于不同的观点、不同的结论的否定应持谨慎态度。

 

因此,在点评的时候,需要有理有据,才可进行。

 

 

【四】避免坏问题


 

第一,大而空的问题:方老师,您是怎么取得的这些研究成果啊?

 

第二,简单查阅即可得到答案的问题:方老师,您是克莱登大学的老师吗?

 

第三,容易引起矛盾的问题:方老师,用同样的方法、同样的设备,对同样的波段进行研究,三闾大学的李教授用了三分钟就算出来了,您用了两个小时,这是为什么呢?李老师发现了81个卓越频率,您发现了3个,这是为什么呢?

 

第四,不是汇报内容的问题:方老师,欧洲的意大利面好吃,还是咱们的拉条子好吃?

 

第五,无法回答的问题:方老师,我也用您的研究方式研究了一下,怎么一个卓越频率也没有呢?

 

第六,揭短的问题:方老师,听说您原来打坏了很多算盘都没有算出来,是真的吗?听说打坏的算盘,扔的时候没进行垃圾分类?

 

第七,涉及因私的问题:方老师,唐晓芙老师您们夜以继日地在一起合作研究了多长时间?

 

 

 

【五】回答之后


 

因为时间短暂,一般汇报者回答问题之后,这一回合就结束了,或者其他人问,或者转入下一个汇报。

 

如果回答不满意,或者答非所问,不要针对回答进行解释或者辩解。即使汇报者误解了提问的问题,不也要当场进行纠正。

 

一者可能是表达不清楚,二者可能本身看法就不一致。

 

因为时间宝贵,同时因为研究经历不同,短时间不一定解释清楚,可以会后再找时间探讨。

 

同样原因,如果不准备继续追问,提问后就把麦克风交给会场的服务人员,不要攥着麦克风不放,像拿这个武器准备再出一招。


因此,一次性把问题问完,不要哩哩啦啦地,回答之后再追问个不停。


回答结束后,点头致谢即可,不用再要回麦克风致谢。

 

 

童鞋,你准备好问题了吗?




推荐阅读: 看到师妹的笑脸后,想退学的心都有了[点击链接]



来自针对研究生常见问题和对策的公众号:八十五分,ID:Get85fen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3255-1202120.html

上一篇:女怕嫁错郎男怕干错行,上学的怕......
下一篇:如何在学术会议上做一个优雅的吃货
收藏 IP: 121.28.69.*| 热度|

33 鲍海飞 靳建辉 李剑超 王从彦 张学文 李东风 武夷山 姬扬 左宋林 王安良 黄明清 周健 曹俊兴 杨正瓴 徐冉成 文克玲 和耀喜 黄永义 强涛 段含明 孙冰 农绍庄 刘浔江 李哲林 杨辉 马军 夏炎 王林平 高建国 梁洪泽 鹿露露 汪育才 周跃明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19 12: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