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是教育的灵魂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yc 原大连海事大学轮机工程教授,著有《创造思维》等书。

博文

我的老家和我的启蒙学堂

已有 2090 次阅读 2017-10-19 21:17 |个人分类:未分类|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横冈村简介

编辑

说六都为大乡村,不仅因其所辖地广人众,更因其村势力强、名望大。六都以东山为降,分里六都——西递,外六都


——横冈。民国时期设西虹乡,西为西递,虹为横冈。(笔者注:当下,里六都西递


闻名海内外,希望外六都横冈,亦能加强


发,迎头赶上,为黄山更添一片风光!)

横冈村历史

编辑
传说,早年横冈境内有一条长长的高高凸起的土坡,恰似一道天然山冈横亘在地平线上。先人依傍这道横冈栖息聚居。横冈也因此而得名。
“胡吴孙程汪,沙田叶史江”是乡人编的顺口溜。它表明横冈以胡氏宗族为最,聚居家族众多,人丁兴旺。相传现今尚存的横沟就是横冈胡氏先祖胡明星率其次子胡文焕于南朝梁中大通元年(529年)探察水源,捐资募工建造的。距今已有1470多年历史。横沟又称“槐渠”,引漳水逶迤畅流横冈,水流十余华里,灌溉农田千余亩。乡人感其蕙多称“父子横沟”,并在横冈村西立庙祭祀,名曰“胡公祠”。唐代诗人李白游历黟县时路过横冈,题诗云:“山下无余姓,田庐成一村,四时瞻庙貌,尽是太常孙。”今庙虽不复存,但明星公这一善举,都永志人心。
说起横冈村的历史悠久,有趣闻轶事可证。说的是横冈村与柏山村之间发生的一件讼事:柏山村状告横冈村凿石开渠,为引水穿城。横冈村请了名律师,辩称:先有横沟后有城。就因此句,横冈胜了官司。查证史料:如上所叙,横沟由横冈先祖胡明星捐资造于南朝。而今县城为宋代所建,足以说明“先有横沟而后有城”的传说是可信的。横沟仍是今日黟县的一条重要水利命脉,惠泽着千年子孙。
明清时期,横冈人多外出经商。凭藉着聪慧和勤奋,多有成功。居家人则以经商人寄回的家用为主要生活来源。经商的成功,带来了家业发达。村人不仅生活殷实,而且积攒金银,买地盖房。胡吴孙程汪这些名望家族,不仅建有宗族祠堂(俗称厅厦),还盖有支祠、家祠。整个横冈村,建有二十余座祠堂。如胡家厅、众家厅、五房厅、进士厅,还有上门厅、前门厅、里门厅……这些大厅大屋,建造工艺精湛,气势轩宏,装饰华美。现今,祠堂虽已全无,但清代的民居豪宅,还有不少保留完好。
在横冈经商成功者中,吴子敬最为乡人敬重。
吴子敬,单名翥,字子敬。1875年生,六都横冈人。其祖辈开始经商。子敬商于沪,从业蚕丝。建蚕丝厂于闸北一带,有数厂,以协和丝厂为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各帝国忙于战争,无力东顾。吴子敬丝业获利颇丰,积资巨万。光绪末年(1908年),子敬在无锡独资建造钢桥,名“吴桥”。无锡人感其德,请入该县“尊贤祠”中。民国3年(1914年),子敬捐资回故里修复了石山“挹秀桥”,并建亭于桥之东端,名“翥然亭”。民国12年,吴子敬在家乡建蚕行,出资募工挑土填坑,获地十余亩,后在此处创办了“横冈私立敬业小学”,为桑梓培育后人。该学堂有教舍、礼堂、厨房、饭厅、晴雨操场,并配有体育器械和试验仪器,藏书千余册。开设课程齐全,有语文、数学、地理、自然、另附有商业初中,增开经书(《论语》、《孟子》)和英文。学生集会或远足(出游)时便统一着校服,衣、鞋、帽齐备。教师免费供膳,另发月薪。学生尤其是横冈吴氏子弟交的膳宿费很低。办校经费一直由吴子敬独家捐助。直到民国22年,横冈吴姓族人商议组成董事会,以吴姓“至德堂”租谷收入作该校办学经费。民国29年,敬业小学改名西虹乡中心国民学校。建国后,改建为横冈小学。
据传,吴子敬在母亲八十寿辰时,本欲为母做寿,以示孝志。但其母诲子,节省做寿钱,回家乡筑建亭阁,有永安亭、延寿亭、半边亭等十三座,为方便村民劳作以及过往行人休憩蔽雨。

祖先们这种敬业爱民,造福子孙的精神品格,在横冈传人身上得以继承和弘扬,当今的横冈新人,他们或肩荷耕耘,安居乐业,或出外谋生,创业天下。都牢记祖训:勤奋敬业,事奉长幼;与人为善,振家兴邦[1]


以上资料取自百度。相距近80年,许多儿时往事仍历历在目。尤其是在敬业小学的教室外的凉亭、葡萄架与梧桐树,校园周边的秧田与池塘里的蛙鸣,每位男女老师对学生都特别可亲可敬,尤其是大门值班的大爷似乎更象家人一般亲。大约是在我小学4年级时,不知何故,学校搬至村头的程家厅厦。小学毕业后,我考入了黟县唯一的一所中学、黟县县立初级中学。喜看今日的家乡巨变,不胜感叹!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3222-1081615.html

上一篇:何谓乞丐听众?
下一篇:留白及其他
收藏 IP: 124.93.197.*| 热度|

3 朱晓刚 尤明庆 蒋永华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06: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