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ngroad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engroad

博文

立德树人 如何做一名合格的研究生导师? 精选

已有 12293 次阅读 2022-4-30 10:01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人生在世,有父母、有老师、有同学、有孩子,但毋庸置疑,研究生导师是读过研究生的所有人一生中最重要且最有影响的人之一,因为研究生一般都处于青年时代,大约二三十岁,是思维最活跃的阶段,也是谈恋爱、成家最重要的一个窗口期,同时也是抬升立足社会能力的重要爬坡期,将来一定会成为各行业的骨干和翘楚;研究生期间,学生相处最多的人应该是他的导师,潜移默化之间,导师的一言一行一点一滴都将传递给学生,影响学生的所看、所感和所思,甚至过了50年,导师当年曾经的一句鼓励、一个微笑、一点提醒、一句批评学生都记得;而学生作为年轻人所展现的青春阳光和朝气,也将激发导师的创造,和年轻人在一起,感觉了活力和未来。然而,时不时总有一些导师和研究生不和谐的现象,从导师的角度,总有违反师德师风的行为,如何做一名合格的研究生导师,为国家培养未来优秀的接班人,导师至少应该做到下面12条。

1.不把学生当附属,跑腿买饭办私事。

网传有老师让学生指定时间到固定的餐厅帮买固定的套餐、指定固定的时间让学生电话叫起床,眼镜找不到了让学生来家里帮找眼镜。现实世界还有更多的例子,例如让学生取快递、报账、搬东西等,这些都是学生的事务么,显然不是,学生的工作是学习,本质上学生和导师、学校有一种契约关系,就是教和学的关系,除此之外不应该掺杂任何的域外因素。想当年,研究生少,和导师亲如父子,也帮干私事,也在导师家里吃饭等,在国外听说有一种称呼:Ph.D Father,实际也是讲师生情谊。报账取快递,研究生能否帮老师干?我觉得可以偶尔干,但万事有个度,不能总薅羊毛,不能把所有的快递总让研究生取,要区分公和私,公的可以让研究生帮,而私的尽量自己做,谁没有个事,谁不需要互相帮衬呢,大家都需要。再如报账,老师也可以攒一攒,攒一堆让学生跑一次,而不是有一张票据就让学生跑一次,再老师先应该把报账程序搞清楚,研究生是一茬一茬的,不能让一茬一茬的学生不断地学习报账,在各个部门之间游走询问,耽误时间和人事。

2.不把学生当骡马,不给草吃还要跑。

研究生做科研需要一些基本的条件,例如实验学科一般需要购买原材料、需要有仪器设备、甚至外出检测,需要操作空间,需要开会交流,没有基本条件难以开展工作,但是可能各种原因,有时候导师不能给学生提供相应的条件,但是却让学生开展具体的工作,甚至让学生赔偿耗材费、气体费;没得基本仪器让学生出去借,借的了一时借不了三年,所以作为导师应该给研究生创造条件,结合导师自身的认识、财力和能力以及对自己学生全面而综合的备课创造合适的条件,而不是一味的给学生不断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在后勤保障方面总是迟缓,从而影响工作进展,甚至影响师生关系。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要想让马儿跑就要给草吃,要想开展科学研究,至少需要基本的实验、调研、工作条件。

3.不把学生来主宰,延迟毕业寻成果。

现在好像有一种风,总是希望学生(更多是博士生)晚点毕业,这样实验可以做的更多,成果更多,你三年、我四年、他五年,年数越多,成果越多显得越优秀,但这本质大多都是内卷的表现。国内某顶尖大学,通常硕博连读五年毕业,学生成果也很多,当然我想也有人成果一般;欧洲某国,本科三年,优秀的直接转博士生三年毕业,博士生三年不毕业老师着急,因为博士生跟着项目走,项目到点结题了学生还没毕业,那是否项目不能结题?或者项目结题的“法理依据”不充分,如果结题了导师还想继续做,那可以再招学生接着干,重新建立新的任务关系。当然美洲也有四、五、六年毕业的,但至少奖学金丰厚,吃喝不愁,而我们目前的奖学金是否和博士生身份匹配值得研究。如果学生未能达到基本的工作和创新要求,延迟毕业甚至退学也是需要的,只不过为了成果而延迟就显得有点不和谐。

4.不把学生当人梯,超越认知和能力。

我开会经常对学生说,大家要看文献、创新,争取某一天发个Science或Nature,但是我发了么?连子刊都没发!梦想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但是否可以以此作为条件来和学生谈毕业?显然不可以,我们要相信,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但是也有一代人的认识,相信青年人的认识比我们更超越、更超前,他们优秀于我们,而我们只是多了些失败的经验,所以一方面我们要把经验传递给学生,鼓励学生创新超越,但是也要结合实际的提出一些要求,不能提出超越了导师认识的要求,超越了导师认识的要求大多只能说明学生太优秀,而很少能说明导师指导的好,真正的原始创造和创新也许更多的源自个人的勤奋和智慧。当然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如果学生毕业了仅仅学了导师的皮毛,那学生可能就是混的,而不是实干的,所以学生一定要有超越导师的目标、信息和毅力,只有这样,人类和社会才会进步。

5.不把学生言暴力,礼貌交流和谐处。

有句老话:戏子是打出来的,哪有师傅不打徒弟的,因而有导师喜欢骂学生,网上也有各种导师痛斥、谩骂、压榨、人格侮辱学生的帖子,例如有“被pua最惨的是我师姐,真是苦了三年,被各种嘲讽侮辱啥也没学到就这么毕业了”“老板动不动就在邮件里写are you stupid”“ 还当众骂f开头的英文单词”“关键是老板会有时骂我一点都不适合读phd,有时夸我hard working,我的心情就会随着老板的态度大起大落”这些都是网上的帖子,一方之言,不见得准,但是从导师的角度,还是要引以为戒,为人师表就要有为人、为师、为表率的样子。导师本已站在高位,对弱势的学生要爱护,要和谐相处,而不是语言暴力,语言暴力也是暴力,更不能降维打击。当然更不能发表不当言论,口无遮拦,胡乱讲话。

6.不把异性单独处,把握界限促科研。

在教育部公开曝光的历次违反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典型案例中,几乎每次都有高校老师与学生不正当关系的案例,教授性骚扰学生,男子伪造名字搭讪女生,教师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与某在校女生发生不正当关系等,这些事件发生的根本问题是导师的心魔,而后为了心魔而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和环境,同时利用老师和学生的师生关系、维度关系来达到目的,所以导师要有界限意识,男女有别,其中最简单的标准是不和异性学生单独相处,不能以讲课题、讨论等任何名义和异性学生单独交流。让科研回归到其研究的本质,不掺杂个人感性和喜好。人之所以是人,就是一种规矩意识,一种约束,所有人都应该约束“心魔”,维护正确和准确的师生关系。

7.不把学生当小孩,成人平等友谊好。

进入大学的同学的年龄基本都18岁,进入研究生的绝大多数都22岁以上,研究生不能再说是孩子了,典型的成人,既然大家都是成人,那就需要人人平等,人人平等就需要认识到大家是有差异的,有年龄的差异、认识的差异、经验的差异,能力的差异、精力的差异,乃至智商情商的差异等等,而导师因为各种历史沉淀都站在一个相对较高的维度,因而更要认识到这种维度所导致的差异,甚至这些维度仅仅和年龄、资历、过去有关而已,例如yyds是啥意思,我好久都搞不明白,但是却很流行,更甚过不了几年导师年龄大了,学生成长了,学生必将超越导师,所以不要拿我们的经验来把学生当小孩训斥,认为他们什么都不懂,然后一番苦口婆心的说教,可能学生一点都没听进去,没兴趣还能干好?不可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导师把和学生的交流当作成人之间的交流,了解学生,备课学生,换位思考,和睦相处。

8.孩子学生换位想,容错发展乐融融。

科学网曾经有导师说过,把孩子和学生换位对待,导师的心情会好很多,我想大多数导师都是有孩子的人,自己的孩子作业做的怎么样?是否喜欢拿着Pad、手机不放手,如果我们的孩子是这样,怎么办?一方面教育引导孩子,另一方面是否也要容错发展?在我们自己和我们的孩子成长过程中,是否犯了很多的错误,甚至当我们老了也会回忆起一些“经典”的犯错案例,那么学生尽管是成人,但也是毛糙的年轻人,必然要犯错,只要不是违法乱纪,那就需要容错,如果学生犯错了,导师想想,他还是个孩子,就是我的孩子犯的错,我要爱护他同时督促改正;如果家里的孩子犯了错,父母想想,这是我的学生,我要教育他改正而不是一味溺爱,这样无论家庭父子母子关系,还是学校师生师徒关系都会融洽很多。

9.因材施教激兴趣,影响终生受益深。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每个人的指纹都不一样,人脸识别面部也不一样,阅读、动手、书写、演讲等能力都不可能一样,有人健谈,有人木纳,有人会写,有人会说,高考有人数学好,有人语文好,我的学生是什么样的人?是动手实践能力强?归纳总结能力强?理论推演能力强?文字表达能力强?导师是否备课学生,是否根据学生的特性、特长、爱好来安排研究课题,是否让学生感觉到了学习和科研的愉悦?所以导师要充分了解自己的学生,从性格、能力、学识等进行全方面的了解,给学生足够的自由空间,同时不把自己的一些或好或坏的做法、想法、习惯强加给学生,例如学生喜欢周六休息,但是老师喜欢周六工作,能否强迫学生每周六都工作呢,偶尔加班可以,但显然不能长此以往,周六是法定休息日。导师走过的路学生不见得喜欢走,而师徒也就只有三四年,所以一定要挖掘学生的潜力,类似课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争取最大的成效,在尊重中激励学生一定会记忆终生,受益终生。

10.思考实践和表达,创新检验与传播。

研究生顾名思义是做科学研究的学生,要研讨、问究竟,不是烟酒生,所以好老师要教会学生三件本领:思考、实践、表达,思考就是学习知识,查阅千年的文献,开展现场调研,把真问题搞清楚,不能纸上谈兵,坐在家里、办公室、工作室想了一个莫须有的“真”问题,找到了真问题,然后就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过程,所以思考的目的是创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自然不用多说,创新的思维是否经得起检验,是否具有可行性,是否能达到预期效果,需要实践,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表达为了传播,通过归纳凝练,把背景、问题、创新思想、实践检验等具体的特殊结果总结成一般的规律性文字,传播给世人,发表工作,一方面是传播新发现、新知识、新认识,丰富人类文明和科技文化,同时也是避免后来者犯错误,少走错误的弯路,让他们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看的更远、干的更好。指导研究生学会333制,3分思考,3分实践,3分传播,争取培养成为有思想、能干活、讲得出的高级人才。

11.求真务实守底线,数据准确图表真

截至目前,教育部共公开曝光八批违反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典型案例,针对高校的案例主要就三种类型,发表不当言论、发生不正当关系,学术不端,尤其近年来学术不端问题尤为突出,“编造实验过程、伪造研究结论;图片误用、内容重复、代写代投、虚假同行评议;没有完成实验,论文数据及图片存在拼凑、篡改;抄袭剽窃、提供虚假信息、衍篡改身份信息”等各种各样的行为,国家卫健委和基金委每次也是曝光一大批,并有愈演愈烈之势,究竟为什么,恐怕与考核有关,但是作为老师,就要有老师的正气、骨气和傲气,自古知识分子就需要有点傲骨、清冷、穷酸腐臭味,尤其是为人师表,如果老师随意的修改数据、图片误用,那是会让学生看不起的,而且一辈子都看不起。所以作为老师,严守学术规范,严把论文质量,做到知为师、知学生、知文字、知数据、知图表、知贡献,知修改,知真相。

12.学高为师身份搭,身正为范树榜样

学既是主动的不断学习新知识,也是名词的学识,知识面,知的深,有句古话“人过三十不学艺”,而大多数导师都过了30岁,获得了地球最高的博士学位,社会的佼佼者,不再学习新知识新事物,倚老卖老,自然有时候被年轻的新时代精锐小学生所质疑,而大学的知识和中小学巨大的差异就是,中小学的知识基本不变,且是基本的知识,需要研究的是教法,而大学的知识是日新月异的新知识,时刻需要跟随新方向、新方法,不断更新自己,这就要求导师不断的连续学习,这样和才能长期立于高地,才配得上老师的身份;古有身正不怕影子斜讲的就是正,正气,身教重于言教,说了很多道理,结果自己说一套做一套,那是不会有好的效果的,例如,我们在教育孩子,你不要看手机,做作业,然后家长坐在孩子边上看着手机督促着孩子做作业?这时候孩子怎么想?所以作为老师在道德层面要树立榜样,树立“精心尽力投入指导、正确履行指导职责、严格遵守学术规范、把关学位论文质量、严格经费使用管理”的榜样,导师是否经常的指导学生,正常的开组会?是否平时帮助学生修改论文,是否严格使用经费等等,这些学生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模仿在未来。

这些都研究生导师的基本能力,师生一场不容易,必定在学生的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一方面还是要严要求、逐创新,真正提升学生的基本功,另一方面也要教会学生知识和能力,因材施教,给学生留有思考和发展的空间,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和科研的快乐,本来就有一些学生是混文凭的,也要尽量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如果真的不学习、不想学,鼓励学生愉快的融入社会再就业也是一条康庄大道。

2021年8月思考10条,2022年4月5日成稿,2022年4月10日润色,2022年4月11丰富为11条,2022年4月18日疫情值班丰富为12条。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27429-1336334.html

上一篇:专利亟需转化 & 论文仍需发表
下一篇:2022届毕业生视频寄语!
收藏 IP: 211.70.208.*| 热度|

22 王琛 姚伟 贾玉玺 陈志勇 刘立 李毅伟 王安良 余国志 吴斌 郑强 杨辉 郁志勇 彭真明 郭战胜 朱鸿源 黄永义 谢钢 郑永军 孔玲 周向军 彭张林 唐小卿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06: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