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物地带(Fungi Zone)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amefungi

博文

小说、音乐和跑步

已有 3086 次阅读 2017-9-29 11:09 |个人分类:读书笔记|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读后感, 简单生活, 村上春树

小说、音乐和跑步

——《我的职业是小说家》读后感

胡殿明

2017928


村上春树,因一部《挪威的森林》在中国家喻户晓,风靡一时。他不仅是一位具有才气的作家,也是一位高产作家,迄今已经发表长篇小说14篇,包括:《且听风吟》、《一九七三年的弹子球》、《寻羊冒险记》、《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挪威的森林》、《舞!舞!舞!》、《国境以南太阳以西》、《奇鸟行状录》、《斯普特尼克恋人》、《海边的卡夫卡》、《天黑以后》、《1Q84》、《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骑士团长杀人事件》,可以说是篇篇精品。另有30多篇短篇小说,几十篇随笔、旅游文学、文学报告等不同形式的文学作品,以及译著多篇。

我一直以为他是一个非常灵气的作家,应该是属于生活洒脱飘逸或像古龙那种好酒色,生活糜烂。然而,读了他的作品《我的职业是小说家》后,对他的形象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总体印象就是:单纯而健康的生活,小说、音乐和跑步,简单得像白开水,也健康的如白开水。

写小说就为自己高兴,不为获奖,不为读者。他说:“最重要的是有好的读者。不管是什么样的文学奖、勋章或者善意的书评,都比不上自掏腰包买我的书的读者更有实质意义。”“我的书究竟是哪些人在阅读,对此我是一头雾水,于是就成了:既然如此,就只能为了自己高兴而写啰。”不理会同行评价,也不去关心衣食父母(读者),只在乎自己写得是否高兴,这是何等洒脱呀。

每天固定写长篇小说4000字,不多不少,严格执行。“写长篇小说时,我规定自己一天写出十页稿纸,每页四百字。用我的苹果电脑来说,大概是两屏半的文字,不过还是按照从前的习惯,以四百字一页计算。即使心里还想继续写下去,也照样在十页左右打住;哪怕觉得今天提不起劲儿来,也要鼓足精神写满十页。因为做一项长期工作时,规律性有极大的意义。写得顺手时趁势拼命多写,写得不顺手时就搁笔不写,这样是产生不了规律性的。因此我就像打考勤卡那样,每天基本上不多不少,就写十页。”这种严格得如同流水线上的工人一般的写作,令人无法想象!

每天按时作息、跑步。早晨起床后,沏好咖啡,伏案工作四五个小时。下午睡睡午觉,听听音乐,读读无害的书。每天大概都要外出运动一个小时,然后再准备迎接第二天的工作。日复一日,就这样过着周而复始的生活。他认为,跑步可以获得强壮坚韧的体力,让身体站在自己这一边,成为友军,这样更有利于创作。他成为专业作家后便开始跑步,自那以来三十多年,差不多每天都跑步或游泳一个小时,已经成了习惯。

随着中年时代的到来,体力会渐渐衰落,爆发力逐渐下降,持续力也逐步减退。肌肉退化,多余的赘肉却越来越多。体力下降,思考能力也会随之衰退,思维的敏捷和精神上的灵活都会逐渐丧失。许多作家会通过提高写作技巧和心智上的成熟来弥补这种自然的衰退,但这么做也是有限度的。他从科学报道中获知,脑内海马体产生的神经元的数量,可以通过有氧运动得到飞跃性的增加。学习能力与记忆能力就会得到提高,从而提高作家的创作能力。

痴迷于音乐。村上春树从初中到高中都喜欢音乐,沐雨栉风般听过各种音乐。创业时期,开了一个咖啡馆兼酒吧,不管工作多么繁忙、生活多么艰辛,读书和听音乐对他来说始终是极大的喜悦。在这篇文章中,他讨论了各式各样的音乐,包括披头士和沙滩男孩等。

村上春树是一个执着而健康的作家,一个坚忍不拔,沿自己既定目标一步步前进的勇者。“不管全世界所有人怎么说,我都认为自己的感受才是正确的。无论别人怎么看,我绝不打乱自己的节奏。喜欢的事自然可以坚持,不喜欢怎么也长久不了。”(村上春树《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

一个从事小说创作的文人都如此严格的要求自己,从生活到创作,严苛得几近疯狂。我们作为科研人员,从事理性思维的学者,有什么理由放任自己呢?没有强健的身体和合理的作息,如何保证充沛的精力和清醒的头脑进行科学逻辑思维呢?

最后说说这篇作品我看着不是很痛快的地方:太罗嗦。一个观点反反复复说好几遍,有点儿受不了。估计这是小说家和科研人员思维方式的天然差别吧。小说家希望把事情细腻而详细的反复描述,营造一种温馨的氛围。而我则希望从各种现象中总结出最简单有效的规律,最简单而准确的表达,对于我来说就是最好的表达。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2295-1078304.html

上一篇:煤污病菌-圆孢多臂菌Trichomerium gloeosporum的无性型
下一篇:沉痛悼念我的三姐夫刘连根
收藏 IP: 138.229.26.*| 热度|

1 李颖业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08: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