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聂辉华(中国人民大学)
【导读】社会需要公共知识分子,但如果“公知”总是迎合民众,甚至为了所谓的理念而不顾事实,一旦被人揭穿,后果将适得其反。真正的知识分子,应该以学为本,尽量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发表观点。如果超过自己的专业领域,那就要尽量保持严谨,第一是讲逻辑,第二是讲证据,第三是注意理论的边界。
厦门大学是中国最漂亮的大学之一。作为当地的著名景点,很多游客都想参观,但是厦门大学实行了限制参观政策。围绕厦大乃至中国大学是否应该对公众完全开放这个问题,左右两派、学界和媒体之间似乎产生了严重的分歧和争议。
例如,就在今天,腾讯“大家”栏目(微信)就推出了一篇贾葭的专栏文章,题目很符合公众口味:《花20块钱进门的大学永远不配一流》。根据文章介绍,厦门大学对游人实行有限开放,在工作日的中午12点到下午2点之间,每天只能容许1000人进校参观。作者赶到厦大时,名额已满,但旁边有人带游客进去,只要20块钱。作者认为,大学就应该对全民开放,真正的世界一流大学,例如哈佛、牛津,都是不封校的。作者甚至认为,北京的地铁应该将入口设置在大学校园里面。
每次看到这样的文章,我都觉得可笑。按作者的意思,对公众开放似乎是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必要条件了。那么请问,作者去过哈佛、牛津吗?我碰巧去过这两所真正的世界一流大学。哈佛大学整体上没有严格的校园,但是核心区有一个校园。平时公众可以随意进入,但是媒体不能随意进入。大家可能知道,“非诚勿扰”节目组就不被允许进入核心区拍摄,最后只好在哈佛大学外围取景。在校庆、毕业典礼等重要日子,哈佛核心校园有佩戴手枪的校警站岗,必须有哈佛证件才可以进入。(几年前一位“公知”说哈佛没有门卫,被我的一条微博“打脸”了,抱歉!)
再说牛津和剑桥大学。牛津、剑桥的各个单位散布在牛津市区和剑桥市区,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们整体上是没有围墙的,但是它们的每个学院都是有围墙的,而且大部分不对外开放或者是收费的。例如,牛津大学的万灵学院(All Souls College)大门紧闭,当时不让外人参观。剑桥大学最著名的学院之一国王学院(King’s College),对普通游客每人收取7.5镑参观费,换成人民币就是70块钱。这还只是其中一个学院,如果要参观完剑桥大学的所有学院和教堂,我估计需要100英镑,就是1千元人民币!这事要是发生在国内,别说一个学院敢收钱,哪怕一个大学敢收几十块钱门票,你看网民的唾沫不会将大学淹没!更“过分”的是,剑桥大学很多学院的草坪只有它们的院士(Fellow)可以穿行,游客不得入内半步。在中国,哪个大学胆敢立下这样“歧视性”的规定,你看怒火冲天的网民会不会烧了它!要是这位贾专栏作家去体验了一把,然后让人赶出门来,恐怕要发飙了。只是不知道他该如何评价这一现象?说大英帝国堕落了?还是说连牛津、剑桥也丧失了自由主义精神?
回到厦大,我还想起一个有趣的笑话,冷笑话。几年前,一个南开大学的著名公共知识分子路过厦大,想参观一下,也被拒之门外。公知很生气,在微博上吐槽,说大陆大学有违现代大学之开放精神。结果,遭到一堆网民嘲笑,其中还有几个是“海归”。嘲笑者说,那几天正好是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日期,当然不让外人随便进校,“公知”又被打脸了!然而,我自己去了厦大之后才知道,厦大确实在平时限制游客进入,这是实行多时的规定,并非因为考研而设置。前面提到的贾专家的文章,也证实了这点。不知道,这次该嘲笑的又是谁?
再来说说中国另一所最漂亮的大学——武汉大学。武大的樱花节名闻遐迩,每年游客如织,据说导致半个武昌城的交通都快瘫痪了。为了分流游客,武大将樱花节的门票价格从10元提高到20元,结果网上骂声一片。武大不得不对老年人等五类特殊游客免费,并赠送2万张免费公众票,但依然难以平息众怒。部分公众或者网民对任何形式的大学收费和限制参观都极为不满,他们的理由是:“大学是纳税人养着的,我是纳税人,为什么不能进去?”不得不说,这一理由几乎就是杀手锏。但是细究一下却未必站得住脚。按照真正的契约精神,任何权利和义务都是有边界的。否则,所有人都是纳税人,是否意味着所有人都可以享受总统的待遇?白宫是美国纳税人的,那么请问美国人可以分分钟进入白宫吗?可以坐“空军一号”吗?实际上,由于中国人多、资源少,一些大学为了保障自己的教学和科研环境,限制游客进入并无不妥,这也是为了更好地完成自己的使命。
至于将地铁入口设在大学校园里,我就不评价这种“建议”了,浪费智商。
最后写几句消耗智商的话,“大家”愿意看就看,不同意也没关系。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中国人极为渴望自由;中国人骨子里喜欢走极端;中国人一部分去过不少发达国家。于是,一碰到不自由、有约束的地方,中国人就喜欢找一个差别最大的反例,然后将其上升为意识形态问题、“国民性”问题、制度体制问题,总之无限上纲。这个社会当然需要公共知识分子,但是如果“公知”总是迎合民众,甚至为了所谓的理念而不顾事实,一旦被人揭穿,后果将适得其反。“公知”泛滥和民粹主义一样令人讨厌。这年头,只要一个人不停地骂政府、骂官员、骂大学、骂学者,就可以收获鲜花和掌声。“公知”如此廉价,焉能不滥?
其实,每个人的观察和经验都是有限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切忌见风就是雨,动辄凭借个别样本“管窥见豹”,更不要随意上纲上线,把任何问题都上升到制度或体制问题,这其实是一种思想上的“懒政”。
追求自由的理念当然是对的,但是理念毕竟不等于现实。任意地从理念出发来推测世界,而不顾事情本身的约束条件,我觉得这是一种危险的倾向。真正的知识分子,应该以学为本,尽量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发表观点。如果超过自己的专业领域,那就要格外谨慎,至少要尽量保持学术上的严谨,第一是讲逻辑,第二是讲证据,第三是注意理论的边界。
如果这篇文章再写长一点,我很想讽刺一下南方系,算了。如果我现在有比较前卫、敏感的文章,我根本不考虑南方系,他们已经“蔫”了。别说我没写过敏感文章,去网上搜索一下就知道。批评别人也需要资格和勇气。
想看更多有趣、有理、有用的经济学故事吗?想看看世界著名华人经济学家、经济学界的“怪侠”黄有光教授眼里的“怪书”吗?点击链接立即订购聂辉华教授的《跟<西游记>学创业——一本人人都要读的管理秘籍》,这是中国第一本企业理论通俗读物。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隆重推荐,世界著名华人经济学家黄有光教授、共识网总裁周志兴先生等人联袂推荐。签名版目前在天猫热销, 京东、当当、亚马逊均已发售普通版,点击链接购买,或者输入“聂辉华”或“跟西游记学创业”查找。
———*————*————*————*————*————*————*————*———
中国的问题,归根结底都是政治经济学问题。
“聂氏政经评论”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经济学院教授聂辉华负责运营。喜欢我们的文章,请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或者搜索微信号(ruc_nie)关注我们。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6 21: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