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JTUcivil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JTUcivil

博文

要关注新科技革命的负面效应

已有 4991 次阅读 2016-12-30 00:09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第四次工业革命对土木工程影响"之八


要关注新科技革命的负面效应


京交通大学土木学院博士生

 


 第四次工业革命,不仅是某一学科或某一行业的技术革新,它是一场影响全社会全人类的科技革命。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克劳斯·施瓦布说,这场革命正以前所未有的态势向我们席卷而来,它发展速度之快、范围之广、程度之深丝毫不逊于前三次工业革命。

 18世纪以来,以科技进步为基础的三次工业革命,为人类社会带来了颠覆性的变革。科技的爆炸式发展,如潘多拉魔盒一般,在极大的改善人类的生存和生活条件之外,同样也带来了未知的危机与挑战。在前几万年,人类科技增长的速度缓慢到一代人看不到明显的结果;在最近一百年,一个人一生内至少可以看到一次科技的巨大进步;而从二十一世纪开始,大概每三到五年就会发生与此前人类有史以来科技进步的成果总和类似的变化;而在我们有生之年,科技进步的速度将超出个人的理解能力极限(科技进入魔法阶段)。瑞·库茨维尔对于科技历史所做出的分析让他得出了关于科技的增长以几何级数进行的结论,他把这个结论称作“加速度回报定律”。Morris等人对东西方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轨迹进行了大量研究,并量化为人类社会发展指数,同样也表现出了爆炸式的趋势。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与科技发展正相关的不仅是人类的生活质量、平均寿命、财富这些美好的字眼,同样也有难以预知问题和灾难。

 我们不应妖魔化科技进步,但也不应放松对科技进步所带来的相关危机的警惕。前三次工业革命,已经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首先,最突出的是资源及环境问题,从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全球人口总量以及化石燃料的碳排放量,同样符合图一所示的发展规律。在这两个世纪的时间里,科技的发展也推动了资本主义的繁盛,不断的有新的商品和新的需求被逐利的资本家创造出来,人们在衣食住行得到满足和改善的同时,却也难以避免的开始过度追求物质享受:越来越大的房子和电视、奢侈的衣服和汽车、精美的食品和玩具。而这一切都建立在对资源能源的掠夺和对环境承载能力的透支上。如今的人们已经越来越意识到可持续问题的重要性,在即将到来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势必会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排放,并伴随环境的治理和新型清洁能源的开发。但我们仍然需要警惕炒作概念的技术堆砌,大胆假设而小心求证。例如新能源汽车的领军品牌特斯拉,因为其完全使用清洁的电力资源,在美国能享受联邦政府高达7500美元的购置优惠,但在新加坡却被开出了使用化石能源的车辆才会有“排放超标”的罚单,这是因为新加坡陆路交通管理局认为特斯拉电动车在使用时所消耗的电能,换算为火力发电所产生的排放时,甚至高于同级别燃油车辆。同样,在我国如今大肆流行的电动车,也存在类似问题。这也反应出,目前我们急需形成科学准确,能够反映产品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的评价方法,来客观的衡量新技术、新产品的环境效益,而非简单的炒作概念。

 另一方面,在科技发展的同时,我们是否做好了相应的文化、教育、司法以及意识形态的准备。第一次工业革命催生了资本主义,封建王朝的帝王们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而资本主义无约束的肆意发展,则催生了对乌托邦和共产主义的构想。而这样的转变往往不是和平自然的,历史的车轮碾过时,那些大时代的理想和奋斗固然波澜壮阔,其下的血腥和丑恶更是民族之殇人类之殇。即将到来的技术革命浪潮,会对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造成深远影响,现有的政治、经济、宗教、文艺体系都可能会产生巨大的变化,我们是否已经准备好去面对这样的冲击。譬如,随着制造业的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以及人工智能的介入,会有更多的人力从体力劳动甚至脑力劳动中释放出来,那么这些从工作中“解放”出来的人怎样安置。当今的世界已经面临这样的问题,金猪四国的失业青年,美国的底层黑人,欧洲的叙利亚难民,在现行的社会保障和福利体系下,这些人的基本生存和生活是可以得到有效保障的,但仍然引发了各类社会问题。科技的发展终究还是要为人服务,以人为本的,面对即将到来的技术革命,更需要理论和哲学层次的智慧。阿西莫夫在其著名科幻小说集《我,机器人》中提出了机器人三大定律,由此引领发展出了“机械伦理学”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工智能的研究。刘慈欣在《三体》中探讨了人类与外星文明的相处模式及宇宙的“丛林法则”。虽然只是文学作品,但也显示出了人类对科技发展的看法,正如电影《我,机器人》的主演威尔史密斯所说:机器人没有问题,科技本身也不是问题,人类逻辑的极限才是真正的问题。

 正视危机并不是要裹足不前,每一次面对未知探索未知的勇气和智慧正是人类之光,不畏惧更不骄矜,面对将要到来的第四次工业革命。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16140-1024168.html

上一篇:“建筑4.0”将有融合跨界新业态
下一篇:加油!耶稣!
收藏 IP: 1.180.212.*| 热度|

4 姚伯元 孔梅 侯沉 xlsd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20: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