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大诚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dc1947 交流思想 交流文化

博文

说莫言的“无知无畏”与高考改革

已有 6775 次阅读 2016-7-25 07:51 |个人分类:教育|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莫言, 高考改革, 指挥棒, 分田到户, 招生自主权

说莫言的“无知无畏”与高考改革

我们的教育存在很多问题,于是大家都给它开药方,五花八门,林林总总,莫衷一是。莫言先生也开出了药方,他的方案是改革学制,把中小学的学制从现在的十二年三段减缩为十年一贯,取消中小学中间的升学考试。一般人的建议都不会入专家们法眼的,但是莫言先生是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名高言重,而且他又在政协的正式提案。这样,他的方案便必然会得到教育专家们的回应,不过,专家们还是很坦率的,并不因为莫言的身份而给他面子,而且是很痛快的评论,“无知无畏”。

专家们认为:“基础教育学制12年,这是世界通行的基础教育学制,是培育一个孩子身心成熟的必要时间,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提出基础教育学制要缩短。学制长短并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如何划分学段、如何衔接各学段。”于是,他们提出了分段的各种方案。

教育专家说“基础教育学制12年,……是培育一个孩子身心成熟的必要时间,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提出基础教育学制要缩短”,这应当是事实,但是,中间有那么近两年的时间做无聊的复习题恐怕对“培育一个孩子身心成熟”没有正面作用,只有反面作用。专家们也并非不了解两年的复习都在浪费时间,而是相信“短时间内不可能对考试机制作出大幅度修改”。于是,大家只有有学制的长短和分段的问题上胡扯一气罢了。

那位笑称莫言“无知无畏”的前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校长王本中先生说:“一年高考复习,一年中考复习,说这都是浪费,10年就可以学完。应试教育有两个关键词‘高厉害’、‘强选拔’,其实不管是改成10年,9年、8年也好,哪怕你改成6年,也会有两年照样是复习应试。”他的话其实还是说到了点子上的。问题的关键不在学制,在于考试的方式。

“高考是中小学教育的指挥棒”,在人人都想上大学而且想上名校的时代,这大概是不可避免的事情。有人不大相信,常常谴责高考的指挥棒作用,但是,又拿不出能够出来指挥的东西。高考不做指挥棒,只有在大家不想上大学或者即使上大学也是随便什么大学都可以的情况下才行。大学要招生,大家要上大学,大学的招生考试必定会指挥中学的教学。这应当是一个铁律。

问题是怎样去指挥。

如今的办法以及可以看得见的若干年内仍然是全国统一高考,分省录取。由于统一考试,规定要考那几门课程,而且制定了一定的范围即一个考试大纲,这样的结果只能如大家都看得到的:高中三年的课程被压缩到两年,拿出一年的时间来复习;高考要考到的部分就拼命的复习,做到如条件反射般的熟练化;高考不考的内容则马马虎虎、能混则混。高中的学生要像机器一样的训练调制(说得好听一点,称军事化管理),一切为了高考,把所有的个性统统消灭。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把学生培养成与其能力相称的“最优化”的考试机器。

这里的问题不在全国统一出题还是分省出题,是专家出题还是教师出题,是高校教师出题还是中学教师出题。问题也不在规定考试的科目是多一点还是少一点,考试大纲规定的范围还是大一点还是小一点(当然,考试科目多一点好,范围大一点好,但是也都还不是根本的问题)。只要是一个省所有的学生都考一样的题目,有规定的统一考试大纲,上面所说的“优化过程”及其结果就是不可避免的

什么?一个省的学生不考一样的题?是不是疯了?

一个省的学生需要考一样的题,而且所有的课程都必须要严格考,但是这不是高等学校的招生考试,而是高中的会考。高考怎么办?交给各个高等学校,那是它们的事情,它们要怎么考就怎么考。如果有的高校说,要考所有的学科,那就由它来考所有的学科。可能有的学校说,我们不用另外的考试,看看会考的成绩和学校的推荐意见就行了,那就不考。也有的高校说,我们对这些学生要考这几门,对那些学生要考那几门,那也只有照办。因为那是它们的招生考试,它们认为什么样的学生合乎他们的要求,就招什么样的学生。面对高等学校这种五花八门的要求,中学还能够像现在一样,停下一年的课程,去针对“高考”而复习?中学还敢如现在一样,只抓某几门课程而放弃其他一些课程吗?显然不能。这样,各个中学就只有老老实实搞好各门课程的教学,真正提高中学生的各方面的素质。

这样做真的可以行?凭什么说可以行?

首先这样做是有法律依据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十一条 高等学校应当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实行民主管理。”所谓自主办学,当然隐含着允许自主招生的可能。

如今,各个高等学校都有自己的学校章程,在这些章程中,都基本上有这样的条款:“举办者支持学校依照法律和本章程独立、自主办学。保障学校办学自主权……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自主招收学生”。只要给了他们“有关政策”,他们是可以自主招生的

高等学校会不会胡来,把不合格的人招进去?

各个高等学校不是傻瓜。给高等学校以自主办学的权力,他们不会自己专门去拆自己的台的。清华大学只看谁的后门硬就招谁的子弟,清华大学成了纨绔子弟大学,它还想要自己的牌子吗?清华大学的领导、教师能够答应吗?何况,违反党纪国法的事情自有党纪国法管着呢!把招生的权力交给各高等学校也不会是白交的,总还有很多限制,例如,规定总的招生数量、规定在各地区招生数量的比例,等等,这都是大学章程中的大学“举办者”即教育部或各省教育厅在管理着,严格地监督着。它们只是不去具体地管理和组织考试罢了。

说实话,现在的各高等学校在招生的问题上是比较轻松的,它们不管考试,只管最后的录取。如果真要把招生的自主权交给它们,那才能够把各高等学校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而且能够真正把高等学校的教师调动起来(现在高等学校教师是与招生基本无关的),能够把真正的好学生选进大学去。中学也真正能够培养高素质的学生。这样,整个教育系统才真正盘活了。

总而言之,中小学教育问题的根子不在中小学,在于高考。高考问题的根子,在于高校的招生自主权。

改革开放已经三十多年来,各方面都在飞跃前进,教育却还在原地踏步,致使问题越来越多。原因就在思想和做法仍然留在“计划经济”时代。并没有真正调动起大学的积极性,没有积极性的原因是没有自主权。

当年农村改革,把土地承包给农民,是走社会主义道路还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争议比现在教育改革的争议大得多,结果改革了,农民有了自主权,有了积极性,才有了后来中国经济的大好局面。不然,我们仍然吃不饱饭。

教育改革,关键仍然是从“计划经济思维”中走出来。必须把办学的自主权真正交给各高等学校,调动高等学校的办学积极性,教育行政部门不再去做高考与大学招生的具体管理工作,而是做高校真正的举办者和监督者。这一步,迟早总是要走的,我看,现在是到了开步走的时候了,早走早主动,不走没有出路。

中国教育的问题,大家都说很严重,却谁也拿不出好的办法来,事情好像已经山穷水尽,但是大家都与那些专家一样,相信“短时间内不可能对考试机制作出大幅度修改”,这就像当年的人民公社社员一样,躺在“公社”的田埂上晒太阳,相信不可能能够“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分田到户。古人说,“穷则变,变则通”。我看,是到了好好想一想、真正的解放思想的时候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12874-992609.html

上一篇:夯实放飞梦想的基础
下一篇:从北京“大栅栏”到乌镇的四“栅”
收藏 IP: 60.208.244.*| 热度|

27 徐令予 彭渤 马志超 石磊 黄永义 蔡小宁 王天一 姚伯元 马红孺 余国志 王安良 许方杰 汤伯杞 刘光银 武夷山 李斐 叶建军 王府民 王儒文 彭真明 陈理 农绍庄 xlianggg fxhb pppoe201 wuzhenyuhn zhangli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2: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