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大诚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dc1947 交流思想 交流文化

博文

说传统的计量(2) 精选

已有 8895 次阅读 2015-11-24 07:42 |个人分类:谈天说地|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北斗, 传统, 计量

说传统的计量(2)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而我们中国人的食,自古以来主要就是粮食。社稷是古代国家的代称,社是土神,稷是谷神。汉字“食”所表示的就是用匙取食许多米粒

最下方的匕就是匙,中间部分是一粒米(谷粒),上面的三角是汉字亼(音ji),就是聚集的意思。古书上多用“食粟者”来代指“人”或“老百姓”,粟就是小米,这是古代中国人的主食。直至如今,我们老家还是用“不吃粥饭的”代指“不是人”来咒骂那些不干人事的坏蛋。

中国的粮食作物,古人称六谷或五谷,具体去分辨是哪五谷或六谷,我看并没有必要。《三字经》上所说稻、粱、菽、麦、黍、稷大概可以算是这些谷物的代表。

怎样来量度这些谷物的多少呢?最方便的方法便是测量他们的体积,体积与重量是相关的,知道了体积也就知道了重量,也就是多少。这就是汉字“量”。《汉书·律历志》说:“量者,龠、合、升、斗、斛也,所以量多少也。”

量字的最早的意思就是“量多少”,用现在的话就是用于计量体积。实际上,我们取用这些谷物的时候,就是用升、斗这些量具的。这是最方便的量度。

过去,米店卖米都不用称称重而是用“斗”量的。下图是清代的一只斗。

国家征收税赋,佃农缴纳地租,粮食也都用斗量。直到我年轻的时候,家里到米店买米仍然叫做去“量米”——虽然,那时候粮店已经用现代的磅秤来称重。

当然,这些量具并不是只用于计量谷物,也用于其它的细碎物品或液体的体积。例如,人们常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以斗量。又如,南北朝时,刘宋名将檀道济北伐粮尽,夜晚借计量粮食为名,用沙子冒充粮食以安定军心迷惑敌人,留下来“唱筹量沙”这个成语。

我们如今说:去量一下桌子的边长。这样的用法最早看来似乎是不对的,知长短应当用度,知多少才用量。不过,后来人们就不分得这样细了。不管大小、轻重、多少,不管有形的、无形的,什么都可以量。不但可以说量长短,量轻重,也可以量力,可以量气,甚至还可以量功德。

由于量具最重要的用处是计量粮食,古人定义量的计量单位是也用粮食的多少,这是容易理解的。据说古人用可以装入1200粒中等大小的黍米的容量来定义单位“龠”。两龠为一合,十合为一升,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斛。龠、合、升、斗、斛,这就是汉代人所谓的五量,即五种计量单位。

众所周知,升这个容量的单位到现在仍然在使用,不过,秦汉时代的升比如今的升小得多。由于“升”这种量器可以用青铜铸造,所以如今各博物馆都有不少藏品,有这些实物为证,就光比文献上所载更有说服力。秦汉时代的升一般都在200ml左右。这样,一斗也不过2000ml,也是不大的体积。

孔子对当时当政者的评价是“斗筲之人,何足算也”。筲,是一种竹编的容器,即“饭筲箕”,我小时候每家都有。中午饭做了吃不完,就盛在饭筲箕里留着放在下一顿吃(这是中国几千年传统的残留,古人每天就做一顿饭称饔或朝食,剩下的饭留着,傍晚热一下再吃,称为飧或餔食)。斗和筲都是小而贱的器皿,真正的“小器”。从孔子对当政者的评价,可以看到了孔子的不得志。

升和斗又都用来舀酒或其他液体,这样,它们都可以有长把。古人把天上的星星想象成地上常见的器物,于是,天上就有了北斗和南斗。我们“济南人”写的《诗经·大东》可能是诗经中最早期的诗歌之一,里面有这样的名句:“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大家不要一看见“维北有斗”,就以为是说北斗,不是的,这里所说的斗是指位于南天的斗宿。下图的左边为北斗七星,差不多就是西方人所称的大熊星座;图的右边则包含了诗歌中所谓不可以挹酒浆的斗宿和不可以簸扬的箕宿,由红色连线的六颗星是斗宿即所谓南斗六星,蓝色连线的是箕宿,它们都在如今所称的人马座。

北斗七星,四颗星组成斗,这个斗就称为“魁”。魁又指斗上的第一颗星,故称魁首。据说魁星是主管人们文运兴衰的,过去的读书人(当然,更有现在的迷信者)为了自己文运亨通,总是要拍它的马屁,故而许多地方都建有魁星阁。文人们连饮酒猜拳时都大声吆喝“五魁首”或“五经魁”。北斗剩下的那几颗组成斗柄,古人们早就知道:“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

写到斗,年轻的朋友可能会想到斗争的斗。其实那是另一个字:鬥或者鬬(鬥和鬬可以算是同一个字的两种写法,鬥是古体)。过去人们都写鬥争或鬬争。除了读音相近之外,斗、鬥两个字并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如今简化字,把鬥和鬬都简化为斗了。“李白斗酒诗百篇”中的斗酒就是一斗酒,并不是与人“鬥酒”。

至于升斗与上升的之中的升,倒是同一个字。据说,古人把“登”假借为“升”,升就有了上升之义。后来为了与升斗的升相区别,又造出来昇和陞这两个字表示上升,不过,如今又已经全部规范为一个升字。

一升为十合。这里的合字读音为 ,这是古音的遗留。它的意思仍然是合,《汉书》上说合龠为合,就是两个龠合起来就称为合。在吴方言中,两个人合打一把伞,称为合( )伞;同住在一个住宅,称合( )住;两个或几个人共同购买一物然后分开称为合( )买(与团购相似)等等,都仍然用 这个音。

斛古代为十斗。到了南宋末年,把一斛改为五斗,二斛为一石。石本来是重量的单位,又兼了容积的单位(关于石的问题,我们下一篇将仔细说)。这样,一石等于十斗,就替代了原来斛的位置,斛就几乎被“闲置”在一边了。

明清以来,“量”即容积的单位,实际使用的是:石、斗、升、合,都是十进制。

上面已经说过,秦汉时期的升很小。后来,升、斗做得越来越大。我们可以大致地看一看各时代一升相当的如今毫升数:秦汉——200;两晋——204;南北朝——300;隋唐——600;宋——670;元——950;明清——1074。

升斗越来越大的原因还是如我在上一篇文章中所说的原因,国家的税赋是实物,地主的地租也是实物,都是粮食。量具越大,征收的税赋和缴纳的地租当然越多。实际上,这也并非中国特色,大概全世界都是如此。我不清楚外国的具体情况,但是从语词中也能看出一些端倪,如今的英制蒲式耳是36.368升(美国是35.238升),蒲式耳英语为bushel,系从古法语boissel中来,又来自古高卢语bostia,其义为一掬之量,一捧而已(bosta,手掌)。从一掬之量到三十多升,进步也够惊人的了。

1928年,中华民国国民政府规定用公制,把升与最接近的liter联系起来,规定一升就是liter,即一立方分米。这就是如今的市制,实际上与公制没有差别了。而斗、石、合等,如今都已经废弃不用了。

(未完待续)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12874-937955.html

上一篇:说传统的计量(1)
下一篇:说传统的计量(3)
收藏 IP: 119.162.58.*| 热度|

18 武夷山 尤明庆 蔡小宁 许培扬 谢平 王淑杰 刘光银 张智才 王启云 郑永军 戎可 jiareng shenlu decipherer chenhuansheng zjzhaokeqin icgwang biofan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7: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