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大诚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dc1947 交流思想 交流文化

博文

说“先生”——兼说为什么可以称屠呦呦为先生

已有 39872 次阅读 2015-10-10 08:02 |个人分类:汉语言|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英语, 女性, 先生, 脑力, 屠呦呦

说“先生”——兼说为什么可以称屠呦呦为先生

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屠呦呦先生,科学网上一片祝贺、欢庆 之声。有些年轻的同志有疑问了?屠呦呦不是女同胞吗,怎么能够称呼她为先生呢?为了说清楚这个问题,我们还是把先生这个词从头说起。

古代汉语最早是一个字就是一个词的,因此,先生就是先出生的,先到这个世界上来的。后来,有了两个或两个以上字组成的词,先生这个词早期的意思是父兄,是长辈。春秋时期的著作《论语》里记载,子夏问孔子什么是孝,孔子说:“色难(和颜悦色才难能可贵)。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仅仅有事情“弟子”抢着做,有好吃的让“先生”享用,这就能够算是孝了吗?)这里的“先生”与“弟子”相对称,就是父兄的意思。这是一种较为古老的用法。

后来,先生就不光是指自己家族中的长辈、父兄了。到了战国时期,就把社会上年长而又学问的人,尊称为先生。所以,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书籍中,就到处可见对话中称对方为先生。如墨子与程子对话,程子对墨子说:“若先生之言,则是不誉禹、不毁桀纣也”,这里的先生指墨子。《孟子》中记载说,孟子碰到宋牼,孟子问宋牼要到哪里去:“先生将何之?”这里的先生指宋牼。以后,又把“年长”这个条件放宽了,只要是尊敬对方,就可以称对方为先生,当然一般还总是指有学问的人。这样的尊称,从战国时代起一直用到现代。

先生是一个对他人的尊称。有的字书、辞书上说,先生也有作自称的,他们举例如《史记·三代世表补》:“张夫子问褚先生…”,说褚先生是褚少孙自称;如《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说是陶渊明自称。其实,这是一种误解,那些文章是以第三人称的口气来叙述的,这里的“先生”是假借第三人称来称呼自己,因而并不能算自称。

从总体上说,教师是一类有学问的人。所以,后世尊称教师为先生(把一般教师称为老师是近代学校兴起后才有的称呼)。直到我读书时的五六十年代,我和我的同学们都仍然是把先生与老师混着称呼的,即有时候称先生,有时候称老师,称有的教师为先生,有的称老师。我们的家长则把教师这个职业和对教师当面的称呼都称为先生,让我们在学校里要听先生的话——无论男女教师都称先生。

千百年来,除了教师之外,人们把所有主要依靠脑力贡献社会维持生计的人也都称为先生——无论是对其职业还是对其本人的称呼。如,称医生为郎中先生,称会计为帐房先生,称说书艺人为说书先生,称画师为画画先生,称堪舆者为阴阳先生(风水先生),称算命者为算命先生,如此等等,当面的称呼则一律为先生。——与之相对照的主要依靠体力维持生计的人或手工业者,则没有这样的称呼,对他们的职业一般称“匠”,如木匠、铁匠、泥瓦匠(泥水匠)、铜匠、银匠、石匠等等,面称则为师傅。

到了清末,西方的称呼传入我国。Mister X 是英语对于一般男人X 的普通称呼,人们把Mister翻译成先生,于是,中国人也就有了张先生、王先生等对于普通人的称呼。对人的这种称呼不卑也不亢,平平常常,在民国期间最为流行,到五十年代初仍然盛行。我小时候,邻居之间年龄相差不特别悬殊的男主人相互仍然用张先生、李先生这样称呼。在街上相互不熟悉的男人之间打招呼,比如问路等,也可以称对方先生。同时,受英语的影响,把丈夫称为先生的说法也开始流行。女人们说话时称对方的丈夫为“你家先生”、“你的先生”,称自己丈夫为“我家先生”、“我的先生”等等。

五十年代开始,从共产党和革命组织开始的互称同志的习惯逐步走向全社会,“先生”的称呼被“同志”所取代(在更早的时候,无论是国民党还是共产党,同志只是“党内”的称呼。虽然这是一个古老的词汇,表示志同道合的人,但是在这两个党内用的较多,他们都是受了苏俄的影响,把俄语товарищ翻译成同志)。那时候,人们也以王同志、李同志相称,街上不相识的则称同志。但是,王同志、李同志这样的称呼不久就被老王、小李之类听起来更亲切的称呼所取代,而不相识的仍然称同志。改革开放以后,虽然同志这个称呼仍然在用,但是,更多的情况下,“先生”这个称呼“复辟”了,几乎恢复到50年代初的状态,称人为先生似乎更加对人尊重一些。

但是,即使是盛行互称同志的年代,仍然保留着对一部分人尊称为“先生”的用法。这个从战国时代一直延续下来的传统,在“阶级斗争”盛行,各类人物相互斗得天昏地暗的年代,也还是保存的下来。这是因为这些人实在是德高望重,具有高深的专门知识,又不明显介入各派政治斗争,他们往往不是共产党内的人士,也没有什么大的政治权力,所以,他们相对较少地被残酷斗争,人们仍然尊敬地称呼他们为先生。例如,我读书的时候,我们的系主任杨承宗先生——伊莱纳·约里奥居里夫人的学生,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所用铀的提炼者——就一直被所有的人称为杨先生,我没有听到过第二种称呼(包括杨主任、杨所长,以后是否被人称杨校长不得而知,我相信即使有人这样称也是外来的不熟悉的人)。(关于杨先生的事迹见《乐只君子,邦家之光——纪念杨承宗先生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12874-502811.html  )。改革开放之后,尊称有学问之人为先生的这个传统也继续被发扬,不要说对于年高德昭者,就是略逊N筹者,也可以被尊称为先生。

传统的汉语词汇是没有阴性阳性这样的变格的。子,可以说男的,也可以是女的。先生也是如此,从来没有说一定要是男人。但是,中国几千年来就是男子占着社会的主导地位,“良家妇女”的活动被限制在闺门之内。所以,很多字词自然而然地被男子所占有。例如,在封建社会,做官的一定是男人,官这个字不用注明就是男人,宫廷内女子做的官,便要说“女官”。本来,子是可男可女,但是后来也被男人所垄断,女人就要另称女子。说书先生,在较早时期,也特指男的,《红楼梦》里让女人说书,就特称为女先生。所以,千年以来,先生这个词也只被男人所占有。

到了近代社会,我们被迫向西方学习,西方的大量好东西被我们学来,男女平权就是其中的一种。以秋瑾为代表的先知先觉的女士冲破牢笼,勇敢地参加了反对满清政府的斗争。一些女士走出家门,走出国门,学习文化,学习科学,参加政治斗争,参加经济建设,参加文化教育活动。有些人还得到了相当高的社会地位。她们的学问、智慧、勇气、道德文章,她们对于社会的贡献,比起男子来毫不逊色,她们得到了人们的尊崇,人们也把“先生”这个称呼赋予了她们。像何香凝、宋庆龄这样的政治家,杨荫榆、冰心、杨绛这样的教育家、文学家,吴健雄、何泽慧这样的科学家等等,人们都尊称她们为先生。这是一种男女平权的产物,社会进步的表现。而这种说法正是基于千年以来对有学问之人尊称先生的传统。

近日,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先生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科学家的荣耀,也是中国女性的荣耀。人们在文章中称屠呦呦先生也只是对她的一个尊称而已。这是根据中国传统文化的很正常的称呼,与英语Mister、Mistress或Miss之类的称呼并没有关系。

 




屠呦呦获诺奖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12874-926989.html

上一篇:科学与美学素质的提高是教育的两件大事
下一篇:从“老公”的词义说政治和经济对语言的影响
收藏 IP: 60.208.157.*| 热度|

47 尤明庆 孙平 郑小康 袁海涛 俞云伟 吕喆 申艳军 许培扬 王德华 蒋永华 田娟 刘立 张章 邹远川 余昕 蔡小宁 陈冬生 胡九龙 尚书勇 白龙亮 葛兆斌 郭奕棣 田云川 饶东海 杨远源 冯珞 刘光银 黄安年 彭美勋 郝文涛 赵美娣 王春艳 李颖业 赵凤光 张晓良 shenlu xuqingzheng zjzhaokeqin biofans cly85 zst498606753 pppoe201 icgwang chenhuansheng qzw imliyucai liyou1983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03: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