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大诚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dc1947 交流思想 交流文化

博文

读书岂为虚名误

已有 5744 次阅读 2014-4-16 07:57 |个人分类:闲说山东|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济南, 慈禧, 丁宝桢, 尚志书院, 趵突泉公园

读书岂为虚名误——丁宝祯与尚志书院(泉城导游4)

上次游览了李清照纪念堂。李清照纪念堂是1959年在原丁公祠的基地上建起来的。如果时间换到现在,这个纪念堂是不是能够建在那里就是给当局出的一个难题了,因为这涉及到另一个历史名人,丁公祠的祭祀对象——丁宝桢。

丁宝桢是贵州织金人,做官做到四川总督,死在总督任上。最后却葬在山东济南,还在济南设祠祭祀,可见他与山东渊源非浅。许多人都会想,那应当与他在山东的政绩有关,大家都知道他在做山东巡抚期间杀了慈禧太后宠信的宦官安德海。

通俗文艺比真实的历史给人们的印象深刻而影响广泛得多,有些历史上的人物的某些事迹之所以比这个人做的更重要的事情知名度高得多,就是因为通俗文艺作品的渲染。丁宝桢杀安德海就是一个例子。由于各种野史、文艺作品来宣传丁宝桢智斩安德海的故事,丁宝桢的主要政绩反而只有较少的人才知道。丁宝桢在山东期间政绩卓著,做了许多与国于民都有利的好事。以至于当他离开山东巡抚之任升任四川总督之时,去北京朝见时,慈禧太后为他亲笔题词“国之宝桢”。

图1 慈禧太后为丁宝桢题词,拍摄于“尚志书院”

“国之宝桢”是一个双关语,看上去,这是用了丁宝桢的名字,但是这是慈禧太后对于丁宝桢的极高评价。字的原意是硬木,筑墙时立在两端。过去筑墙,先得有版,即八尺或一丈长、二尺来宽的木板。在需要筑墙处的两边分别立下木桩,称为(干的繁体字),把两块版分别靠着两边的放好,然后往两块版中间夯土,本人年轻的时候还筑过这样的墙。但是,上面已经说了,每一块版有八尺或一丈长,那么在版的两端也需要立上木头,不然墙打高时土就要从两端塌下。这立在两端之木就称为。如果没有桢和榦,就无法放版,也就无法筑墙。《尚书·费誓》:峙乃楨榦。孔颖达疏:楨當牆兩端者也,榦在牆兩邊者也”所以“桢”字单用或词“桢干”都往往作“支柱”、“骨干”讲。如《诗·大雅·文王》:“王国克生,维周之桢”。又如《三国志·陆凯传》:“社稷之桢干,国家之良辅”。所以“国之宝桢”就是“国家的宝贵支柱”,这体现了慈禧太后对于丁宝桢的极高的评价和器重

丁宝桢任山东巡抚期间,在金线泉边,建立了“尚志书院”。这块地方,据说原来李格非(李清照之父)曾经居住过,到了明代曾经为嘉靖年间的进士谷继宗所有。谷继宗败落后,金线泉被陈九畴购得,建立了私人书院金线泉社。在这里学校的学生中举进士者有10人之多。到了清同治八年(1869)山东巡抚丁宝桢在这个旧址上建立尚志书院。《孟子·尽心上》:何为尚志仁义而已矣。《庄子·刻意》也有贤人尚志的说法。这里的斋舍宽敞,环境优美。招收各府、州、县推荐的所谓“敦品穷经之士”,在这里研究儒学、天文、地舆、算术。光绪九年(1883),山东巡抚任道镕仿浙江诂经精舍,修改书院章程,以经古课士,提倡朴学。清末新政,书院改为校士馆,后又改为山东优级师范选科学堂等。

丁宝桢去世后,清政府允许山东为丁宝桢建祠纪念,丁公祠就建在尚志书院的东北角。这样,同在趵突泉公园之中,李清照纪念堂的“清照旧居”南面二十来米的一个院子,就是现在修复展览的“尚志书院”

如今修复展览的尚志书院,是原尚志书院中的一个院落。南北各有厅房三间,东西曲廊相围,院外小溪沿屋穿廊。由于其西南数十米处就是昼夜喷涌不息的趵突泉,那里白天总是人声鼎沸。更显得这里是敞中有蔽,闹中取静。

图2. 尚志书院

南房三间,现在如同书院的仪门。东墙上是书院的简介。西墙上各悬挂着5件瓷板,上面是与尚志书院有关的名人简介,他们是匡源、张曜、丁宝桢、任道镕、马国翰,这都是这里领导级的人物。

图3.尚志书院简介

图4.书院的“领导级人物”,右起:匡源、张曜、丁宝桢、任道、马国翰

北房为“尚志堂”,匾额由丁宝祯题写。堂中悬挂由何绍基题写匾额“进德修业”,中堂旁的丁宝桢手书对联列事系时左迁有述,同天稽古彭契无言系复制品,原件收藏于山东博物馆。

图5.尚志堂,匾额为丁宝桢题写

图6. 何绍基书匾额及丁宝祯书对联

展柜中陈列着不少有关尚志书院的历史文献、出版物、研究资料等。这些文献资料中有清末和民国时期山东书局印制的尚志书院编纂的古籍。山东书局是丁宝桢于1869年至1870年创办的,是当时官府出资经营的山东最大的出版发行机构。展出的还有关于山东科举研究成果研究的书籍,以及关于丁宝桢与洋务运动和盐政改革的研究书稿等。另外,还陈设有丁宝桢、张士保及尚志书院藏版印章的复制品、古砚台、笔洗、笔架、镇纸、青花瓷瓶等。

南北两房中间为庭院,东西曲廊相围,园中修竹、芭蕉相映生趣;泉水穿竹林而过,与两边泉池相通。院内东西向小溪中间有一泉源,曰“尚志泉”。泉池北侧有一太湖石,名“待月峰”,为宋代所遗。石瘦细长,多有空窍,形似弯月。据说在夜深月朗之时,清光透过洞穴一泄地上,形异多变。从文人品太湖石“瘦、皱、漏、透”四项标准来看,这确是一块好石。庭院北部多株玉兰,每到春日,红白花绽放,满园清香。

图7. 待月峰

在西廊之外的长条形水池中,养着一对海豹。在趵突泉公园这样一个以泉水、风景为主的古典园林里,饲养海豹,这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但这也是“历史传统问题”了,我七十年代来此,已有一对海豹。据说后来老死了,又进了一对,海豹们慢慢地适应了这个较淡的水环境,还在这里生了一个宝宝。海豹深得小朋友们的欢心,他们趴在尚志堂西廊的木制坐栏上,看着海豹在水池里从南游到北,再从北游到南,一天到晚,似乎极少有歇息的时候,小朋友们总是看得不肯离开。我儿子这样看过,孙子又这样看过。对于大多数济南人来说,尚志书院的知名度远远不如这里的海豹。因为几年以前,尚志书院的那几间房子只是卖旅游纪念品的地方。

丁宝桢在济南做了14年的官,他的经历颇为有意思。1863年,43岁的他由长沙知府调任山东按察使。他刚到山东时,在山东与捻军打仗的蒙古王爷僧格林沁正不可一世,地方的司道级官员去见他时连个座位都没有。作为新任的按察使,丁宝桢在去拜见时,先告诉僧格林沁的左右,坐着见就去,不然就不去了。僧格林沁“其强,为改容加礼。当时的山东巡抚阎敬铭闻之,大称异,至之日,亲迓於郊(亲自出城迎接)他奉命镇压宋景诗起义,因“擅议招抚”,被革职留任。第二年却升任了山东布政使。1867年由阎敬铭举荐升任山东巡抚。1869年,将安德海正法,不但没有受到慈禧的惩罚,反而名声大振。1876年又升任四川总督。

丁宝桢在官场能够逢凶化吉,一路升官,是不是他的命运特别好,或者有什么后台?我看都不是,就是他“工作好”。在任何社会,任何领导者,都喜欢、都需要若干“工作好”的“劳模”。

您看丁宝桢在山东的政绩吧:在山东,他平定了山东的各路内乱,什么捻军、宋景诗等等,排除了这些武装对于朝廷的军事威胁,也安定了山东老百姓的生活,当然深得朝廷器重。黄河决口,他力请即时动工,并请命亲自督修。不到两个月竣工,费半而功倍。后黄河又在石庄户决口,河水夺流南下,当朝廷上下治水之议莫衷一是之时,他毅然奏请督工堵筑,使河水入海。丁宝桢创办了尚志书院,鼓励读书人钻研学问,他创办了近代山东最早的官办书局——山东书局。1875年(光绪元年),他更奏请在济南北郊新城购买民地,创设山东近代首家官办工业企业——山东机器制造局。所有这些政绩,都是他升官的“资本”。

1886年67岁的丁宝桢死于四川总督任所。过去有人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丁宝桢做了十年巡抚、十年总督,由于俸金多数用于济困助教,在病危时竟然债台高筑,只好上奏朝廷:“所借之银,今生难以奉还,有待来生含环以报

一个贵州人,43岁时来到山东,在山东做了十四年官,在离开了山东十年之久后,被山东人请求将他的灵柩运回山东安葬,并立祠祭祀,说明丁宝桢与山东人之间的感情之深。

这样的“干部”,是不是值得今天的人们深思?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12874-785355.html

上一篇:我们的科普家去哪了?
下一篇:做科研的人要实事求是
收藏 IP: 218.56.201.*| 热度|

9 戎可 吴飞鹏 尤明庆 翟自洋 刘光银 王启云 武夷山 biofans liyou1983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03: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