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大诚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dc1947 交流思想 交流文化

博文

闲说济南(3)古国覆灭记

已有 3831 次阅读 2013-7-16 08:57 |个人分类:闲说山东|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考古, 济南, 诗经, 管鲍之交, 谭国



了解古代的事情,可以通过两种途径。一种是考古,另一种是文献。考古的好处是有实物,实实在在地放在那里,缺点是专业性太强,对于一般人,看看金银财宝和精美的工艺品还有点兴趣,看到那些瓶瓶罐罐、破破烂烂,有时还真觉得乏味。文献最大的好处是有故事、有人物、有文采,缺点是文献作者受政治、伦理、认识水平等方面的影响,容易失真。如果两种途径有交点,那就最好不过了。 

1928年,还在清华大学学习的吴金鼎先生到位于济南市历城和章丘之间龙山镇城子崖(当时属历城,现在属章丘)考察汉代济南郡治平陵城遗址时,发现了大量色泽乌黑、表面光滑的陶片。1930年,在他的老师李济先生的主持下,对城子崖遗址进行了发掘,发现了距今4000多年以前,以黑陶为标志的龙山文化。1961年国务院公布城子崖遗址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的东西,“首批”一般还是比较货真价实的)。

1990山东省考古研究所又对该遗址进一步发掘,发现龙山文化、夏代和周代城址,这里所说的周代城址,恰恰是一个与传统文献的交点,这就是谭国。

谭国早在商代就存在,周灭殷商,它又臣服于周。济南龙山城子崖,历代都认为就是谭国的所在地。谭是一个小国,受到西周统治者的严格控制和残酷的掠夺。《诗经·小雅·大东》便是谭国的一位大夫所作“刺”西周暴政的名著。所谓大东就是周人眼里的“远东”,现在的山东一带。这篇距今2800-3000年前的作品自古被公认为诗经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其中许多名句,被后人经常使用。对于许多天上星象的名称如汉、织女、牵牛、启明、长庚、毕、箕、斗等,都是现在能够见到的最早文献记录。

随着西周的衰落,谭国沦为东方大国齐国的附庸。

发生在济南的“外交活动”,较早的一次文献记载是《春秋·桓公十八年》:“十有八年春王正月,公会齐侯于泺。公与夫人姜氏遂如齐。夏四月丙子,公薨于齐。”。说的是鲁桓公与齐襄公于鲁桓公十八年(西元前694年)正月在泺会见。后来鲁桓公与夫人姜氏一起去了齐国,那年四月,鲁桓公死在齐国。作为《春秋》的传,也就是它的解释和说明,《左传》和《公羊传》都较为详细的记录了这个春秋时期贵族间的荒唐故事。

鲁桓公的夫人姜氏(史称文姜)是齐襄公的同父异母妹妹,早在出嫁之前,这兄妹二人之间便有乱伦的苟且关系。那时候,齐国已经比鲁国强大许多。前一年夏天,两国边境冲突,齐师侵鲁。于是,在鲁桓公十八年正月,鲁桓公会见齐襄公于泺,然后带着夫人去齐国访问。姜氏回到齐国,又与齐襄公重温旧梦,被鲁桓公斥责后,姜氏告知齐襄公。齐襄公在宴请鲁桓公时把鲁桓公灌醉,让公子彭生把鲁桓公抱到车上。这位彭生是一位“力士”,在车上把鲁桓公“搚幹”(把肋骨都折断)而夹死。由于齐强鲁弱,继位的鲁君庄公又是文姜的儿子,因此,鲁国抗议的结果只是齐国把彭生处死了事。

那么,为什么齐鲁两国的国君要到“泺”去会见呢?据《说文解字》:“泺,泺水,齐鲁间水也”。泺源就是趵突泉。(在如今的趵突泉东边,著名书法家武中奇书写的大字“十有八年春王正月公会齐侯于泺”刻在石碑上,旁边走廊上的一幅大型铜画就描述了上面的这个故事。不过,由于没有文字说明,没有几个人会去理会这些看不懂的东西。)选择泺作为会面的地点,与泺即济南的地理位置有关。先看看济南周围的地势吧。

济南的北边是黄河,南面是泰山。从东西向看,这里是古代的中原通向东方大国齐国(临淄)的必经之路。再靠北边一点走行不行呢?且不说路远,古代那里是河网沼泽丛生。从南北向看,那里有谷道沿图上的铁路线过泰山旁通到鲁国(曲阜)(开始修铁路时,都是找好修的地方先修)。再靠西一点走行不行?在上面图上的西南角,梁山、巨野一带,古代是一个大湖,巨野泽,直到宋元明清,才被一次次泛滥的黄河逐步淤平。所以,济南自古以来,就是东西南北交通的枢纽处,是一个“兵家必争之地”。

在开始不断侵夺和兼并的春秋时期,生活在这样要害之处的小国谭,其下场是人们可以想象得到的。

上面说到的齐襄公如此无道,内乱是早晚的事,于是,他的两个弟弟公子纠和公子小白就早早的避难他国。公子纠因为母亲是鲁国人,就逃到了鲁国。而公子小白却先逃到了谭国,然而大概谭国自知自己的地位岌岌可危,而且处在齐国与“中国”交往的要道口上,因而据说谭国没有给公子小白“应有的礼遇”。这位公子小白便远奔东南方向较为偏僻的莒国。以后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齐襄公在内乱中丧生,公子小白在师傅鲍叔牙的辅佐下星夜赶回齐国即位,这就是齐桓公。而自以为已经在路上把公子小白射死了的管仲所辅佐的公子纠却错过了时机。强大的齐国打败了出兵护卫公子纠回国的鲁国,并进一步逼令鲁国处死了公子纠,却在鲍叔牙的极力主张下取回了管仲并付予国政。这是众所周知的“管鲍之交”这个成语的出处。韩国总统朴槿惠最近在清华大学就用了这个成语。(顺便说一句,在韩国,“管鲍之交”这个成语的普及率估计超过中国。前几年,一位来访的韩国化学教授用汉语说出“管鲍之交”时,我们的研究生和教师大多莫名其妙。——这是题外话)

在公子小白成为齐桓公之后,谭国国君竟然没有派人祝贺,于是,就在齐桓公即位后的第二年(西元前684年),出兵把谭国灭掉了。

关于齐师灭谭这件事的全过程,《左传·庄公十年》中只有这样简单的记载:“齐侯之出也,过谭,谭不礼焉。及其入也,诸侯皆贺,谭又不至。冬,齐师灭谭,谭无礼也。谭子奔莒,同盟故也。”(齐侯出奔之时,路过谭,谭没有给予礼遇。等到齐侯回到齐国,诸侯都来祝贺,而谭国又没有来。冬天,齐国的军队以谭国无礼为由灭掉谭国。国君谭子逃到它的盟国莒国去了。)

我看,齐师灭谭是必然的,谭国国君(谭子)无礼只是一个借口。在齐国通往“中国”的交通要道边上,在上面说到的“兵家必争之地”上,有这么一个小国,即使它大多数情况下很听话,毕竟碍事,总不如自己拿到手,直接派自己人管理来得方便。无礼只是借口,就像我们常说的狼和小羊的寓言故事一样。还是后世的宋太祖要灭掉南唐的话说得直率:“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乎

晋代的范宁在为《谷粱传》关于齐师灭谭之事作注时也说,谭子“盖无罪也”。

如果说谭有罪,那就是它弱小却占着要害之地。

 

附:《诗·小雅·大东》(看看多少词语我们今天还在使用

有饛簋飧,有救棘匕。周道如砥,其直如矢。君子所履,小人所视。睠言顾之,潸焉出涕。小东大东,杼柚其空纠纠葛屦,可以履霜佻佻公子行彼周行既往既来,使我心疚。有冽氿泉,无浸获薪契契寤叹,哀我惮人。薪是获薪,尚可载也。哀我惮人,亦可息也。东人之子,职劳不来。西人之子,粲粲衣服。舟人之子,熊罴是裘。私人之子,百僚是试。或以其酒,不以其浆。鞙鞙佩璲,不以其长。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东有启明,西有长庚。有救天毕,载施之行。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维南有箕,载翕其舌。维北有斗,西柄之揭。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12874-708493.html

上一篇:闲说济南(2)济南城的灵魂
下一篇:闲说济南(4)兵家必争
收藏 IP: 119.162.51.*| 热度|

7 周华 徐传胜 柏舟 孙永昌 逄焕东 decipherer zujishe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01: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