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大诚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dc1947 交流思想 交流文化

博文

兄弟的称呼

已有 12859 次阅读 2013-2-21 07:26 |个人分类:谈天说地|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兄弟, 史记, 孔子, 刘邦, 孟姜女

春节过去了,许多人在春节期间见到了许多亲戚,可是,据说很多人已经搞不清楚这些亲戚该如何称呼。其实,许多称呼都与兄弟姊妹有关,今天先说说有关兄弟的称呼。

提起兄弟,我们会想到过去用于称呼兄弟用到的几个字:伯、仲、叔、季。

伯是兄弟中的老大,所以,当你看到某人的名字为“伯某”,你可以基本上断定,此公在兄弟中当排行老大。在父亲的兄弟(古人称诸父)中,最大的便称为伯父,到后来就把父亲的所有兄长都称为伯父,简称为伯伯或伯,这伯字的意思就与原意不同了。而现在的“大伯子”中间的“伯”倒还存有一些它的原意。

当年,齐桓公大会诸侯,要求诸侯拥戴周王室、共同抵御各少数民族的入侵,诸侯们结盟,齐桓公为盟主,“老大”,因而称伯。齐桓公死了以后,晋文公等又分别召诸侯会议结盟,晋文公等分别成为了“伯”。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春秋五伯。

在古代,伯与霸二字音同。古人便往往借用霸字来代替伯,春秋五伯就写成了春秋五霸(我猜想可能是因为后来“伯”字主要承担了“伯父”的意思)。霸字原来的意思是月初刚刚可以看得见的模模糊糊的小月牙儿,可是自从代替了那个伯字以后,由于伯是老大,老大总会有老大的气势, “伯气”,有时候甚至会蛮不讲理,于是霸字的意思就改变了,有了现在所谓的霸气,有时候甚至就横行霸道。渐渐的,在这个意义上,霸字就完全代替了“伯”。

仲,是兄弟中的老二。仲,就是中,比伯小,比其余的大。夏历二月,春天的第二个月,称仲春之月。五月、八月、十一月,分别称仲夏、仲秋、仲冬之月。

孔子名丘,长大成人后取字为尼,人称他为尼甫(或父),由于他排行第二,到了五十岁以后,根据礼法,人们就称他仲尼甫,简称仲尼。两千多年以后,人们不用查他的家谱,只看这个名字,也知道他排行老二,打倒孔家店的时候,呼他“孔老二”就是很自然的事情。

有时候,古人不知道名字了,光知道老大、老二,就直接写上伯、仲。例如,汉高祖刘邦排行老三,《史记》上就说他的长兄“蚤卒(早死)”。刘邦得了天下,很得意,对他老爹说:你总说我“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多?”(《史记·高祖本纪》)

叔,少也,就是年龄小。于是父亲的兄弟中比父亲年龄小的便称叔父,现在称呼叔叔,简称叔,这意思也变了。而把丈夫的弟弟称为叔,就是现在所称的小叔子,以叔嫂对称,倒也还是古意。

季,最少也,年龄比叔更小,古人把最小的“叔父”称为“季父”,现在已经没有这么称呼的了。

弟兄四个,就称伯、仲、叔、季。例如,鲁桓公有四个儿子,长子继承了国君,即鲁庄公;次子公子庆父,称仲庆父,就是过去一些年常说的成语“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中的庆父;三子公子牙,称叔牙;四子公子友,称季友

如果有兄弟五个,或者五个以上,怎么称呼?老大、老二还是伯、仲,最小的还是季。中间的不管多少,都称叔。例如,《史记·管蔡世家》记载了周文王与太姒所生的十个儿子:“其长子曰邑考,次曰武王发,次曰管鲜,次曰周公旦,次曰蔡度,次曰曹振铎,次曰成武,次曰霍处,次曰康封,次曰厓载。厓载最少。”记载中除了武王和周公情况特殊外,长曰伯,自三至九均为叔,最小的称季。

因为季表示最后一个,三月、六月、九月和十二月就被称为季春之月、季夏之月、季秋之月和季冬之月。

表示长子的还有一个字:孟。与伯相比,孟的用法宽泛得多。伯一定指嫡长子,即正妻的长子,而孟则只表示最大。中国古代是一个嫡长子继承的宗法国家, 嫡子与庶子(即非正妻所生子)差别甚大。一般地说,太子即大子,就是嫡长子。即使到了封建时代后期,如大家非常熟悉的康熙皇帝的嫡长子为胤礽,所以一开始就被立为太子,虽然胤禔比胤礽年长,但并非皇后所生,所以“排名”只有靠后。

山海关有一个孟姜女庙,当然是后人附会的,这从孟姜女的名字中看也可以知道。在历史上记载的先秦妇女的名字中,最后一个字表示姓。如仲姬,就是姬姓的次女。孟姜,绝非姓孟,而是姓姜。孟姜表示是姜姓的长女,姜姓是齐国国姓。所以孟姜是一个齐国的女子,她的丈夫杞梁是齐国的大夫。所以如果孟姜女哭长城,她所哭的长城,也决非山海关长城,应当是齐长城,在山东。

我们说孟表示最大,这个“最大”还可以表示相对最大。如上面所说鲁桓公的四个儿子,由于长子继承了君位,在剩下三个公子中,仲庆父最大,所以他的儿子开创的姓氏仲孙氏也称孟孙氏,公子叔牙的儿子开创的姓氏称为叔孙氏,公子季友的儿子则开创了季孙氏。这三家贵族长期把持鲁国国政。孔夫子常常批评的季氏,说他的作为“是可忍,孰不可忍”的就是这个季孙氏的后代继承人。

当然,孟这个老大,也用于兄弟以外的场合,如夏历正月,称孟春之月,同样,四月、七月、十月分别为孟夏之月、孟秋之月、孟冬之月。

在汉代和汉以前,现在使用最多的“哥”却与兄弟无关。那时,哥与唱歌的歌同一个意思。顺便说一下,“可”本来的意思也是歌,金文、甲骨文的可字中,类似“丂”的形状表示供神的架子,架子下面有口,表示在神前歌唱。后来“可”主要表示“可以”的意思了,就把两个可放在一起,成了哥,还是唱歌。后来在边上置一“欠”表示出气,还是唱歌。

到了隋唐的文献中,才出现把“哥”或“哥哥”作为兄长的意思。从汉代到隋唐,中间隔了几百年。这几百年中,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北方少数民族语言大量进入汉语之中,所以,我估计这哥哥的称呼当来自北方少数民族。

在古代,兄还称为昆(又写为晜),据说昆与兄最早只是地方方言不同,所以兄弟(兄和弟的合称)又叫做昆弟、昆仲,说昆仲似乎在口气上比说兄弟更文气。对说话对方兄弟们的敬称可以称“令昆仲”或者“贤昆玉”,不过,如果现在很少有人这样文质彬彬地称呼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12874-663664.html

上一篇:“春晚”没有必要现场直播
下一篇:大学的院长(系主任)应当由教授选举
收藏 IP: 119.162.32.*| 热度|

9 朱晓刚 李伟钢 陈国文 吉宗祥 曹聪 白图格吉扎布 clp286 sowhathen wanglc1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 05: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