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大诚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dc1947 交流思想 交流文化

博文

被妖魔化的化学

已有 8420 次阅读 2012-9-12 07:03 |个人分类:科教与社会|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化学, 自然, 污染, 粮食, 天人合一

在如今的中国,化学似乎是声名狼藉了。对许多人来说,化学就几乎是污染的代名词,是恶的象征,一提起化学,他们就和提到瘟疫一样,要么胆战心惊、怕得要命,要么咬牙切齿、恨得要死。所有的商品,都恨不得与化学划清界限,声称自己是纯天然的,不包含任何化学制品。在他们的眼中,天然象征着健康和活力,而化学则代表着疾病和死亡。

著名的《作家杂志》曾经发表过一篇很有影响力的作品《蓝印花布》。写的是用传统方法制作江南的传统蓝印花布。作家祝勇在其作品中这样写道:

薛勋郎将刚刚干燥过的蓝印花布铺在庭院前面的地面上,上面的图案(花朵、草叶、鸟兽、童子)宛如大地的果实,朴实自然、健康茁壮。我意识到这一场景的象征意义。

蓝印花布与大地的重合暗示着它们本质上的联系。它的一切都来源于大地,它的肌理、颜色,甚至图案。蓝印花布,使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保持着对大地的亲近。我感觉到空气中,人类和大地交替的呼吸。……

现在的织物大多与化学有关。如同这学那学一样,对于化学我知之甚少,只知道化学的应用,使人们有意识地改变着物质的成分结构,由旧物质合成新物质。我愿把生命科学(如克隆人)看作化学的延伸。事物之间的转变,不再依赖巧舌如簧的虚构,以及魔法的欺骗,一个世界的颠覆可以在玻璃试管里全部完成。如果把文明进程简单地一分为二,化学的应用应当是一个标志。化学固然有益于人类(比如玻璃的制造),但它同时也篡改了世界的秩序,人类的这份聪明中蕴含着某种危险。

化学消解着生活的诗性成分。往昔生活的一切都简单地取自大地,它们有着诗一样的名字:泽兰、蝉衣(入药)、草(织席)、玉黍(食物)……而被化学炮制的物质,名称里却无不包含恶俗的词根,诸如酸钾、苯丙、碳酸、氧化等等。在我看来,化学是离诗学最远的一门学问,它是诗歌的敌人,它的术语(诸如二氧化硫、磺胺异恶唑什么的)即使在字面上也容易引起我的不良反应。化学把世界微观到元素,化学元素在实验室里跃跃欲试地与大地断绝联系。(《作家杂志》2003年第一期)

文章反映了许多自称崇尚自然、主张“天人合一”的文人们的看法。他们并不隐讳自己对于自然科学的无知,反而以此为自豪,因为他们需要的是自然,反对的是一切破坏自然的做法。

其实,只要人类在地球上生活一天,人类就在进行着“破坏自然”的勾当。就拿上面文章作者崇尚的蓝印花布来说,正如文章中叙述的那样,人们收割了蓝草,在水里浸泡后加入石灰,蓝草水由绿色变成了蓝色,这个过程就是一个典型的化学反应过程。把石灰石烧制成石灰更是 “破坏自然”的化学过程。我没有做计算,但是,我敢断言,如果全世界的人现在这样多的衣着要都用蓝印花布这样的方法去印制,我们的水环境污染会比用现代化方法染制更加严重得多。

如今,人们似乎向往着一种没有化肥、没有农药的“有机”社会。特别是那些四五十岁、衣食无忧、只致力于减肥和健身的各界精英们,更是不遗余力地鼓吹,搞得那些刚刚能够吃饱肚子的老百姓和依靠着父母的节衣缩食才能小小地奢侈一番的小年轻们也跟着这些精英们鼓噪。

鄙人略长几岁,在没有化肥和极少有农药(那时候在中国,DDT只在城里消灭蚊蝇,乡下人还用不起,农作物尚无此待遇)的有机社会生活过若干年,知道一点那有机社会的情况。那时候,还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农民们分到了土地,种地的积极性也蛮高,可是,土地就是打不出多少粮食。南方三四百斤、北方二百斤而已。那时的中国五亿多老百姓,能够填饱自己的肚子就是一种奢望,哪里能够像今日十四亿人中的大多数那样吃得饱大米和白面,吃得如此多的蔬菜、水果和鱼肉。

那时候,人口增长很快,有人批评为什么不早些抓计划生育,我不知道如果没有化学药品,没有那些化学的东西,怎么能够控制人口的增殖。

现在,精英们是穿纯丝、纯毛和纯棉等自然纤维的织物的。但是,如果没有化学纤维,老百姓将穿些什么,很是一个问题。我前些天的博文《从一张老照片看一所学校》中就说了此事。我小时候倒只有纯棉的袜子,不过家家户户都有“袜底板”。现在的大多数精英和年轻人恐怕都不知道那是什么宝贝了。“袜底板”就是形状像脚的木制物品,可以把破袜子套在“袜底板”上,缝补袜子上的破洞。星期天补袜子,大概是许多人、特别是所有的大学生的功课。60年代中期以后风行起来的尼龙加底袜子才使大家取消了这门功课,这要感谢在锦州的化工厂,因为他们生产出了中国的尼龙,锦州的名字也被人们记在这物品名称之中,这就是锦纶。

如今,人们的衣食住行、商店里的琳琅满目、五光十色,都离不开化学。但是,正如一位大人物引用过的谚语:“端起饭碗吃肉,放下筷子骂娘”,人们对于化学就是这样。

人们对于化学的恐惧主要来自对环境的污染从而引起对健康的威胁。许多学生过去正是看到了他们家附近小化工厂的污染、现在则看到网络上对于化学品危害的描述,而绝不肯报考化学或化工专业的。

实际上,人本身就是污染源,现在的许多污染,不光是工厂引起的。如此密集的居民,用越来越奢华的方式生活,每天排出的垃圾和污水就比过去增长了许多倍,仅仅生活污染也就很可怕了。这些污染,人们往往都算到化学的头上。

要消除这些污染,无论是人们生活引起的,还是化工厂引起的,只有靠严格的管理和科学(包括化学)的治理,特别要依靠众多的化学家和化学工程师。

中国是一个缺乏科学传统的国度。在对待科学和技术的发展问题上,人们容易相信似是而非的传统。相信“天人合一”就是一个例子。什么是天人合一?看看历史书就知道:天上掉下一颗星,什么人就遭殃了;发生了地震,那是上天的震怒,于是就要换一个宰相,如此等等,可是现在许多人却偏偏相信天人合一就是人与自然和谐之类的鬼话。天然的东西不见得都好。看小说的时候,赞叹这从植物、动物身上取得的毒药、毒酒真厉害,自己吃药的时候就以为“西药有副作用(都在说明书上写着),中药没有副作用”了。连“中科院”的什么“教授”也公然鼓吹吃酱油上的霉醭也比在酱油中添加的防腐剂好,因为防腐剂是“化学制造”的。

现在,化学毒物对人们健康的危害在大多数人的心里被严重夸大了。许多学生不愿意学习化学专业,就是因为害怕接触化学药品,从而受到毒害。不少人在校园里走路都不敢走近化学楼。其实,许多顾虑是并没有必要的。我们化学院的教师的寿命决不比学校里其他学科特别是人文学科的教师短。化学院的教师虽然经常接触化学毒品,但是,只有注意防护,就是安全的。因为任何化学物对人体的毒害都有一个量的界限。不超量,什么“毒物”都不毒,超量了,什么物质都有毒。成天不停的喝水,水也有毒。如果空气中氧气含量太高,空气也照样有毒害。因为化学院的教师注意了防护,不超量摄入化学毒物,而且大多数有良好的科学的生活习惯,所以寿命比许多不懂得科学、有不良习性的“科盲”们更长。

化学是材料、生物、药学、食品等等学科的基础,它与物理、地质、海洋、医学、环境等等学科密切相关。为了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我们需要化学。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12874-611815.html

上一篇:任家蕊老师
下一篇:新闻工作者不应把个人“追求时髦的爱好”带进工作中
收藏 IP: 119.162.56.*| 热度|

23 陈学雷 曾跃勤 曾泳春 郑永军 刘敏 李宁 邸利会 陈国文 张忠国 陆俊茜 黄洪宇 李学宽 邵明飞 胡新根 尧中华 范志强 余昕 张华容 孙学军 樊采薇 SCIindex hfrnsm gzk07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7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09: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