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学报 5月18日,发表一篇时评,题为:《中国大学生为何缺乏质疑精神》。为了叙述的方便,摘引该文主要内容如下:
调查数据表明,“985工程”院校学生在“课上提问或参与讨论”题项上,有超过20%的中国大学生选择“从未”,而选择这一选项的美国大学生只有3%;只有10%的中国学生选择“经常提问”或“很经常提问”,而选择这一选项的美国大学生约为63%。
在中国的教育中,教师依然是课堂的主导者,热衷于“填鸭式”教学,…
这就要求教育者与学生之间建立一种真正民主、平等的关系,需要教师真正深入到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协商,共同探讨问题,营造让学生独立思考的和谐氛围,使学生善于思考问题,敢于提出问题。
该文试图探讨“中国大学生为何缺乏质疑精神”,这是好的。但是,文章把中国大学生缺乏质疑精神原因,归结为在大学中“教师依然是课堂的主导者”,“师生关系的不平等”,则基本上没有说到点子上。
时评提出问题的是中国学生在课堂上很少提问。为什么很少提问?首先要问为什么要提问。提问的目的是为了把论题弄清楚,其前提是对此论题感兴趣。而现在的问题在于大多数学生对论题并不感兴趣,并不想把论题搞清楚,并不想问为什么。他们所需要的只是记住问题的结论,以应付考试。而我们的大多数考试也只要求记住问题的结论。
需要指出,课堂上提问与质疑精神并不等同。学生的课堂提问主要是询问一些没有完全弄懂的问题,希望把论题弄清楚。质疑精神则是在接受新知识、新理论时有一种怀疑、批判、理性思考的态度。
问问题,问为什么,质疑,是一种思维习惯。有些人很爱问问题,很爱挑毛病,有些人则提不出问题。这种思维习惯的形成不在大学。人的许多品质,包括性格、思维方式、语音、习性等等,都是在少年时养成的。通过大学的教育,有些可以略有改进,有些则“改也难”。中国大学生的许多问题,根子不在大学。大学生的一些问题,其中包括缺乏质疑精神的问题,根子在中学。如果说,小学生主要是立规矩,明是非,那么,学会问问题,有点质疑精神的思维习惯应当在中学初步养成。从初中就开始学习的平面几何是学习逻辑思维、批判精神的很好的训练。
我们中国的大多数家庭历来就不允许孩子质疑,只要求听话。现在一些家庭走向另一个极端,小孩子毫无规矩,我行我素。但是,不论何种孩子,只要一入幼儿园,就都统一了,即不允许向老师提任何质疑。从幼儿园到小学,教师的话就是圣旨。在这个问题上,小学教师比任何大学教授和教育专家都牛。而更牛的则是教科书,只有教科书上说的才是唯一正确的。而教科书上的问题几乎都有一个而且只有一个所谓标准答案。同之者昌,疑之者伤,异之者亡。我们需要的只是记住这个答案,不需要证明,不需要推理。到了中学,问题更加严肃而凝重。因为分数就是金钱,分数就是生命,分数就是一切。任何不符合教科书和标准答案的念头动一下就是金钱的损失,就几乎是犯罪。现在更有了计算机为判官的选择题,铁面无私,对错分明,简单明了,省人省力。哪里还需要和容忍一丝一毫的质疑精神。在养成各种习性的少年时代,在长期的这种教育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怎么能有质疑精神?
那么,教师师不讲,用现在时髦的话说,不再满堂灌,让小孩子自由讨论,就有质疑精神了么?显然不行。因为实际上,学生看了书,事先就有了标准,那个标准就是不许质疑的唯一正确的教科书。现在的让学生讨论的所谓公开课,几乎就是演戏,那就是本来可以由教师说的话,事先教好了学生,然后让学生来表演。
教师当然应当是课堂的主导者。教师不导,还让学生导?学生要能够自己导,到学校干什么来了?
所以,问题不在于是不是教师讲或学生自己想,而在于教师讲什么。讲得好,讲得对,启发得好,学生自然会想,自然会问问题。讲的不好,让学生想,只能胡思乱想。那么,哪些是我们现在应该讲而没有教的或者没有强调的呢?
首先,要多讲为什么。要让学生不但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弄懂了为什么,才能产生对此问题的兴趣,也才有可能举一反三,弄懂更多的问题,从而产生更大的兴趣,问出更多的问题。
现在的课程绝大多数讲为什么不够,即使讲,只讲唯一的原因,只有唯一的标准答案。实际中的问题,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有主有次。人们的看法往往也是有分歧的,而现在,有分歧的问题从不出现在中学的课堂上,也极少出现的大学本科的课堂。
其次,要正确地讲一点科学史。一部科学史,就是质疑旧理论和发现新事实、新理论的历史。现在是往往只讲现代人的认识水平和科学知识,给人的印象是人们一开始就是这样认识的。历史上很多认识,即使现在认为是错误的,历史上它也起到过积极作用,能解释不少问题。现在一提地心说,就骂教廷;一提燃素说,就说错误。其实,地心说、燃素说当时能解释许多现象。后来人们才认识到它们的局限和错误。正确地讲述科学史,讲述人类在认识世界过程中的曲折经历,对于培养人们的质疑精神和动脑筋的习惯是有益的。
为了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学生所做的作业、考试的题目应该是要求学生动脑筋的,而不是仅仅背书就能够应付的。而现在,中学教师要的是学生的分数,大学教师要的是自己的方便。所以现在学生所做的作业、考试的题目大多数只要求背书,背错一两个无关紧要的字都不满意,要与标准答案一模一样才是最好的。所以学生们便只会背书,往往连用自己的语言复述一遍都不会。这样的学生,到了写文章时便只剩了一条路——抄。读理工的如此,读文科的尤其如此,千百年的传统老话振振有词:“天下文章一大抄而已”。而现在这样的学生早就成了教师,早成了领导,管理着我们的教育部门。“不抄还能有别的办法吗”。真是积重难返哪!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23: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