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大诚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dc1947 交流思想 交流文化

博文

能哭的孩子有奶吃——研究生要主动与导师沟通 精选

已有 10899 次阅读 2012-1-9 09:03 |个人分类:教育|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研究生, 导师, 讨论

前两天,有位研究生网友对我说:我希望我的导师对我严点,可是事与愿违啊。意思大概是有点抱怨导师对他不够关心。我希望他靠上去主动与导师沟通,有问题主动多问问导师。

一个导师如果每年只招一个学生,按供我饭碗的学校的学制(我以为这种学制较好),硕博连读,就至少有两个硕士生和四个博士生。如果导师的才力和财力充裕,也可再多几个硕士生,每年再多一个博士生。这样,一个导师手下一般大概有少至六个多至十几个研究生。

据我所知,抓得紧的导师每个星期都会找每一位研究生谈一谈(还在学课程者除外),至少问一下工作的进展。如果学生很多,或者导师事情太多(这二者往往同兼一身),找学生谈谈的密度就小一些。而研究生主动找导师的相对少一些,相反,有些研究生很怕导师去找他。

学生们在小时候学习往往是被强迫的,家长和班主任看得很紧,天天、时时、刻刻盯着,手里或胡萝卜或大棒。到了大学,就没大有人管了,上完课就见不到老师的人影,学习靠自觉,有问题也大多靠自己。从靠老师强迫到靠自己,这是一个转变,有人转不过来,就被淘汰了。

本科生做作业,多为老师布置,问题多是别人(书本或老师)提出的。学生只要回答问题,而问题大多已经被解决的,是有了答案的。到了做研究生要搞研究了,那问题是没有解决的,答案是未知的,学生不知道,老师也不知道。研究生做研究,光靠自己往往是不行的,是师生商量着、讨论着、摸索着一起解决问题。从本科生学习知识到研究生的研究问题,又是一个转变。

不少学生对于这个转变不适应。有些学生还是什么都问老师,“我做到这样行不行了?”好像老师那里有标准答案似的。有的则是另一个极端,什么都不问,一个人自己冥思苦想。总之,都是不会通过讨论、交流来合作解决问题。

我想,研究生正确的做法是把自己的工作进展,遇到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自己的看法等等定期(或视情况而不定期地)向导师作汇报,求得导师的帮助。绝不要应付导师,好像这研究是导师的事情。应付导师,吃亏的是自己。

由于导师手下有多个研究生,导师又有许多事情要做,加上人不免总有些惰性,对于有些研究生照顾得少一些是难免的。这样,研究生的主动有的时候是必要的。

总之,一般地说,老师不是老虎,倒是老妈,往往是能哭的孩子有奶吃。当然,成天哭哭咧咧的孩子是不会讨人喜欢的。但是,如果真是饿了、尿裤子了、拉一屁股屎了,那就哭吧。

 

 



导师与学生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12874-527243.html

上一篇:二年制是研究生教育中的“劣币”
下一篇:大学校长应当见过大世面
收藏 IP: 119.162.53.*| 热度|

21 郭文姣 赵斌 曹贺贺 施泽明 李学宽 唐常杰 吕喆 罗友广 曹聪 尹平阳 陈国文 廖聪维 褚海亮 郑永军 张彦斌 徐耀 李冰 吴称玉 ultraq sicenceff liyou1983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5: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