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大诚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dc1947 交流思想 交流文化

博文

学习与压力 精选

已有 4813 次阅读 2023-6-12 08:27 |个人分类:教育|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学习与压力

人生下来就开始学习了。小婴儿学会了翻身,能够看到更多的世界。学会了爬,就能够用手够到更多的东西。学习是费劲的。一个婴儿学翻身,真是用足了全身的劲,但是,当翻身成功,孩子会很兴奋的样子,因为他看到了与天花板不一样的世界。孩子刚开始学爬行的时候,也是很笨拙和吃力的。但是,他还是很用力地爬,因为这使他能够接近于想碰到的物体。

想看到另外的图像,想拿到另外的物体,这是孩子努力学习翻身和爬行的动力。有了这个动力,他就不怕累,一次次地尝试,一次次的学习,一次次的努力,努力做的更好一点。

常常有人问,学龄前儿童到底要不要教他认字、识数?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在适当的时候,你教他试试,如果他愿意学甚至很高兴学,那就可以教。小孩子的好奇心很强,他看到外面墙上的字、商店门前的字、书上的字,他愿意知道是什么,怎么念,表示什么意思。这是他发自内心的学习动力。他懂得了意思,又能够得到夸奖,当然学习的动力就更足了,这时候再教,有益而无害。从小能够多阅读,是一件好事情。如果说学习需要动力,那么学龄前儿童学习的好奇心就是他学习的动力,在某种程度上说,也是他自己给自己的压力。

有的家长不知道这个道理,他看人家孩子能识数能认字,觉得自己的孩子也应当能行,于是就教孩子。孩子玩别的玩得正高兴,你教他认字他不愿意,没有学习的动力,你训他,给他压力,他可能会反抗,至少会反感。这样的学习就没有意义了。

上学以后,孩子不得不在教室里学习。时间一长,孩子都懂得这是规矩。学好了能得到表扬,学不好会受到批评,这样就有了一种压力。这种压力使他觉得必须好好学习。

在压力下好好学习,大概是每一个学生必定会有的事情。在小时候可以靠好奇心、靠为了得到表扬而学习,长大一点以后就不能完全如此了。孩子的年龄越大,受到压力也往往越大。这种压力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家长和老师的督促,他们常常从正反两方面叙述学习成绩好的好处和成绩不好的坏处;另一方面来自自身,学生担心自己学习成绩不好会丢面子,希望自己成绩更好而更加光荣。在这两方面的压力作用下,他就必须要更努力地学习。

学习确实是需要有压力的,考试就是一种压力。有了考试,人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做练习题,要认真复习。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如果听一门课,不做练习题,不复习,也不考试,过几年以后,这门课程就基本上不会有什么印象了。但是经过认真复习的课程就不同了。

习是简化字,其繁体字是習。習的本义是小鸟一次次地练飞,学习的本义就是鸟一次次地学习飞行。《吕氏春秋》:“季夏之月……鹰乃学习”。这里的学习就是其本义。我们可以想像到小鹰一次次扇动翅膀准备飞行的样子。我们人的学习也是需要多次反复的,过去艺人们有“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的说法,孔子说要“学而时习之”,都是这个意思。要多次反复,总是需要动力的。

鹰的“学习”,与小婴儿学翻身学爬行一样,都是出于本能,出于生存的需要,没有这种本领的物种就会被自然淘汰了,这也可以认为是一种压力。而且这种关乎生存的压力恐怕是最大的压力了。当然,这种压力并非一朝一夕所有,当事者甚至并不自觉其压力,因为这是千百万代优胜劣汰的压力而积累下来的,形成了本能。

如果毫无压力,恐怕难以激起学习的动力。人从少年开始直到成年后,对于要求学习的压力,始终存在着。善于正确对待这种压力,把这种压力转化为努力学习的动力,是每一个人都会遇到的问题,无论在学校学习还是在职场工作,都是如此。

在压力下强迫学习,对于学习者来说,恐怕是有一点痛苦的。压力越大,痛苦一般也越大。相反,出于好奇心的学习,像游戏一样的学习,则是愉快的。但是,人不可能永远只靠着兴趣去学习,总有不依赖兴趣也要学习的时候,所以,人必须要正确对待压力,有在压力下学习的习惯,也就是说,要有忍耐痛苦的毅力。

但是,任何人对于压力的忍耐,都有一定的极限。如果超过了这个极限,就有可能陷于崩溃的境地。各人对抗压力的极限并不相同,但这个极限总是存在的。

孔子认为他最好的学生是颜回,没有之一。鲁哀公问孔子他的那些弟子好学,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好学,不乱发火,不犯同样的错误,不幸短命死了。如今没有了,一个好学的都没有了。(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孔子评价他的学生中只有颜回可以做到三个月“不违仁”,其余人最多个把月罢了。(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其实,孔子的学生中,头脑最灵活的是子贡。子贡知道孔子最喜欢颜回,所以当孔子问他与颜回谁学得更好一点时,就这样说:我怎么能敢跟颜回相比啊,“回也闻一以知十,赐(子贡自称)也闻一以知二。”孔子说:是不如,我同意你的说法,不如他。

孔子称赞颜渊说:“可惜呀!我只见他不断进步,从未见他停止过。(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

又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孔子对颜回说:“国君任用就好好干,不用就隐退,这些只有我和你能够做到啊(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

上面说了这么许多,都只是为了说明孔子真正的看重颜回。而这样的看重,无疑也给了颜回极大的压力。

但是,颜回的天资似乎并不特别聪敏。孔子这样为他辩护:“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即使不愚,肯定不是最聪明。与最聪明的子贡比一比就看出来了。孔子说:“颜回够好的了,就是穷得叮当。子贡不听命,做买卖做什么赚什么(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

脑筋并不最聪明还要坚持做到最好,不然就对不起老师的厚望,就要多花力气用功,这是毫无疑问的。日复一日的努力,又没有赚钱的本事,过着贫穷的生活,颜回真的感到吃不消了。

《论语·子罕》中这样记载,“颜渊谓然感叹道:老师的学问与道德,我越仰望越觉得高;越钻研越觉得硬。它好像在前面,一忽儿又像在后面。老师循循诱导我,让我读了那么多书,又用礼来约束我,我真是欲罢不能。用尽我的才力,似乎夫子高大的形象就在前头,虽然我想要跟从上去,却无路可走了(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论语》中的这一段话,历来的儒学门徒大多认为是颜回对孔子学问和道德的高度颂扬。而我每看到这里,总是为这位两千多年以前的年轻人叹息,在内外的重重压力下,他竭尽全力还想奋力前进,却已经精疲力尽了。这是他无可奈何的哀鸣。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说:“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在古文中,蚤同早。古人所说的年龄都是虚岁,年二十九,只是如今二十七八岁的黄金年华。

我们现在还有多少年轻人,也有类似的压力。

他或许是好学生,而且已经下了十分的功夫,作了百分之百的努力,可是,为了保持在“前几名”,他必须透支自己的力量。

他或许才资平平,在努力下进入了一个所谓的好学校,虽然在班上成绩落在最后,但是在家里、在亲戚中他仍然是家族的骄傲,他用尽了他所有的努力,却于事无补。

他或许生活在贫困之家,父母为了使他能够“改变命运”,用超乎家庭经济条件的物质在供养着他,他不想辜负父母的希望,也作了最大的努力,或许基础太差或许方法不合适,学习状况总是不理想。

这些学生,都是压力“山大”,这些过大的压力,对他们的成长往往起到了相反的作用,弄得不好,很可能会把他们压垮,正所谓物极必反。

即使是正常的学生,在如今教育的各项制度的管理下,受到的压力也是太大了。这种过大的压力对于学生的学习,对于他们在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是没有好处的。

这样的情况不能再持久下去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12874-1391446.html

上一篇:规则与变通
下一篇:行不由径与取法乎上
收藏 IP: 218.56.200.*| 热度|

19 尤明庆 孙冰 武夷山 李斐 崔锦华 白龙亮 贾玉玺 王安良 张俊鹏 郑永军 周忠浩 张永刚 李陶 冯圣中 彭真明 晏成和 李亚南 王成玉 guest5310633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11: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