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大诚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dc1947 交流思想 交流文化

博文

杂说“尺” 精选

已有 18950 次阅读 2020-9-15 08:26 |个人分类:谈天说地|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计量, 身体, 国际单位制, 工具, 造父变星

杂说“尺”

尺是我国传统度量长度的基本单位。在人类的历史上,人们最早都是用自己的身体去度量外界的世界。

有人说,最早的时候人们把大拇指与食指张开,量得的长度就是一尺(据说商代的尺就是这样长)。也有人说,古人把手腕处的动脉称为寸口,从寸口到手掌根部的距离就是一寸,一尺等于十寸。

总之,尺或者寸是用来度长短的“基本单位”,所以,尺寸就有了“长度”的意思。在长度这个近代才有的科学词汇出现之前,人们一般就用“尺寸”这个词来表示东西的长短或大小。

《说文》说:“周制寸、咫、尺、仞、寻、常诸度,皆以人之体为法”。汉代人就认识到人们以人体度量世界。其实世界各地几乎都是如此。例如英国人以脚(foot)为长度的基本单位,我们造了一个字来翻译这个长度单位,呎。不过现在我们不大用这个字,就直接称英尺。

孟子说:“度,然后知长短”。度就是“知长短”的意思(现代意义上的长度、体积、重量,古人分别称度、量、衡)。长短也就是尺寸。

商品的交换、国家要征收的税赋,都是需要量度的。商品交换要公平,国家税赋要有一定的标准。所以,长短的标准需要国家来规定,这就叫做“制度”。从字义上分析,“制度”的本义就是规定长度的标准,以后才引申到“各项规章制度”这样的推广的意义上去。

所以,一尺有多长,这个规定,即“制度”,是一种国家的权力,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够僭越的。发布标准的尺,也是国家权力的一种象征。

与历史上其他许多抽象的东西不同,我们讨论尺寸的大小时,非常幸运,是有实物作为标准的。历史上存留下来的尺颇多,材质有铜、象牙、骨、木、竹等。这样,我们能够知道历史上尺的长短的变化。

周代的尺约长23cm左右,据人们从实存的“商鞅量”(容量,用以盛谷物)推算,商鞅尺的长度为23cm多一点。春秋战国时期的尺大概就是如此。这样我们就能够理解《论语》中所说“可以托六尺之孤”。六尺还不到140cm,确实是需要受人照顾的未成年人。而荀子《劝学》中“口耳之间则四寸耳,偈足以美七尺之躯哉?”七尺之躯就是一米六十几的成年人了,这才是以后人们所说的“七尺男儿”。

根据可靠的实物,西汉尺的平均长度约为23.2cm,东汉尺与之相似而略长,约23.4cm。魏晋时期尺长又略有增长,约在24~24.5厘米之间。

南北朝时期,尺的长度大幅增加,到南北朝后期,增加到30cm。

唐尺存世颇多,长度多在29~30厘米之间。

宋代沿袭唐制,官尺由太府寺掌造,主要用来征收布帛之用,故又称为三司布帛尺,每尺长约31.6厘米。

传世的嘉靖牙尺,所刻线纹精密,每尺长32厘米,当是明朝官定的标准尺度。

清代的营造尺长32厘米。中国历史博物馆所藏“康熙御制”铭残牙尺,每寸合 3.2厘米,与紫金山天文台铜景表尺上的清营造尺长度完全一致。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随着时间的推移,尺子越来越长,这是什么原因呢?

中国古代的税赋往往是实物税赋,即上交粮食和布帛(绢等),而布帛是要用尺计量的。政治清平、经济稳定的时候,尺的大小变化很小。如果朝廷“无道”,横征暴敛,官吏贪腐,中饱克扣,除了税赋数量的增加以外,把尺码变大也是一个办法,尺子长度就增加得快。到了改朝换代以后,往往把乱世间增加的长度又固定下来。这样千百年来,尺子就越来越长了。

到了1928年,比较讲究现代化的民国政府决定实行“万国公制”,而作为一个过渡,让原来的传统度量衡暂时使用。把公制的长度单位meter称为粎(音米),现在这个字也不用了,直接称米,又称公尺。为了好换算,把一尺定为三分之一米,这样的尺称为市尺。这个规定,一直应用到现在。

由于一般的尺是直尺,所以人们把形状如直尺的物件也往往称尺。如戒尺(过去法师用以警戒新僧人,教师以此警戒学生)、镇尺(用以镇纸张、书页)、铁尺(一种冷兵器)、计算尺(20世纪中叶,那是理工科大学生和工程技术人员必备的工具,利用对数,把乘除法化成加减法,用途相当于后来的计算器)等。

由于最早用拇指食指量物称尺,人们把一伸一缩往前行进的一种虫子称为尺蠖(《尔雅·释虫》:“蠖,尺蠖”;《埤雅》:“布指求尺,一缩一伸,如蠖之步,谓之尺蠖”)。

尺是长度的单位,但又是用来计量长度的工具。最早的形状是直尺的样子,但是实际上又发展为其他的各种量度功能,所以形状也多种多样了。

很早以前的木匠,就不但用直尺,也需要用矩尺来测量垂直线。再扩展一点,就是三角尺,初中的学生和教师都要用三角尺的。

学生学习平面几何,用直尺和圆规作图是必有的内容,直尺画直线、圆规画圆。有趣的是,真正起到“尺”的作用即量度长短的,不是直尺而是圆规。

像圆规那样形状用以丈量土地长度的工具是“弓尺”,现在看不大见了。

比例尺表示图上一条线段的长度与实物相应线段的实际长度之比。可以缩小,如1:50万的地图。也可以放大,如5:1的零件图。过去有一种缩放尺,利用平面四边形的不稳定原理,可以按比例把原图缩小或放大,但是这种尺实际使用时不很好使。

比例尺.jpg

过去画工程技术人员,往往手里拿着作用与矩尺相类似的丁字尺,那是绘图要用的。

要画老裁缝,头颈上总是要挂着软尺,以测量顾客的身材;台板上总要放着直尺和裁衣尺,裁衣尺是一种头上逐渐弯曲的木尺,直的部分可以画直线,弯曲的部分可以画衣服腋下、裤裆等部分的曲线,并量度这些曲线的长度。

裁缝曲尺.jpg

体育教师和野外测量人员总是带着长长的皮尺,以测量较长的距离。

机械加工过程中,用直尺测量的精度就太差了,需要用游标卡尺来测量长度或者直径。有时候,需要的精度更高,那就要用到千分尺。

千分尺.jpg

  用步枪射击,射击前要先定好步枪上的标尺。子弹行进的过程中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要往下掉一点。定好步枪上的标尺,就是把枪口往上抬一点,以便使以抛物线路线行进的子弹能够正好打中目标。

古代天文仪器上有量度星星间视觉距离的刻度,被称为量天尺。

仙人掌科有一种攀援肉质灌木,分枝有三棱,相当长,故名量天尺,它的果实就是我们常常吃的火龙果。

在极其遥远的星团或星系中,有一类变星(亮度经常变化的恒星),称为造父变星。它的光变周期(即亮度变化一周的时间)与它的光度成正比。也就是说,观测到造父变星的光变周期,就可以得到它的绝对星等,再利用观测到的视星等,根据绝对星等与视星等之间的关系式,就可以计算出这些造父变星与我们的距离,也就是这些星团或星系与我们的距离了。正因为如此,一些科普文章把造父变星称为量天尺。这可是最大的一类尺子了,因为造父变星中距离我们最近的之一为“造父一”(即仙王座δ,我国古人称造父一,这也是把这一类变星称为造父变星的缘来),距离地球也有891光年之遥。折合成公里,那就是8400000000000000公里(8千4百万亿公里)。好大的尺子哟!

有时候,尺还被想象用以“量度”抽象的东西,例如,李白有这样的诗句:“仙人持玉尺,度君多少才;玉尺不可尽,君才无时休。”毕竟是仙人的尺子,可大可小。大的可以大到无穷。

上面所说的,是各种各样的尺子。而尺毕竟是长度的一个单位。在古人那里,一尺长往往就用一个尺字表示。

尺素,素是白色丝织品,这里指绢。在纸张发明以前,绢是可以写字而体积最小、最轻便的材料,贵族们可用以写信,所以尺素指书信。《文选·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书信有时候也称尺鲤。

尺牍,本指古代书写用的一尺长的木简,后借指书信。杜甫有诗句:“聪明过管辂,尺牍倒陈遵。”

尺牍这个词不像尺素那样过于“雅致”,过于贵气,甚至有一点“酸”。因而在一般情况下,普通人用得很多的是尺牍,那时候教人写信的书籍常常以《尺牍入门》之类的名称。

尺八是古代中国传统乐器,竹制,属边棱振动气鸣吹管乐器,原理与箫类似,因为管长一尺八寸,故得名尺八。

随着国际单位制(SI)制的推行和普及,尺作为长度单位的应用将越来越少,而作为量度工具的称呼,则不会消失,甚至不会减少。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12874-1250615.html

上一篇:做一个让学生佩服的教师
下一篇:杂说“寸”
收藏 IP: 218.56.207.*| 热度|

19 尤明庆 武夷山 张鹰 孙冰 陈有鑑 王安良 黄永义 张忆文 李学宽 郑永军 宁利中 韩玉芬 黄育和 刁承泰 张晓良 鲍海飞 李焰东 曹俊兴 刘炜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2: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