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大诚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dc1947 交流思想 交流文化

博文

做一个让学生佩服的教师 精选

已有 8477 次阅读 2020-9-10 08:11 |个人分类:教育|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教师节, 学识, 品德, 教学, 自尊

做一个让学生佩服的教师

教师节到了,想起来师生关系的问题。一个好的教师,一个能够对学生有较大影响的教师,首先应当是让学生佩服的教师。

怎么样的教师会让学生佩服呢?

回忆起自己在各个学生时期的老师,对自己影响最大的老师,当然是邓从豪先生。我在邓老师身边学习和工作,差不多朝夕相处的时间长达20年。受到邓老师的亲切教导和巨大影响。邓老师是著名的科学家和教育家,我与他又在一起那么长时间,所以对于师生关系来说,这是一种很特殊情况,并不具有一般性。

除了邓老师之外,有一位普通的教师,也对我有较大的影响。那就是我在读高中的时候的英语老师,周大心先生。周老师教了我们班三年,就像大多数教师与学生之间一样,我与他没有特别密切的个人关系。我听他的课,受他的教育。那时候,我的年龄比较小,并不是班上的干部,英语也不是学得特别出色,只是一个普通的学生。周老师也不是班主任,只是一位“任课老师”。这样,周老师对我的影响,作为教师对学生影响的代表,就有了一般性。

周老师是我很佩服的老师,从他身上,我就可以来说说,他是怎样为我所佩服,从心里愿意向他学习的。

首先,作为一个为学生所佩服的教师,应当学识渊博、能力超群(至少从学生的角度看是如此),也就是俗话所说的肚里有货,手上有活。周老师就是如此。

我在1961年进入苏州中学(那时候称苏州高级中学,简称苏高中,只有高中)学习,只知道这是苏州最好的高中,对学校和教师的情况一无所知。

我们这个班是所谓“英语快班”,即在初中学过三年英语的(其实初中的三年里,由于大跃进、大炼钢铁、“困难时期”等原因,大家的水平都一塌糊涂)。周老师来教英语课,我们对他也不了解。

只见他中等个子,微胖,将近五十岁的年纪,不怎么修边幅,显得有些臃肿甚至邋遢,完全不起眼的样子。但是,他的流利而标准的英语,对于我们这些小孩子,虽然并不具有完全的欣赏的能力,却觉得悦耳动听。

他在黑板上的粉笔字,无论是汉字还是英语,都漂亮而潇洒,写得很快,如行云流水,却工整得一丝不苟,汉字如碑帖,英语手写体如美术字,使我们这些毕竟已经读过九年书的学生肃然起敬。后来才听说,他早年就读于上海圣约翰大学,是苏高中多年的英语教研组组长。

作为一个好的教师,应当有好的教学方法。千方百计让学生喜欢自己所教的课程,不仅仅是应付考试,而是真正学好这个课程。一般地说,英语不是一门所有学生都喜欢的课程,但是周老师的教学有他自己特殊的风格,使得学生都喜欢听他的课,而且久久不会忘记他所讲的内容。

那时候一个班四十五人,没有任何现代化教学设备,每人练习听、说的机会不可能多。周老师就利用刚上课时与班长对话的机会,让班长用英语报告是否有缺席的同学,并多与班长重复交流,让大家多熟悉英语的简单会话。

例如,有很长一个阶段,每次刚刚上课,就问班长同一个问题:Monitor,who was Charles Jackson?(Charles Jackson是我们一篇课文中的一个人物)问得全班都笑起来,但是若干次下来,全班都对这样的会话非常熟悉。班长一开始开口说英语很是结结巴巴,但是,最后他考上了解放军外语学院。

周老师特别强调学习外语要进入外语的语境。

一开始,班长根据在初中里学习的问候语,上课前对老师的问候是Good morning Teacher,但是周老师要求班长说Good morning Sir。他对我们的问候语则是:“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他称呼我们boys和 girl,非常亲切,而不像当时通常的那样称呼学生为pupils 或者 students。

由于学生众多,而且我们都是读过三年英语的,他不可能重新来纠正我们每一个学生的读音。他认为我们的英语发音咬字太死,他就表扬学生中发音好的,有一个同学发音得到他的表扬,称赞他的几个“模糊音”。我们给这个同学起外号“模糊音”。后来这位“模糊音”同学考上了“北京二外”,成为北京二外的首届学生。

周老师在课堂上朗读课文,语调总是十分夸张,因此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我至今记得他在教“A little match girl”那一课时极其轻、极其缓慢地念“It was very,very cold. It was snowing and getting dark,…….”和教 “Waterfall” 那一课时那近似疯狂的咆哮:“Torrents of water ,roar,……”。那声音、那“调调儿”(周老师语,他经常强调这个词)我永生不忘。

周老师的课从来就是不拘一格,有的时候,一堂课一言不发。有时候,可以闹得天翻地覆。

一言不发的情况,看我的一位同学是这样描述的:“有时一堂课,不说一句话,在黑板上一个劲地写。写满,擦去;再写满,再擦去。粉笔断时,吹一下粉笔,瞄一眼板书(似乎在自我欣赏),接着再写。此刻,教室里只有粉笔发出的吱喀声。每当黑板擦净,粉灰扬起,先生油腻的棉大衣上就又添了一层白灰,他却视若不见。”

这样的课,大致是周老师总结英语语法的内容,书上没有,需要大家抄写、牢记的。口说也没有很大意思,而抄下来却很有用处。

闹得天翻地覆的例子,也可以举一个:

有一篇课文“Ivan Susanin”,故事叙述了17世纪foreign invaders入侵俄国,闯进老农民Ivan Susanin的家,威逼他指点通往Kostroma的道路。Susanin把敌军领入荒无人迹的森林,使侵略者冻饿而死,他自己则从容就义。周老师说一位同学的声音苍老而沙哑,让他扮演Ivan Susanin,朗读课文中Ivan Susanin的道白,周老师自己则和几个同学扮演invaders。周老师一把拎起了“Ivan Susanin”的衣领,围着讲台,一圈又一圈的走,算是在大森林中转了又转,他和那位同学则边走边朗读课文中invaders 和Ivan Susanin的对话。全班同学都笑出了眼泪。这样,大家都对这篇课文,对课文中的对话有着非常深刻的印象。那位“Ivan Susanin”同学后来考上了清华大学。

我不是一个有好记性的人,中学的许多老师的姓氏、模样都记不起了,但是,却记住了近六十年前的若干篇英语课文的片段,这不能不归功于周老师个人的魅力。

俗话说,“严师出高徒”,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应当是严格的,对于学生的不良习惯不加纠正,稀里糊涂地给学生送分的绝不是好老师。

周老师对于学生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他要求学生养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包括书写的习惯。他要求,作业本上的作业,上下左右应当留空白的地方不让写字,留以后学习时批注。不然就扣分。

平时作听写练习时,错一个词扣3分,有的同学被扣成了负分。面对这样夸张的扣分方法,大家都不得不重视起这样的练习。

教师对学生要求严格,但是必须公平。

周老师批阅我们的作业、考试卷都是公开的,我们可以到他“宿舍”(学校角落里一间破平房,边上几间房子都是放工具和建材的)去看他批卷子。考试完了,只要有同学告诉大家说周老师正在批卷子,他那个小屋里总有人围着他的办公桌,批谁的卷子,谁就钻到最前面。我也总去看批我的卷子,他出的考试卷子,一般有五、六张8开纸,前面两三张,一般跟语法之类的有关,我大多能够答上,先生也还比较满意。到了第四张,往往有英语单词的翻译,这里,我的试卷上总有不少空白。因为也许是天赋太差,也许是太不用功,那些单词我很多都记不住。它不像一段话,可以根据上下文猜,也不像汉译英,可以换个词、换种说法,它就是一个词,不知道就是不知道。看到一片空白,周老师总是微微张开双臂(边上都是人,只能微微张开),夸张地一声,啊!边上的同学也啊了起来,我也只有苦笑几声,继续看下面的评批。

这样的公开评判,所有的学生都口服心服,错了就知道错在哪里。

临近毕业,周老师没有给我们做过关于高考的模拟题之类的练习,在我印象中好像甚至没有怎么提到过高考。他却要求我们每个同学把所学的单词、词组按词典的样子,根据词头从A到Z的词语排列,制作一个本子。六十年代初根本没有好的本子,纸张也都很差,同学们想尽办法动手订本子,装饰了封面,做成了一本本粗糙的“土词典”。我的那个本子也一直跟着我走南闯北,带到了许多地方,2000年以后还见到过。后来两次搬家,不知道弄哪里去了。

现在讲究“教书育人”,六十年前还没有这个提法。但是,教师对学生的品德教育,永远是必须的。首先是教师自己做的好,正己才能够正人。另一方面,道德教育必须联系实际、实事求是。

一般情况下,周老师极少在课堂上说与英语无关的事情。但是,有一次,教室前面的路上远远走来几个外国人。在60年代封闭的中国,洋人极其稀少。坐在窗口的同学看见了,一传二,二传四,教室里起了一波小小的骚动。这时,周老师给我们说外人来参观,是很正常的事情。如果停止我们的学习或工作去看别人,无论是否好奇,是对别人的不尊重,也是降低了自己的身份。他还简短地讲了一段有关自尊与尊重别人以及得到别人尊重之间的关系的话。原话我记不得了,但是我深深感到了周老师内心的自尊,认识到我们必须自尊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在几十年来我们的学校里,这种实事求是的伦理教育是缺失的。

在课程上,周老师是严肃的,但是在课后,周老师很愿意参加我们学生的活动。他的年龄比我们大三十多岁,那时候的人,“年近半百”已经算老人了,但是周老师仍然会跟我们这些boys and girls 混在一起。过新年的时候,我们会举行新年晚会,周老师总是热情参与。记得有一年他还指导几位同学编演过一个英语小剧,六个瞎子和大象,他们还制作了道具,在纸上画了一个大象。

临毕业的时候,我们几个同学一起去拙政园,周老师也接受了我们的邀请,与我们一起去游园,还留下来下面的合影。

周老师.jpg

一个教师,学识渊博、品德高尚,作出高水平的教学工作,使学生热爱所学习的课程,又平等地对待所有的学生。这样的教师还有不被学生佩服的吗?

一个人活在世上的时间是很有限的,一个教师从事教学的时间更是有限,但是,总应当留给世界一点物质或精神的贡献。

本人做了近四十年教师。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其实,教师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大多数可能会忘记,但是,教师的品格是会传给学生的。我说不清楚自己身上哪一些品性是受了邓从豪老师、周大心老师那样的优秀教师的影响,但是我相信他们在不知不觉之中影响着我,潜移默化。他们的其他学生也会同我一样受到他们的影响。可能,我也会不知不觉的影响着我的某些学生。这样,邓老师、周老师的品格就会通过他的学生、学生的学生而流传下去。

我的不少学生现在也是教师,我祝他们教师节快乐,祝他们成为被他们的学生佩服和尊敬的教师。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12874-1249947.html

上一篇:日常生活中的“硝”
下一篇:杂说“尺”
收藏 IP: 119.162.62.*| 热度|

41 武夷山 张忆文 武祥 王恪铭 张淑扬 刘博 葛素红 晏成和 郭战胜 孙冰 李学宽 王德华 林绪波 史仍飞 杨金波 胡爱国 王安良 钟定胜 贾玉玺 尤明庆 石磊 李焰东 黄永义 冷成彪 刁承泰 范炳辉 郑永军 蒋敏强 夏炎 雷宏江 李贵伟 付雷 范振英 姚小鸥 吴斌 尉剑俊 周忠浩 韩玉芬 国际科学编辑 刘赛艳 张光明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5: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