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大诚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dc1947 交流思想 交流文化

博文

先报志愿后高考是均衡高等教育资源的根本之道 精选

已有 8571 次阅读 2020-8-31 08:29 |个人分类:教育|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高考, 改革, 高等教育

先报志愿后高考是均衡高等教育资源的根本之道

如今,高等教育资源、特别的优质资源的不均衡是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到了几乎是“人人喊打”的地步。喊打容易,发牢骚、骂人容易,一般性地批评政府也不难,但是,真正有用的是要想办法改变这种状况,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现在的高等教育资源不均衡,主要表现在各省市之间的不均衡。教育部重点大学即所谓985大学,特别是几所顶尖的“好大学”,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这是一个历史形成的问题。我们当然不能够把这些重点大学例如清华大学搬迁到别的省份比如河南。要解决这个问题,最根本的办法是使得大多数省份特别是那些人口众多的省份都有高水平的大学。也就是说,要把这些省份现有的一些大学办成真正高水平的大学

什么是教育资源?教育资源说到底只有两个方面,一个是钱,一个是人。要把现有的大学办成高水平大学,当然少不了资金。如今一些大省如山东、河南等省,省级经济还应当是不错的。如果省里真正重视起来,别的方面省一省,拿国家给北大清华一样多甚至更多的钱给某一个大学也并非绝对不能。但是,随便举例说,即使河南省给了郑州大学大量的资金,郑州大学就能够立即变成高水平大学了吗?显然不能。人们早知道了,大学不是大楼,要有大师。那么,有了钱,就能够请来高水平的教师?有可能,但是也很难说。退一步说,即使有了高水平的教师,就能够办成高水平的大学了吗?也还不能说就一定能。为什么不能说?这就是本文要着重指出的事情。

一个高水平的大学,还有一个必要条件,就是有可能招收到较高水平的学生。人还是各有特长的,特别是已经到了高中毕业的年龄,有些性质已经基本上快要定型了。比如说,如果让我一定要去学体育,您就是请来再好的教师,我也不可能成为一个运动员,即便是很差的运动员。同样,有些人并不适合读书做学问,如果把他们招来,就是由再好、水平再高的教师来教他们,他们也读不好书。当然,读不好书并不一定做不好其他工作,他们也有可能在另外的某一方面有好的发展。但是,作为一所高水平的大学,应当招收较高学习水平并有潜质的学生。

从另一个方面说,如果一个学校不能招到较高水平的学生,那些高水平的教师也不可能到那个学校去工作。也就是说,一个招收不到好学生的学校,同样聘不到高水平的教师即使给他较高的物质待遇,大多数高水平教师也不会去。

现在的高考录取办法,是一个“掐尖”的办法。如今大多数省市特别是几个考生众多的大省,都是先考试,然后根据考试的成绩去报名,录取的时候也是分批进行。这样,不但考试成绩最好的学生基本上都被几所顶尖的学校收去了,较好的学生也被其他条件较好的学校录取。这种办法看上去对于学生很有利,学生也满意,但是,却把目前学校所分的等级“固化”了。哪一级的学校就是哪一级的学校。济南大学的领导和教师再怎么努力、也是白努力,它不可能赶上山东大学。郑州大学的领导和教师再怎么努力、也是白努力,它不可能赶上北京大学。因此说,这样的招生办法迁就了考生的利益,却限制了各高等学校之间的竞争。

高等学校之间的竞争是高等教育事业能够向前发展的动力,没有竞争就没有动力。如今,各个高等学校都等着或抢着教育部给钱、给政策,自己完全没有能动性。反正985就是985,211就是211,二本就是二本。这样一潭死水的高等教育是没有前途的。更不要说整个国家的教育事业能够在世界上有竞争力了。所以,鼓励高等学校之间的竞争是涉及到教育事业的长远而根本利益的大事

要使得高等学校之间是可以竞争的,当然需要许多方面的措施。其中在招生方面,就需要先报志愿,后高考,然后根据学生填报的志愿去录取。先报志愿后高考,这就增加了某些不确定性,如果再加上对复读生的某些限制政策(例如在总分中扣去若干分,见《高考复读生是不是应该扣去一些分》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12874-810221.html ),就会使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较为实际、较为谨慎,从而逐步改变现在的招生“掐尖”现象。当然,这种改变也可能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够达到动态平衡。但是,这样做了,就使得高等学校之间的竞争成为可能。

当然,类似这样的招生政策的改变只可能是使高等学校竞争成为可能的众多措施之中的一个,但是,这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但是,这样做,势必遭到众多人的反对。首先,这对于如今的掐尖子者即那几所“顶尖高校”没有好处,他们虽然仍然能够掐尖,但是,难以“满打满收”了,会漏出去一部分。资源越平衡,漏出去的越多。他们的反对力量将很大,但会在幕后,不会发出很大的声音。更大的反对声音可能来自考生和他们的家长,因为这给他们增加不确定性。很多人是非常恐惧“不确定”的。他们心仪着北大清华,但是,为了减少风险,他们有可能只报考济南大学或郑州大学。这当然不甘心。他们才不来管你什么高等学校竞争,什么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均衡,什么国家教育事业的长远利益。所以,考生和家长的反对声音可能更大。

要均衡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必须由国家在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现在缺乏这些资源的地方给予更多的支持和扶助,这毫无疑问是必须的但是,更重要的是扩大高等学校办学的自主权,造成一种鼓励各高等学校竞争发展的机制。这是比给钱给物更重要的、更根本的东西。

用高等学校之间的竞争来促进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年两年十年八年就可以看得见明显效果的事情在不同时期,需要有不同的政策措施。措施可以改变,但是目的都是一个。我们现在就应当走这条路,现在就应该采取某些措施。

世界上的事情,如果一定要弄到“大家都说好”才去做的话,那就必定“黄瓜菜都凉了”。

附注:

这是一篇写于六年前的文章,当时注意的人并不多。现在看来,文章中所说的问题,现在仍然是很有意义的。当然,对此持反对意见的人,也可能并不少。如今,再发一次,以期引起更大的注意。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12874-1248586.html

上一篇:杂说“两”
下一篇:杂说“斤”
收藏 IP: 119.162.62.*| 热度|

23 李学宽 安海龙 向海峰 武夷山 周忠浩 鲍海飞 梁洪泽 王毅翔 张永刚 张勇 丁克强 郑永军 陈有鑑 郭景涛 栗茂腾 陈彬 傅国旗 赵建民 任卫军 张晓良 黄永义 姬扬 周洲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5: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