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大诚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dc1947 交流思想 交流文化

博文

猜谜语与做研究 精选

已有 7909 次阅读 2020-4-7 08:09 |个人分类:谈天说地|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科学研究, 假设, 求证, 逻辑, 研究生

猜谜语与做研究

一位老同学是谜语协会的会员,常常在老同学的微信聊天群里让大家猜谜语,据说猜谜语可以锻炼脑筋。记得近六十年前读高中时,我们班就有猜谜语的传统。几个月来,在那位老同学的教导和启发下,我猜谜的水平自以为也有些提高。这几天,我想到,猜谜语与做科学研究也还是很有些相通之处的。

首先,它们都是以对于未知事物进行研究。做科学研究是对于自然现象进行研究,得到自然界的运行规律。谜语虽然是一种游戏,而且已经有了被设计好的现成答案,但是这种答案对于猜谜者来说是未知的。这就像自然规律是一个客观实在,但是人们不知道而已,需要化大力气去探究。

人们怎么知道科学研究所得到的规律是正确的?那就需要用所知道的所有事实来检验,如果能够对于已经知道的所有有关事实进行合乎逻辑的解释,那么人们就能够接受这样的研究结论,认为是一种正确的科学理论。这就是人们熟知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猜谜语当然要简单得多,但是它也是需要用所猜测到的结果去合乎逻辑地解释“谜面”,如果能够把谜面作出合乎逻辑的解释,那么这就是正确的谜底。虽然,谜语作者是谜底是否正确的权威解释者,但是在谜语爱好者中间,这种解释是可以讨论的,能够对谜面做出的正确解释最后还是会被接受。

做研究的时候,人们现在基本上都接受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人们需要对于各种可能的假设进行全面的探讨,正面的、反面的、侧面的、方方面面的,都可以去想,只要最后能够解释已知的事实即可。这里的要能够解释已知的所有事实,就是求证,这个过程确实要小心,不能马马虎虎。

猜谜也是如此,虽然谜面所给出的条件并不多,往往就寥寥数字,但是由于每一个字都有多种解释,几个字形成的不同组合就往往可以有数量巨大的歧义,猜谜者就需要对此做出丰富的想象。但是问题的关键还是要确定哪一种想象的结果能够切合谜面。这个过程也就是小心求证,所谓切合谜面,就是要解释要合乎逻辑,不要遗漏谜面上的什么词语,也不能外加谜面上没有的条件。这里的最要紧的是切合,不但要合,而且要切合。

做研究,需要具有良好的专业基础知识,基础打的厚实而且广博,做研究才得心应手。

猜谜语也需要懂得各方面的知识,特别是语言文字方面的知识。因为谜语之所以被称为谜,它往往利用了语言的歧义,也就是不作正常的解释。这里有字的歧义,也有字间组合的歧义。

例如,谜语“征途花绽放,旧貌变新颜”(打一科学家名),谜底程开甲。其中“旧貌换新颜”一句,就不是一般我们理解的“事物旧的面貌更新了”,而是“旧”貌变新颜,即把旧字的面貌改变。具体在这里,就是把“旧”字的结构组件重新装配一下,把边上的一竖,放到日字中间,成为一个“甲”字。这就是利用语言上的歧义,做不正常的解释。

例如,谜语“这税种要取消”(打一首都名),谜底是“莫斯科”。这里用到了科字的一个意思是征税,这里的莫、斯、科三个字按字义直接解释为“不要”、“这”、“征税”,与谜面基本上符合。通常我们现在常用的科字,做科目、分类、科学、科举等等,征税就用的较少。猜这条谜语就要想到这种较少用到的字义。

做科学研究有时候也要想到这种角角落落的地方。做研究和猜谜语一样,要想到各种可能,但是千万不要钻到牛角尖里面不出来。要能够进得去、出得来,一条路走不通,就要及时改一种思路再去想。

猜谜语有时候想不起来好的思路,不妨先放一放,不去管它。有时候,遇到一个不知道什么问题,会突然想起来,恍然大悟:哦,没这个问题要这样想。我们做研究也有这个现象,实在做不出来的时候,不妨暂时放一放,去做一点别的事情。

做研究和猜谜语都需要经验。做研究,无论是实验研究还是理论研究,都需要经验,经历多了,无论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经历,都是宝贵的财富。出了问题,新手往往不知问题在哪里,从而手足无所措。经历多的工作者则能够比较冷静,想到过去发生过的类似的问题,从而想出来处理的办法。

猜谜语也是这样,经验非常重要。像上面所说的“征途花绽放”一句,有经验的人看到“征途”,又联系到“谜目”是科学家名,也就是人名,就容易想到姓程。

做事情都是熟能生巧,但是,熟也有可能产生问题,就是忽略例外。把一些问题“熟视无睹”。一路上似乎轻车熟路,而看不见可能产生的新的现象。科学研究是这样,猜谜语也是这样。出谜语的人总是在创新,总要“出其不意”,猜谜语的人也不能墨守成规,也要想到容易忽略的问题。

猜谜语不能乱猜。但有些人就是这样,只知道瞎猜,自己想到一个大概,就去问答案。其实,猜得对不对,自己先好好看一看、想一想,自己猜想的结果能不能切合谜面,能不能对谜面作合乎逻辑的解释。

很多研究生做研究工作,也容易犯这个毛病。自己做的事情,自己作出的解释,对不对,首先要能够说服自己,也就是对问题有一个合乎逻辑的解释。而不是不动脑筋,总是去问导师“我这样做对不对”。只要自己的解释是合乎逻辑的,是能够解释已知事实的,那么就理直气壮,敢于与任何人争辩。科学问题,不是某一个权威说了算,而是事实说了算。

当然,科学研究是大事情,一般总是非常复杂的。而谜语则是“小道”,一个简单的文字游戏而已。上面所说的不过是有一点相似之处罢了。

做科学研究的朋友,在闲暇的时候,不妨去猜一猜与自己业务毫不相干的谜语。这实际上也是放松脑筋,让另一部分脑细胞活跃起来。同时,猜谜语的很多习惯,对于做研究工作也是有好处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12874-1227198.html

上一篇:杂说“并”
下一篇:杂说“青”——是绿还是蓝?
收藏 IP: 112.232.160.*| 热度|

14 王安良 武夷山 文克玲 刁承泰 郁志勇 黄永义 郑永军 尤明庆 晏成和 孙冰 李学宽 张勇 鲍海飞 苏德辰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19: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