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大诚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dc1947 交流思想 交流文化

博文

杂说“钱”

已有 4923 次阅读 2019-3-22 09:01 |个人分类:谈天说地|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货币, 金属, 阿堵物, 重量单位, 圆形方孔

杂说“钱”

钱,就是货币。如今一岁多一点的小孩子就知道钱是好东西了,懂得他所喜欢的棒棒糖和玩具都可以用钱去买。

据说,我国古代曾经把贝壳作为货币,所以,汉字中涉及财产的文字如财、货、贫、贵、贱、贿、赂、贸、買賣(买卖)等都与“贝”有关。不过,后来贝壳的货币地位却被金属铜质钱币取代了。

钱(錢),本来是一种金属的农具,据说与铲子差不多的样子。《诗·周颂·臣工》有这样的句子“命我众人,庤乃钱东汉的大学者郑玄注释到“教我庶民,具女田器。”、具,储备、准备;女,汝,你们)。,音bo2,是与钱相似的农具。由于诗经的经典意义,钱镈被人们用作农具的代称。曹操的著名诗歌《步出夏门行》中有“钱鎛停置,农收积场。”范仲淹《铸剑戟为农器赋》“繇是星陈畎亩之具,日新钱鎛之类(于是罗列各种农具,更新“钱镈”之类)

有人说,古人就用这种农具进行商品交换,不过,后来作为货币的钱镈只是铲子的形状罢了。古代镈、布同音,古人往往用布字代替镈字。钱镈便写作钱布,于是有了钱币或布币的称呼。下面是它们的照片。

 

币,繁体字幣,本义是帛。帛在古代常常作为礼物送人,大概也可以作为常用的商品进行交换,于是,钱、币和钱币便作为了商品的一般等价物的名称。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货币形状不同,有上面所说的钱镈形的,有刀形的,有圆形中圆孔的,也有圆形方孔的。当然,这些货币都是铜质的。

到了秦代统一中国之后,便统一使用了秦国浇铸的圆形方孔钱,原来各诸侯国所用的钱币都被废止。从那时起,近两千年的时间里,我国一直使用这种圆形方孔的铜钱,直到辛亥革命以后,民国政府宣布废止铜钱。

铜钱是浇铸的,浇铸便需要模子,一般称为钱范。范(範)就是模,现在常常说模范,便是榜样,只是推广到抽象的领域。有什么样的“模范”,便浇铸出什么样的铸件。考古发现了石制的和陶制的钱范。

 

但是,铸件总是毛毛糙糙的,很难光滑,于是,就需要把铸出来钱币的边缘的毛刺去除,最后用锉锉光。显然,在常见的各种形状(铲形、刀形、圆形或其他形状)中,圆形的边缘曲线都是外凸的,最容易去除毛刺并锉光滑,没有棱角从而不容易划破口袋或人的皮肤。所以,人们最后选定圆形的钱币并不是偶然的

圆形圆孔和圆形方孔的钱币都能够穿进绳子,便于携带,为什么最后选用孔是方的?为了加工的方便。上面说铸出的铜钱需要锉光边缘毛刺一个一个的挫,当然效率太低,把铜钱用棍棒串起来,许多个铜钱一起挫,效率就高了。这样,铜钱中间的孔必须是方的,圆孔是会转动的,不方便挫。考古工作者也确实找到了串钱的串子,这样,外圆内方的铜钱是加工的需要。

但是,人们总是喜欢弄一下玄虚,于是就造出来了一个说法,说外圆内方的钱币符合天圆地方的自然之道,而且天人合一,也符合为人处世要外圆内方的做人的道德。

由于铜质货币是可以浇铸的,他们的实际价值基本上就是金属铜的重量。秦代的钱币规定重半两,所以在钱币上铸了据说是李斯书写的“半两”二字,以示诚信。在汉代,又发行了五铢钱,重五铢(一两为24铢)。但是,后来政府经济不良,加上大量的私铸铜钱,偷工减料,名为五铢,实际上的重量却越来越轻。唐宋以后,各朝各代都发行各自的铜钱。在朝廷经济条件好的时候,钱币也好一点,朝廷腐败的时候,钱币的质量就很差。但无论如何,其形状都是圆形方孔。

把货币用绳子串起来,应当在金属钱币出来之前就有这样的传统。人们把贝壳货币串起来,五贝为一串,两串为一朋。把钱币用绳子串起来,就容易携带。古人把一千个铜币串起来,称为一贯(后世民间也往往称一吊)。少一些的有把一百个钱放在一起的,称陌或佰。

一串钱满了一千个,就称满贯,或者说贯盈,盈就是满出来了。不过,古人多把这个词用于贬义。周武王讨伐商纣王,在誓师的时候声称:“商罪贯盈,天命诛之。” (《尚书·泰誓上》)。春秋时,北方少数民族赤狄侵晋,晋国讨论怎样抵抗,中行桓子说:“使疾其民,以盈其贯,将可殪也。”(《左传》)现在人们还常常用成语“恶贯满盈”。

在实际使用比如发薪俸或借贷钱币时,人们又常常“缺斤短两”。据说,在汉代有以不足一百为一百的情况,晋代葛洪的《抱朴子·微旨》“取人长钱,还人短陌”句子。短陌就是不足一百以充一百,与之相对,不打折的,满一百的,称长钱或足陌。到了唐末,就以八十充一百了。欧阳修说之法,自五代以來以七十七為百,谓之省陌。”到了宋代,官方就索性规定以七十七为陌,“自是以来,天下承用,公私出纳皆然,故名‘省钱’。”(宋·洪迈《容斋三笔·省钱百陌》

钱,现在我们的心目中,主要是货币的意思。在古人那里,钱就是指圆形方孔的铜钱。例如宋代苏舜钦在《沧浪亭记》中说,他喜欢后来建造沧浪亭的那块地,花了四万钱买下来了(遂以钱四万得之”),所谓钱四万或者四万钱,就是四万枚铜钱。这里,一钱就是一枚钱,一般不需要我们现代人必须要使用的量词“枚”或“个”。有时候,可以用量词“文”,实际上,一开始只是人们不愿意提及这个钱字(两晋南北朝时文人的“酸态”,如王衍把钱称为“阿堵物”即“这个东西”),所以用“文”字代替“钱”字(钱上总有字的),一文就是一钱。现代人把这里的“文”算成了量词,从它的来源看,一开始文只是钱的意思,到了后代,才说“几文钱”,“文”成了量词。

实际上,在我国从秦汉开始直到清末的两千来年的漫长岁月,老百姓日用的货币一直是铜钱,所以,大多数情况下,买卖一个物品,其价格如果仅说一个数字,那就是指多少铜钱。例如,柳宗元在《钴鉧潭西小丘记》中说那个面积不足一亩地的“小丘”的价格只有四百时(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问其价,曰:“止四百。”),就是说是四百枚铜钱。

钱,又是一个重要的衡量单位。在唐代以前,重量的单位是铢、两、斤、钧、石。汉代人把上面这五个重量单位称五权。二十四铢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三十斤为一钧。四钧为一石。但是,到了唐宋时代特别是宋代,衡重单位中的铢不大用了,代之以钱。一两为十钱,一钱为十分。两、钱、分是十进制,这是一个进步,而且分这个单位更小了。斤(16两)、两、钱、分、厘这些单位一直使用到1950年代。

钱是怎样成为一个重量单位呢?据·食货志上》记载:唐高宗“武德四年七月,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当时规定,一枚开元通宝钱重二铢四絫,十絫为一铢,二铢四絫为十分之一两,也就是说,十枚开元通宝钱重一两。开元通宝是整个唐代的法定货币(注意,它与唐玄宗的开元年号无关),十钱重一两,于是钱成了一个重量单位,一直沿用至今。

直到如今,我们实际上还通行这样的市制重量单位:担(100斤)、斤(10两)、两(10钱)、钱(10分)、分(10厘)。

(图片来自网络,谨向原作者致谢)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12874-1168934.html

上一篇:什么是最重要的科普?
下一篇:同名共香馨,不是一家人
收藏 IP: 60.208.222.*| 热度|

11 郑永军 宁利中 武夷山 苏德辰 朱晓刚 尤明庆 韩玉芬 段煦 张晓良 刘浔江 ljxm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19 19: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