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年新岁说“易误”
易误,在本文中可以有两个意思,一个是容易犯错误,另一个是改正错误。新年新岁大家都说吉祥如意的话,怎么说起“易误”来了呢?大家都说吉祥话,就像春节晚会上一片大红的颜色,说改错,那便是偶然来一点其他的色彩。又像吃油腻的太多了,上一盘小凉菜,换换口味。
当然,想起来说易误,也与新年新岁有关,看到新年的干支而突然有了这个念头。今年是己亥年,这己亥两个字就与一个故事有关。《吕氏春秋》里有这样一个故事:说孔子的弟子子夏要到晋国去,路过卫国。有一个人在读史书:“晋国军队三头猪过黄河(晋师三豕涉河)”。子夏说:“错了,不是晋师三豕涉河,应当是晋师己亥涉河。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所以弄错了。”到晋国一问,果真是晋国的军队在己亥那天渡过的黄河。(“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吕氏春秋·察传》)
上古中国人多以干支纪日,也就是用六十个天干地支来记录每一天,而极少说几月几日。这一点我们现在读起来如果要“翻译”到熟悉的某月某日就有些困难,但是古人就是这样纪日的。至于普遍地以干支纪年,倒是比较晚,是到了汉代的事情。
秦代或先秦的写书,我相信可能是写在竹简上的秦隶。己与三之间的差别在两个竖笔,如果竖笔写的细一些,再被摩擦得看不清楚了,己与三确实差不多。亥与豕,去掉上面的一小横,也十分相像,下面的字,引自马王堆汉墓的出土文物,写字时距离秦代也就几十年的时间,形体与秦隶应当差不多。
古人写书、读书,条件都不好,容易弄错。有一个成语“亥豕鲁鱼”,就是说在写书、刻书、印书、读书中的这些文字错误。该成语中的“亥豕”两个字就出自上面所说《吕氏春秋》中的这个故事。
在这个故事中,那位读书人可能是马虎,也可能他读的“书”质量不好,写得模糊,甚至可能抄写者就写错了,因而读错了。另一方面,他读书也不很动脑筋,没有仔细想一想文字的意思。子夏的水平比较高,他认为晋师三豕涉河不好理解,可能是晋师己亥涉河。到了晋国核实的结果,是子夏的说法正确。
我们读书、研究问题,遇到这样可疑的事件,也是常有的事情。怎么处理?各种人的态度会有不同。
很多人就会与那位“读史书者”一样,马马虎虎地照样去读,不去认真理解。也有人则根据字面去理解,就是三头猪涉水过黄河。他们会据此证明说猪当然会游泳,而且游水的本领很高强。有人则可能引以证明黄河当时很浅,连猪都能够“淌水”过河,因为涉字的本义就是“徒步水行”。
能够像子夏那样怀疑文本就有错误,还是需要有些学术功力的。也许他读过许多书,知道有类似的句式,他又熟悉文字,知道与“三豕”相似的文字,这样他才能够提出三豕是己亥之误的看法。但是,即使提出了这样的看法,也还是一个假设,需要其他方面的旁证。到晋国证实,晋师确实在己亥涉河,这才是把事情落实下来了。
这里,首先需要有一个实事求是的态度,要认真分析前人的文本,从各个方面去想办法理解文本,然后作出比较,看看哪一种解释更为合理。当各种可能的解释都不很合理时,就要怀疑文本的正确性了。然后看看能不能提出文本可能的差错,能不能解释产生差错的原因,等等。这是一件需要慎重考证的工作。
我们现在看自己或别人所写的文章,也经常会遇到这样“亥豕鲁鱼”的问题。现在自己写文章,并不打草稿或用笔写,就直接在电脑上打。复看自己前面所写的文章,有时候忽然会遇到莫名其妙的错误,怎么读都是不通的。哪几个字弄错了?自己也要想一会儿。比如把“这样的”换成“重要的”,话就通顺了,那是打字时,想写“重要的”,只打了“zyd”,机器翻译成了“这样的”,没有发现,接下去继续打,就成了莫名其妙的“这样的”,话就读不通了。
看别人的文章也是如此,有时候看出来的错字,还可以猜测这位作者是用拼音打字还是用“写字板”(许多年龄较大的朋友好用写字板)?是作者写错了,还是电脑软件“翻译”错了?看得多了,也就有了经验,就像子夏那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
我们写了文章,一定要多看几遍,尽可能减少那些“亥豕鲁鱼”的错误,但是,自己的文章自己看,不容易看出毛病,有时候看了几遍,还是有错字,所以要特别细心才行。
对于前人文章中“亥豕鲁鱼”的“小问题”,在读书的时候,要好好动脑筋,不稀里糊涂、不马马虎虎,才能够看出错误、改正错误。对于文章涉及到的事实、论述的观点等“大问题”更是要动脑筋分析和判别。现在,媒体上传播的文章或视频,特别是自媒体上面的东西,有实质性错误甚至主要论点完全错误的东西真不少,需要多动动脑筋,想想是不是正确,不能人云亦云,稀里糊涂去相信、去传播。当然,要想鉴别得好,确切地找出来错误的地方,原始的出处等等,也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1 21: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