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大诚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dc1947 交流思想 交流文化

博文

关公手下的“校刀手”与“校”

已有 9784 次阅读 2018-10-22 08:17 |个人分类:谈天说地|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华容道, 学校, 说书, 戏曲, 校对

 

关公手下的“校刀手”与“校”

我最早知道校刀手这个名词,大概还是只有七八岁的时候,跟着大人们哼唱弹词开篇《战长沙》,第一句便是“关公奉令带精兵,校刀手挑选五百名”。通过这段唱词,我知道了关羽取长沙以及与黄忠、魏延、韩玄的恩怨故事。虽然知道了关公带着五百名校刀手,但是什么是校刀手却并不清楚。从那时候起,又过了六十多年,光知道校刀手是一些兵丁,至于是什么兵丁也一直稀里糊涂。

 

《汉语大词典》有“校刀手”的词条,解释为“持刀的军士”。说得很简单,并没有解释这个词的来历,但是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三国志平话》卷中:“曹公寻华容路去,行无二十里,见五百校刀手,关将拦住。”另一个是《三国演义》第四九回:“云长领了将令,引关平、周仓并五百校刀手,投华容道埋伏去了。”《汉语大词典》是目前查古汉语词汇最权威也最齐全的词典了,看来,专家也没有找到比这更早的出处。

《汉语大词典》中还有“校手”这个词条,它的解释为:“即校刀手”。所举例子是京剧《连环套》中窦尔敦要去盗御马:“此马的主人,日间有三百名家丁,夜晚有五百名校手,不分昼夜,轮流看守此马。”

为什么“持刀的军士”会称为校刀手呢?是不是“校”字有“持”的意思呢?

“校”字的本义是古代类似于木枷那样的刑具,用交叉的木头把人管制住。在这个意义下,其读音是jiao 去声。《易·噬嗑》的爻辞有两条说到了校,一条是“屦校灭趾”,说是脚上带着“校”,盖住了脚趾;另一条是“何校灭耳”,说是肩上扛着“校”,连耳朵都夹上了。这里用的都是其本义。

由交叉的木头,可以引申到栅栏。贵族打猎的时候,用这些栅栏拦住野兽,便于老爷们猎杀。这称为校猎”。司马相如《上林赋》:“于是乎背秋涉冬,天子校猎。”杜甫《冬狩行》:“君不见东川节度兵马雄,校猎亦似观成功。”

打猎与打仗是相似的事情,与野兽打是打猎,与人打是打仗。于是,校引申为军队的一个单位,也引申为军营“校人”是管马的官吏(《周礼·夏官·司马》中有此官职),“校尉”则管兵的长官。《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中记载汉武帝下诏说:“护军都尉公孙敖三从大将军击匈奴,常护军,傅校获王。”唐·司马贞索隐引用的解释是“五百人谓之校”,所以,“傅校获王”就是率领了五百人俘获了匈奴王。

打猎和打仗都是对抗,于是校引申为对抗。《左传·僖公五年》:“重耳曰:‘君父之命不校’。”他不能违抗君父之命,于是就只能流亡。

对抗是面对面的,考核、考察也都是面对面的。于是,校也引申为考核、考察等义。《礼记•学记》:“比年入学,中年考校。”这里的考校,就是考核。《论语·泰伯》:“曾子曰:‘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这里的校就是“计校”,在这个意义上,后来写作“计较”

文章、文字的校对,过去也称校雠。那是两个人面对面的核对,看这个雠字(音chou阳平),就是两只鸟对着说话。

面对面的对抗,也可以是直接的力量或武艺的比试。那样的地方,称为校场。过去大一点的城市都有校场(现在差不多还遗留下地名),那是操练军队、演习战争的地方。这样的操练比武,也是一种比校,如今写为比较

上面的这些“校”,都读jiao去声。而现在众所周知的读音xiao去声,则是指学校

孟子•滕文公上》中设想上古三代(夏商周)把国家治理好的情况,先使老百姓生活有着落,然后“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当然,这只是孟子的推想。实际上并不一定真的“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记载:“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这是说郑国人在国家设立的学校议论国政和执政者子产,而子产容忍这种议论的故事。这说明周代的郑国就称学宫为校,并非如孟子所说的那样。

现在我们所用的校字组成的词汇,校长、校舍、校园、校工、校花、校徽、校歌等等,绝大多数都是指学校。

从上面所列的校字的各种意思之中,并没有手持这样的意思。与校刀手能够有些联系的义项,一个是在校场的比校,一个是古代的军事单位。

上面已经说过,人们能够找到的真正能够统帅校刀手的人只是一个,那就是关羽。而在所有“正史”和有关论述军事、武备的著作中,也都没有校刀手的任何记载。看来,校刀手只是说书人、戏曲人等民间艺人专门给“关老爷”设置的一支部队。在古人当然包括民间艺人的心中,关羽是一个特殊的人物。他不是一个平常的历史人物、一位英勇善战的将军,而是一位神、一位超级大神。给他设置一个“特种部队”不但是可以的,简直是必须的。

实际上,过去的民间艺人特别是说书人,为了用一张嘴,把许多故事说得更加引人入胜,把情节说得非常曲折、把场面夸大的非常宏大,他们创造了许多词汇。拿在将军或官吏周围服务或作仪仗的人来说,就有刀斧手、捆绑手、皮鞭手、棍棒手等等。所以,说校刀手是说书人的创造,是完全合理的。

这些说书人,有一点文化,但是并不精深,所以,他们的创造总是有一点道理,又往往牵强。校刀手,可以理解是经过比校出来的带刀的人。而古代的一校又是五百人,所以关公的校刀手总是五百人。华容道是五百校刀手,战长沙也是五百校刀手。连后面仿照此例造出来的在《连环套》中为梁九公看守御马的“校手”也还是五百人。

在过去,说书、唱戏是普通老百姓得到历史知识、受到思想和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由于说书、演戏等艺术形式受到演出条件的限制,它们不可能像现在的电影、电视剧那样比较真实地重复和模拟历史事件。它们往往用虚拟的手法,夸张地描述其最重要的特点,把事件深刻地印在受众的心里。例如,两军打仗,千军万马,演戏和说书就用两军的主将决战来代表(见 《“哀家”新说——兼说古典小说中的斗将》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12874-980763.html )。在说书、戏曲(以及平话小说)中,又创造了众多的“英雄人物”和“历史事件”,如三国中的千里走单骑、借东风、华容道、三气周瑜、七擒孟获等等,宋代的杨门女将、一百零八位梁山好汉等等。对于这些人物、事件,只要不是傻乎乎地当真,作为艺术的享受还是非常好的。

关老爷手下的五百名校刀手,也应当是说书人的艺术创造。我今天说校刀手也是一个幌子,介绍校字才是主要目的。

顺便还要说一下,关于字的读音,恐怕也是“与时俱进”的。像关于军营、军事单位等意义的校,及校人、校尉等词中的校,在《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等辞书上注音为jiao去声,而在《辞海》、《辞源》等辞书中则注音为xiao去声。校刀手的校怎么读,我前两天认为应当读jiao去声,前辈弹词艺术家弄错了,现在看来,这还是一个“罗生门”,各有各的道理。


(插图来自网络,谨向原作者致谢)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12874-1142153.html

上一篇:两只长在正面的眼睛与吃荤吃素
下一篇:网站或公众号转载文章应当正确标示著作者
收藏 IP: 39.78.107.*| 热度|

23 尤明庆 刁承泰 苏德辰 文克玲 宁利中 郑永军 张晓良 武夷山 徐耀 陈楷翰 刘光银 黄永义 吕喆 李东风 朱晓刚 汤茂林 张珑 胡爱国 季丹 liyou1983 chenhuansheng zjzhaokeqin shenl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19 14: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