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大诚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dc1947 交流思想 交流文化

博文

插翅双轮并向前——杂说开门七件事 精选

已有 12345 次阅读 2018-8-16 08:24 |个人分类:谈天说地|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柴米油盐酱醋茶, 改革开放, 科学技术, 俗语, 诗词

 

插翅双轮向前——杂说开门七件事

柴米油盐酱醋茶,是老百姓生活中最重要的一些物品,为什么要称为开门七件事?首先,人们会问,明明只是一些,为什么要称“事”?

需要人们花力气去解决的,才叫做事。如果不费吹灰之力就解决的,“这不算个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每天都想能够得到,对过去的一般老百姓,还真要费一点心思,这日子才过得下去,千百年来都是如此,所以,它们才都是个“事”。

也正因为千百年来无数小老百姓对开门七件事要费尽心思,换句话说,他们的温饱问题需要花很大的努力才能够解决,所以,老百姓对于这开门七件事都十分小心。

所谓开门,就是打开家门。现在人们住小区住宅,整日关着大门,只有进出家门才打开一下,立刻又关上了。过去的市民,早晨起来打开大门,一般情况下便总是开着了,直到晚上睡觉才关门。除非发生了什么事情,或者家里人都出去了,这才关门。如果谁家的大门总是关着,准被乡邻们议论。所以,开门在这里除了早起开门,还有立户的含义,也有生存的含义。旧时有一个词,称“开火仓”。过去人家,放置柴米油盐酱醋茶之类的地方,称为火仓。开火仓就是一家人要吃饭,要解决吃饭的问题。所以,这里的开门,差不多有开火仓的意思。用北方方言,就是“过日子”、“开伙”。

开伙或开火仓,就要有柴米油盐酱醋茶之类的支出,所以这是开门七件事。老百姓有很多俗语,都是以这七个字为例来说的。

过去,人们常说,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柴米是七件事中最关键的两件,也往往是费用最高的两件。而且一天没有柴米,日子就过不下去了。要说节约,也要从柴米说起。过去有一句话,是说有人不会“过日子”的,说此人“有柴一灶,有米一锅”,等于是说此人有钱就一下子花光,好像明儿日子不过了。

但是,该花的钱还是要花,不能因过于节俭而影响大事。有一句话,称省了一把盐,酸了一缸酱”。做酱的时候一定要放足够的盐,才能够抑制不断的发酵。一缸酱的价值,比一把盐要大得多。因盐而失酱,这是因小失大。

做菜做好吃,要加入调味品,才能有滋有味。做人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有些人是不听劝的,好话、赖话都听不进去,这样的人,老百姓称为油盐不进”,混人一个。这样的人,人们往往不大肯“搭理”他了,但是也不得罪他,怕麻烦,于是“油葫芦不惹醋葫芦”,各走各的路。

所谓饮食,就是喝水吃饭。人有心事,不想吃、不想喝。人们称不思茶饭”,或“三餐茶饭不思”,这就麻烦了。还是要好好开导,做通“思想工作”。

这样的俗语,还有许许多多。

与人们吃饭有关的问题,往往还有一些,为什么偏偏只说七件事

在古汉语的语境中,数字往往有特定的带有些“程式化”的含义,二三往往为少,九则为最多,十则全矣,而七八为多而杂乱,至少是不整齐。

对一般人而言,把七八个不组成词的单字放在一起说,大概是能够复述出来的上限了。字再增多,就容易搞错,不容易一下子说清楚、听清楚了。

这样,以语言简洁为主要特征的诗词,大多数也多至七言。八言往往分成两截,九言、十言就更要分段了。当然,在曲词中,会有些长句,但那是加上往往已经成习惯语的衬词。作为诗词,往往只是多至七言。所以,人们说现成的句子,包括顺口溜,往往也只多至七言。这样,用一句话说出来的“杂事”,只说“七”件事而不是九件十件,也就“可以理解”了。

诗人叹穷(贫),似乎也是传统。据说唐伯虎就是这样说自己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般般都在别人家。岁暮清闲无一事,竹堂寺里看梅花。”。更有一位认为自己的生活日益落魄的文人这样说:琴棋书画诗酒花,当年件件不离他。而今事事都更变,柴米油盐酱醋茶开门七件事,不知道是正好给诗人做诗,还是人们说顺口溜或者某个诗人作诗的结果,这就难以说清楚了。

诗人们本来以为自己是与“琴棋书画诗酒花”相关的,结果弄到要与“柴米油盐酱醋茶”打交道了,于是要发牢骚。但是,实际上大多数老百姓是天天要为此而费尽心机的。过去的人受寿命不长,到了五六十岁就老态龙钟,就是与生活条件太差、常常为开门七件事发愁有关。

时代在发展,世界在快速变化。现在我们面临的问题与过去的人已经大不相同了。我们很幸运,见识了这个快速发展的历史变化过程。

“柴”来说,以柴草为燃料,人们至少使用了几千年。我小时候,仍然以稻草为燃料烧饭做菜。以后用小煤球、蜂窝煤,煤泥、块煤中间有几年又烧过玉米秸、牛粪、玉米芯(即“棒子瓤”)。改革开放以后,到济南,由蜂窝煤到灌装液化石油气,又到管道焦炉煤气、天然气,直到如今的以电为主、辅以天然气。炉具和燃烧环境都不是过去所能够想象的

小时候,我所食用的基本上是大米,不过那时候米的质量、口味并不好,而且似乎在库房里不很好地保存了相当长的时间。以后,到北方吃了很多年的玉米面,在东北的那些年,“细粮”只有百分之十左右。到济南后,就基本上都是大米白面了,而且越来越精细,口感越来越好。到现在,粮食越吃越少了,又把玉米面、玉米碴子、小米、地瓜等粗粮的比例增加到三分之一左右。而如今所有粮食的内在品质和保鲜程度也完全不是过去所能够比拟的了。即使从粗粮到粗粮,也经历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少时所食用的油,为粗制的菜籽油,含有较多的芥油(这是于健康有害的)和杂质。以后,经历了很长时间的缺少食用油的阶段,每月只有半斤甚至三两食油。到了济南以后,受到国家知识分子政策的照顾,两口人各增加了半斤的计划。加上后来山东有大量的计划外棉籽油,虽然质量很差,但是跟严重缺乏相比,已经大有改善。后来,花生油也放开了。让我食用油脂发生质的好转是90年代开始的转基因大豆油。从此,我食用的植物油都是精制的了,精制油杂质极少,可以直接食用。二十多年来,我基本上食用的就是转基因大豆油和花生油,杂以少量的其他植物油如橄榄油、玉米胚油、转基因菜籽油等。这些油脂都是大厂家出品的精制油,像转基因大豆油,质量又好又便宜,多种油混合着吃,也比单纯使用一种油好的多。由于再也不担心缺乏油脂,我在油脂的数量上也自觉地进行控制,每人每天的数量平均也在30克左右。

其他的“几件事”,也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过去,我们大多数人在维持生存需要的食品上所花费的钱,占了我们可支配收入的绝大部分,而现在这个比例已经很小了。所谓“开门七件事”,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已经“不算大事”了

在短短三十多年的时间里,就是我们的“开门七件事”发生了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其原因是什么?

我看最主要的原因是改革开放的政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这是我们在老百姓生活改善道路上前进的两个推动力,或者说这是我们前进车辆的两个轮子,而这二者又是相关的。

改革开放的政策,极大的鼓舞了我们人们的劳动积极性,解放了劳动生产力,致使我们能够生产出极丰富的物质财富。

技术的进步,为实现生产的大发展提供了条件。拿“米”的生产来说,从种子、管理等方面都需要农业科技人员的辛勤工作,从化肥、农药(除草剂、植物生长激素等)方面需要化学化工的大发展,从收获、保存等方面需要多方面的工业技术的支持。没有科学技术的支持,“米”的问题完全不可能有现在这样的进展。

我国是一个后发展的国家。改革开放的政策使得我国能够从先进国家中引进大量的技术,这是我们进步如此之大、如此之快的一个重要因素。当然,这些先进技术的取得并不是“白给的”,需要我们用辛勤劳动的果实去交换,国外的技术拥有者也取得了巨大的好处,但是,这就是开放带来的“双赢”。

我们的改革开放、我们的技术发展,归根结底,其目的就是为了改善人们的生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而物质生活更是精神生活的基础。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是我们物质生活的基础部分,也是最起码的部分。这方面的巨大改善是施益于最广大的老百姓的事情,真所谓是“博施于民”的大事。《论语》中子贡问孔子:“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孔子对此予以最高的评价:“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就是尧舜也还难以做到啊!)”当然,这种“博施于民”并不是某一个或几个人的博施,而是改革开放与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果,是全体劳动者特别是科技工作者努力的结果。

只要继续改革开放、继续努力发展科学技术,给我们前进的双轮插上翅膀,我们的发展会越来越快。我们所有老百姓的生活就一定会更好。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12874-1129446.html

上一篇:非荼非毒非灵药——杂说开门七件事之茶
下一篇:管子、晏子和孔子
收藏 IP: 39.64.90.*| 热度|

14 刁承泰 尤明庆 朱晓刚 武夷山 黄永义 范振英 戎可 孙冰 鲍海飞 郑永军 何海 苏德辰 夏炎 张晓良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19 16: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