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大诚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dc1947 交流思想 交流文化

博文

山东大学的搬迁还应该审慎考虑

已有 14860 次阅读 2017-9-29 08:09 |个人分类:教育|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山东大学, 教育部, 搬迁, 章丘

山东大学的搬迁还应该审慎考虑

开学半个多月了,到老校校园里散步,可是,校园里学生很少,给人的印象跟放暑假的时候差别不大。只有操场上新生军训,满操场也没有几个新生,与过去的情况大不相同了。

原因很简单,原来在老校的法学院和政治学院搬迁到青岛校区了,这里就剩下外语学院和艺术学院,所以整个校区显得空落落的。走在大树底下,看着这些两个人都合抱不过来的树干,想起来几年以后这里将不知做什么用,反正再也不是这些莘莘学子读书的地方了,心里不免有些悲凉。  

今年二月,我等老百姓终于知道了山东大学将要搬迁到章丘的消息,学校给校友们有一封公开信,宣布了这件事情。信中是这样说的:“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大学校园的整合置换工作,将其纳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视之为山东省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并要求济南市大力支持山东大学校园的整合置换工作。……济南市政府同意以无偿划拨方式一次性提供6000亩主校区校园建设用地。

信中这样解释了“建设济南主校区的必要性”:

  “第一,建设主校区是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多学科优势、培养全面发展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要。……

  第二,建设主校区是促进学科融合、推动科研创新和发展新兴学科的迫切需要。……

  第三,建设主校区是彻底改善办学条件、提高资源使用效益、降低办学成本、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新建主校区将全新体现我校的办学理念,从根本上整合办学资源、降低办学成本、提高使用效益、拓展发展空间、改善办学条件。

第四,建设主校区是学校深化综合改革、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迫切需要。……”

上面几小节引号中的话都引自山东大学的公开信。

这件事情的原始动力当然在省市领导,无偿划归6000亩地可不是随便说说的,这是真金白银,大手笔,如果拒绝这样的建议,那只能说是“敬酒不吃”了

关于学校搬迁的事情,我又想起来学校的历史。现在山东大学的在济南,差一年就是六十年了。而在六十年前,在全国大学的排位之中,山东大学的位置比现在要靠前得多,当然,那时候山东大学的地理位置也不在济南而在青岛

关于那次搬迁,《山东大学校史》是这样交代背景的:关于山东大学搬迁到济南一事,“反右以前”“山东省委省人委早有此意”,而山东大学的师生提出不同意见。“不同意迁校的有以下几条:(一)青岛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得天时,占地利,是理想的办学和研究环境。(二)山东大学就是因为设在青岛,专家学者多愿应聘,从而创造了它的黄金时代,国内外闻名,迁去济南将失去这一优势。(三)培养人才首先在于质量……”。

1958年,“教育部根据党中央的指示精神,会同有关部门研究,确定原由中央领导的299所高校,下放178所归地方领导”。

7月29日,“接教育部电,我校归山东省负责领导”。

“1958年秋,在教育革命的高潮中,中共山东省委决定……山东大学迁济南以利于更好地扩建和发展。”

“9月16日,山东省委电令学校负责同志前往研究迁校事宜。”(此时离教育部下放山东大学不到两个月)

“9月23日,学校召开全校师生员工大会,传达了上级关于迁校的决定,……,主要内容是:山东大学由于青岛环境限制,难以扩建发展。……上级提出我校迁济有四大优点:(一)山东大学是有较好基础的高等学校,在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中,还要创设文学、历史、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研究所,迁到济南有条件发展。(二)山东大学迁到济南可以和其他高等学校相互学习,交流经验,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三)迁济后便于省委和省人委的领导,全国高等学校多数在省会。(四)山东农学院已决定迁去农村,山东大学迁济接住该校校舍,再大力扩建……”。

以上5小节引号中的话都引自《山东大学校史》1986年4月第一版。

六十年甲子一个循环,各位看看,这些话与上面一大段引自如今“公开信”中的话,其精神“何其相似乃尔”。

其实,在大学的发展、定位等问题上,地方领导都会有他们的想法,这是非常正常的事情。站在地方的立场上,考虑地方各方面的统筹发展,他们自然有他们的考虑。这种考虑,对于大学本身的发展未必有利,但是,对于地方的发展一般来说是有利的。

学校当然有学校自己的发展问题,这些问题地方政府未必考虑得周到。

拿如今的双一流建设来说,大楼校园等硬件建设固然重要,但是学科的发展人才的培养毕竟更为重要。

老百姓搬一个家,都要费很大的劲,很长时间难以干别的事情。一个学校搬家,学科的领导,学术带头人,教授,大大小小有一点责任的人员恐怕都会费很大的力气。有些实验,因为实验室的搬迁,仪器的重新调整,一两年恐怕也会耽误。

大学的校园,除了看得见的校园楼房道路操场等之外,实际上也还是一个极大的无形资产,这种无形资产可能会大于看得见的这些物质的价值。

所有这些,恐怕地方的领导不一定能够体会得到。

而站在大学的方面看,大学的师生主要考虑的是大学本身的利益,大学的发展,学科的成长等等,而对地方利益的考虑必然很少。

这种矛盾的产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在地方领导人的领导下,博弈双方力量的严重不对称是显而易见的。

如果大学的领导也考虑大学本身的利益,那么,大学的力量能够略微增大一点。因为毕竟大学的领导也是领导,也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中央给大学领导较高的行政级别,其本意未必没有权力的相互制约、相互商量的意思。

山东大学这一次是被选上双一流了,可是,可怜得很,只有两个专业,在所有的教育部重点高校中是最少的。

据教育部说,一轮双一流的时间是五年。弄得不好,五年以后,怎么办?搬一个家,要误多少事?其实,现在山东大学的办学条件,它的地方真的就不够了?济南自己的校区就有三千多亩(不算租来的),青岛那里给了三千亩土地。我想,对于这些,山东大学的领导当然是心知肚明的。

双一流的选择,实际上也有很多学术以外的考虑,这是毫无疑问的事情。对于山东省这样一个人口和经济大省能够没有一个双一流?这一次照顾了,下一次还有可以再照顾,对此,人们也并不怀疑。但是,对于一个学校真实水平的进退,是可以看出来的。

世界上真正一流的大学都是有历史积淀的,这种历史积淀当然也反映在学校的校址上,我不知道真正的一流大学有没有每几十年就换一个窝的。

人就要上手术台了,在最后的时刻,是否一定要上手术台,应该再好好想一想。

怎么办?要不要最后再考虑一下?

应当考虑这些问题的是山东大学的负责人以及领导山东大学的教育部(他们好像一直没有公开发出声音),而不是我这样的人。像我这样的人,正如两千六百多年前的秦穆公所说:“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12874-1078261.html

上一篇:齐鲁的故事(1)齐强鲁弱的原因
下一篇:国庆晚上在天安门广场被“游街”的故事
收藏 IP: 39.78.104.*| 热度|

15 李颖业 姚伟 董焱章 逄焕东 范运年 徐令予 鲍海飞 李欣海 张晓良 王毅翔 张海权 刘钢 蒋永华 章雨旭 liyou1983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19: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